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时间:2023-11-17 00:18:05    下载该word文档
成长的况味,求知的困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探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45岁时写的回忆自己童年往事的一篇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在一叶一瓣之间,闪烁着纯真与质朴。然而,就是这样一篇文章,由于半个世纪以来我们走过的这一条独特的道路,也由于鲁迅先生这位独特的人物在我们的政治文化体系中所处的独特的地位,竟然产生了诸多不可思议的解读结果。归结起来,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解读有如下一个演变过程(择要言之)1、社会化解读模式(1956——1966年)由于建国后的文学,承续了现代文学传统,融文学与政治为一体,甚至侧重强调现实主义的政治倾向性,文学主张愈加忽略审美功能而注重政治教育功能,倾向性大于真实性,文学于是脱离本体,皈依政治。鉴于此,那个时候的教学参考书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概括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者通过童年生活的回忆,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的束缚和伤害,肯定儿童身心应该得到正常发展。(张毕来等主编:《初级中学课本〈文学〉第二册教学参考书》112117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其主题分析的教条化、图解化、功利化,完全导致了对作品的错误解读。2、政治化解读模式(1966——1976年)建国以后17年间的社会化文学思潮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明显地转向政治化思潮,到60年代中期,社会化的文学思潮已完全被错误的政治化思潮所取代和控制。此时的文学已失去了文学的原本面目,取而代之的是接二连三、波涛汹涌的“文艺批判运动”
这个时候的教学解读,紧扣批判封建主义教育的中心,任意发挥,上纲上线,乱贴标签,大扣帽子。教参是这样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的:“百草园是童年鲁迅渴望摆脱封建教育束缚的理想的‘乐园’三味书屋则是封建礼教、封建教育摧残儿童的缩影,是禁锢儿童的牢笼。鲁迅在强烈对比中批判封建主义的教育。(赣州地区教学参考资料编写组编:《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鲁迅作品部分)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浅析》8490页,1973这样的教条化分析,看似立意甚高,实际上抹杀了文章的艺术特色,语文课蜕变成了政治课。3、人生化解读模式(1976——1985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与当代社会一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演变异常迅速,新旧频繁更替,恢复人的地位和尊严,重提人的生命价值和终极价值的命题,复现人道主义哲学观,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这个时期,由于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笼罩在语文身上的政治云彩得以消解。教参中指出,“文章通过两种不同生活的对比,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五省区)教学参考书编委会,张厚感主编:《初级中学〈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38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与以前大喊批判口号的表述不一样的是,这个概括用了“含蓄”二字,注意到一篇回忆性散文重点是其抒情性、形象性,而不是阶级斗争所提倡的批判性、斗争性。时代的进步,是编者不得不去掉不合时宜的内容,但是,编者的解读在这里是十分矛盾的,既想包含“批判封建教育制度”这个主题,又发现十分勉强,只好这样委婉地表示。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