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培训需求分析的三个要素

最新培训需求分析的三个要素

时间:2022-11-12 16:23:36    下载该word文档
培训需求分析的三个要素第一,组织分析。依据公司经营战略的条件,决定相应的培训,为培训提供可利用的资源,并获得管理者和同事对培训活动的支持。组织分析包括分析公司发展规划、组织目标等。第二,工作分析。也称为任务分析,分析工作本身各项任务的重要程度,各种重要任务对任职人的技能、知识方面的要求,可以通过岗位说明书和工作规范来完成,任务分析的最终结果是有关工作活动的详细描述,包括劳动者执行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第三,人员分析。目的是要弄清楚工作绩效不令人满意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知道影响一个人的工作绩效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个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欠缺可以通过培训来加以改善。而工作态度、动机和系统方面(比如机器设备老旧)等原因,就不是培训所能够解决的了。所以在人员分析时,我们必须走出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培训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药”。实际操作中,由于组织分析与培训是否适合公司的战略及公司是否愿意在培训中投入时间和资金的决策有关,所以通常首先进行。而人员分析和任务分析则常常同时进行,因为若不了解任务和工作环境,就很难确定绩效达不到要求是否是培训所能解决的问题。摩托罗拉公司留住人才的哲学摩托罗拉力求把人才的流失率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这个比率根据整个行业而定。摩托罗拉认为8-10%的人才流失率是很健康、正常的,低于这个比率则公司缺乏新员工的更新,会导致机体缺乏活力。摩托罗拉大学生流失率相对高一些,在10%以上,而操作工比较稳定,流失率只有1%
按照工作业绩,摩托罗拉将员工分成最优秀的20%、中间的70%、表现欠佳的10%三类。与其他许多500强公司的看法一样,摩托罗拉信奉“20-80法则”,80%的价值是由20%的人创造的,20%的员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摩托罗拉竭力留住的人才就是这部分人。摩托罗拉众多海外培训以及升职、加薪的机会都会优先安排给这些员工。中间的70%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表现一直很稳定。对于最差的10%摩托罗拉会逐一做出分析,某些人可能是其工作岗位与之所学或特长不相吻合,通过更换工作职位可以实现他的价值。但公司每年还是会有一定比率的员工被淘汰掉。摩托罗拉会直言不讳地告诉员工,在这个公司的发展可能不太适合,最好的方法可能是去另一家公司,会更有前途。而在过去,摩托罗拉从来不会这么做,大家都好,没有这种差别性,结果业务表现并不理想,对那些表现突出的员工也无法进行奖励。这样就传递给了员工一个信息:一定要有工作业绩。所以,留住人才的做法就是差异化。20%是一种差异化,培训也差异化,通过这些做法,员工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对企业贡献最大的地方,使他(的工作可以使全体人受益。为能留住优秀的人才,摩托罗拉除了制定合理、有市场竞争力的薪资体系外,公司还为特别重要的员工提供特殊津贴。然而,摩托罗拉认为,要成功留住人才,只靠高薪是不行的。为员工提供有意义的工作、丰富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摩托罗拉大学是公司重要的一个培训机构,每年向公司员工提供管理和技术培训课程多达几十门。摩托罗拉制定的员工学习政策要求所有员工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努力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这些资源包括:课堂培训,网络教学与培训,自学课程,正式大学教育(FormalEducation(RotationAssignment(Mentors(DevelopmentalProject
三国·魏·杜恕《谏听廉昭言事疏》:“忠能者进,暗劣者退。”忠诚有才能的人提拔任用,愚昧不明、才能低下的人辞退。留人,正是留忠诚而有才能的人,他们是根本,是未来,是财富。优秀员工是激励出来的现代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已成为企业家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必须摒弃传统的用人机制束缚,树立一种全新的人才观,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科学地管理人力资源,从而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只有如此,企业才会长盛不衰。知人善用。“知人”是“善用”的前提,只有“知人”才能“善用”;而“知人”之后,要用人所长,决不可用人所短。面对人才不足和人才流动的局面,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做到以诚求贤,同时还要建立起一套激励机制,使员工清楚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所在,清楚了解到在企业中应扮演的角色,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如何创新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激发人才的能量,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是企业领导者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与经济挂钩的激励办法薪酬激励。薪资报酬是激励员工的基础。科学地设计好企业员工的薪酬结构并把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从而更好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而奖惩激励是对员工的成绩给予表扬,对员工的失误和错误给予适当的惩罚。福利激励是指企业的领导者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制定有关福利待遇的发放标准,确保员工生存与安全的需要,激励员工为企业多作贡献。产
权激励是以企业的股票或企业股票期权为主要方式对员工实行产权激励。用与经济挂钩的激励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营效益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到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息息相关,愿意为企业整体利益服务。但是,经济激励如果没有精神激励相辅助,过量的经济激励会加大企业的负担,对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不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反而有害。精神激励非常重要理念激励是指企业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员工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使企业成为由有共同理念的人组成的战斗群体从而产生理念共鸣效应,激发员工为实现共同的理想信念而奋斗。目标激励是指大力宣传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前景,并注意把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结合起来,使员工认识到企业目标包含着个人目标,只有完成企业目标才能实现个人目标。形象激励是指企业要通过培育企业精神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激发员工的荣誉感、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励员工爱岗敬业,努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情感激励是指企业的领导者要加强与员工的感情沟通,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与员工建立亲切感情,使员工体会到企业的关心和温暖,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促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工作热情。自我激励的办法激发员工潜能
人的需求是人的行为的动力源泉,要建立企业有效的激励机制,应该注重把握员工的需求,并按需求层次进行调整和选择,建立员工自我激励制度。企业的领导者,要设法使员工的工作具有挑战性,给员工一种自我实现感;要让员工参与企业的目标管理,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工作的合理化建议;要给员工自身进步和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锻炼和培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满足其实现自身价值和发展提高的欲望,从而使员工产生参与感和成就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原创]:公司应该怎样留住人才其实,人才流动是任何企业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流动若过于频繁,则对企业来说是不利的。人才的流失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去待遇更好或者利于升职的企业;二是暂时性的下岗,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或者改行;三是个人创业。俗话说:“做生不如做熟。”分析员工离职的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点:·对薪资待遇不满意;出于对更高水平薪资待遇的追求,是企业员工跳槽最常见的原因。·对所承担的工作失去热情,缺乏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工作动力,具有挑战性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潜力,是众多优秀人才择业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对管理模式的不满;公司的管理结构及方式是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成就感的缺乏;缺乏个人成就感也是很多员工辞职的原因之一。从业经历丰富的HR专家们分析:“流失一名重要员工或者重要的职位上的人才,至少需投入两个月的时间、4个月的薪金才可以找到新的合适的人。此外,还要附加3-6
个月的时间让新员工适应工作,才能令其真正开始发挥作用,而其间的薪水及福利待遇当然也要算在公司的账上。”换句话说,“留住员工”意味着节省成本、创造价值等等许多。只有公司挽留住了优秀的人才,它才能持续吸引和发展更多人才。所以,挽留人才是吸引和发展人才的立足点。”要让一个员工充分发挥他(她)的能力和才干,保留人才的策略就是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到减少员工的流动率:一、重视对员工工作的反馈。如“我今天做一份工作,哪怕我做得不好,也希望你告诉我,不要忽视我的存在,如果做了三个月,都没人对我的工作能力做出评价,这样就会让我觉得自己并不受重视,从而缺乏一种动力,很容易就会产生对工作的厌倦感。”二、员工一定要很清楚地了解他的任务和目标。越明确的目标,出来的效果就会越好。过程一定要公正、合理三、工资、福利制度的作用,可以说是员工选择企业的第一基本要素:·工资的作用十分重要。应该保证工资制度内部与外部的一致性,但并非绝对的平均。公司与其竞争对手、公司内部同样的工作岗位间的工资水平多少有些出入;不过,其他方式的奖励或待遇会将这种差异补偿平衡。高工资不能保证留住员工,但低工资一定会“赶走”员工的。·浮动工资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销售提成、个人奖励、集体奖励、利润分成、特别贡献奖励等。大多数公司都采纳了浮动工资制度,推迟一些形式浮动工资的发放,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住员工的作用。·公司福利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特别是管理层与基层技术骨干层职员)影响着员工去留。一般的公司会在员工三个月试用期满后提供“三金保险”,但我公司制订的员工期满一年后享受此待遇,是否需要修改值得讨论。
·长时间在高压力环境下工作的员工十分看重节日和假期。如像中国传统节日时,可以发放些小礼品等表示节日的问候,体现出公司人性化的一面,有利于员工与企业之间建立感情。四、老板与员工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往往员工对好老板的定义是:和蔼、受人尊敬、关心员工、鼓励并帮助员工发挥才能等。员工来到公司,有可能会因老板不好而离开公司。坏老板会失人心,而好老板可以弥补公司报酬方面的不足。想留住并激励经理和高技术人才,公司就必须拥有或培训出能起良好带头作用的管理者并加强企业内部沟通机制;可以通过在公司内定期举办讨论、交流会等措施,让员工与上司间全面、坦诚地进行双向沟通;也可以在公司设立意见箱,鼓励员工多提意见和建议,并对切实可行的好意见予以重奖。这样,使领导与员工之间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一种全新的伙伴式关系,共同营造出一种民主、进取、合作的健康氛围。五、工作环境融洽的气氛可以让员工专心工作。拥有宏大的远见、上进的价值观、清晰的战略与目标可以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公司文化。让员工理解并融入到这一系列信念和行动中,有助于培养员工的信心和团队精神。当然,实施以人为本的战略,并不排除合理的人员流动可能性。六、相应的员工培训可使员工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也意味着员工对公司的经济价值的更大提升。事实上,如果你不能提供丰富的培训机会,同样也意味着你减少了一种吸引优秀人才的因素。其次,员工的潜在能力比经验更重要,如果总是企盼从外部寻找业务能力,将永远不会有高于竞争对手的业务能力,因为你忽略了已有员工蓄积的宝贵的潜在能量,而且为此将支付更大的人力成本。出于长远考虑,更多的员工培训不仅必要,而且非常具有投资价值。七、实施人员内部流动制度,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自身潜能。
公司的不断壮大,需要优秀的企业员工、完善的管理制度、坚实的团队力量做为后盾;总之,企业要想真正留住人才,必须树立现代的人力资源观,与时俱进,从而让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成人力资源管理。[经理人原创]:执行力培训,企业文化的优秀推动剂企业执行力培训成了中国企业界流行的又一热门课题。研究发现,卓越的公司,他们并不一定在战略规划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或努力,但他们却表现出卓越的执行力。目前,各家公司都对企业的执行力培训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有效执行力培训应该由以下五类知识即:KnowwhatKnowhowKnowwhyCarewhyPerceivehow&why组成。在企业中,由于员工的能力大小和品行不同,我们可以做一个类比:就像是老鹰和鸭子一样,虽然从表面上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从本质上它们却截然不同。老鹰能在高空盘旋注视四面八方,而鸭子却只能在水面上生活。鸭子整天都会嘎嘎叫,什么都不会做。拥有一只老鹰远胜过拥有十只甚至以上的鸭子。以两者为例,执行力培训的关键要素如下:1、鸭子通常光说不做,而且很会找藉口;而老鹰总是时时学习,努力做事,少说多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Knowwhat2、鸭子常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事情,而就此放弃;而老鹰则会反问自己该如何做才能完成。Knowhow3、鸭子们比较倾向以负面的角度来分析事情;而老鹰则会以正面的角度去分析事情。
Knowwhy4、鸭子通常不敢冒险;老鹰通常会鼓起勇气去做事,而且经过详细计划。Carewhy5、鸭子总是等着别人来喂食,如果饲料不够,它便会大声叫嘎嘎叫;而老鹰懂得如何想办法去主动获取它所需要的东西。Perceivehow&why因此,老鹰是我们的培训的典范目标,任何企业都拥有更多的雄鹰,因此,必须用知识力培训与执行力培训结合,这样企业才更有竞争力。执行文化培养会使企业文化成为带动员工高速转动的发动机,最后企业的每个部门都成为一个发动机群(每个人都成为可以自我启动的发动机)好的员工会在领导者的参与和交流中得到表现,领导者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也随之弥漫到整个公司中,执行文化便会呈现出一种令人陶醉的人情味,而变得更加活泼、团结、高效,而且开放透明。领导所想到的计划给了员工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是如何让飞起的梦想落地,执行力培训就起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执行力培训是让战略生根的推动力和催化剂。培养企业的执行文化,就是把“执行”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所有有利于执行的因素都予以充分而科学的利用,所有不利于执行的因素都立即排除。以一种强大的监督措施和奖惩制度,促使每一位员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并从骨子里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使团队形成一种注重现实、目标明确、简洁高效、监督有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执行文化。让所有员工明确:执行力培训就是培养员工在企业战略下,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心全意立即行动。企业要将执行力培训作为企业自身的文化来修炼是一个企业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企业文化形成的一个过程。所有企业的问题,事实上都是人的问题,而只有文化才能改变人的意识从而改变人的行为。因此,多数
企业的失败,是由于没有建立起一种执行文化,而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所致。对员工而言,执行就是完成任务的过程。但对企业领导者而言,执行力培训培养则是一套系统化的运作流程,包括领导者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它还包括对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做出假设、对组织的能力进行评估,将战略、运营及实施战略的相关人员进行结合、对这些人员及其所在的部门进行协调、以及将奖励与产出相结合。因此,由于领导比员工掌握更多的信息和资源,领导在领导风格上就不仅仅是一个起到监督作用的警察的角色,而是一个教练加老师。就像是指挥一个新手开车一样,让员工在已有的知识下,在领导意愿的指导下,进行工作。教练要想将自己的经验、智慧和要求传达给学车的学员必须要陪着新手上路,指导他如何加减档,如何踩油门。在以执行力培训为重点的企业中,领导必须参与到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现状、项目执行、员工状态和生存环境进行全面综合的了解,才能找到执行各具体情况与预期之间的差距,并进一步对各个方面进行正确而深入的引导。当领导者和各员工都在执行文化中愉快做事之时,企业就会变得现代化、高效率。管理中那个“最大的黑洞”,也会消失无形。许多企业领导总是抱怨下属如何不主动,如何不听话,如何拖沓,素质如何低下等等。但是,事实上,企业里出现效率低下,完不成任务等问题,多数情况下原因在执行力培养推行的问题。执行力培训应该在一开始施行时,由企业高层领导自上而下的推进,当执行文化形成后,将成为一种企业习惯而自行推动。就像是人们会有嗑瓜子的习惯,当人开始嗑的时候,也许只是好奇,但当对嗑瓜子就产生了兴趣,后我们发现:无论人们喜欢与否,很容易拿起第一颗瓜子,一旦吃上第一颗,就会吃起第二颗、第三颗…..停不下来。在吃瓜子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做一些别的事情,比如,去洗手间等等,但是,回到座位上以后,都会继续吃瓜子,不需要他人提醒、督促。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一直吃下去,直到吃光为止。
优秀企业必须有优秀的企业习惯,将企业所想要的执行文化变成习惯,在企业中加强执行力培训将使企业在运转过程中更加顺畅,让企业在良好的习惯中,走得更远。教你几招如何给员工作培训随着营销重心下移,渠道扁平化,团队的协同作战能力显的尤为重要,区域管理者更要致力于团队的建设和培养,培训是一种很重要的员工培养手段,也是管理者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作为管理者,你知道哪些方法能有效的培训员工吗?下面教几招培训的方法,以启发思维,提高培训的效率。一、演示。演示的方法更能形象的表达你所培训的内容。举个例子:当你学驾驶的时候,教练通过示范,懂的了基本的操作,通过重复练习,掌握了油门和离合的配合、挡位变换等技能。通过例子说明演示具有分节动作、重复多次的特点。针对员工进行实物操作的演示,要进行分节操作,保证演示的细节都能让员工注意到,通过多次重复加强员工的记忆。演示可以采取互动的方式,重复演示可由员工来完成,既纠正了个别员工的错误操作,也加强了所有培训人员的记忆。
二、讲解。讲解是培训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有效的培训讲解少,员工互动多,讲解多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员工对于讲解的内容有效的理解和记忆,泛泛的讲解,也使整个培训显的乏味。讲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控制讲解的内容和时间的长短,保证培训的效果。为了杜绝讲解的乏味,讲解的时候,语气尽量要生动。三、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属于培训中集体互动的一种方式。小组讨论更能启发每位员工的思维,使每位员工参与到培训的课题中来。一般采取设定一个讨论的题目,培训的员工进行分组讨论,限定时间,小组选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观点和建议。培训者对于各组讨论的观点和建议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要提出表扬,激励小组的讨论热情。四、提问。提问采取主动应答和指定提问的方式。
培训者根据培训的课题,设计几个问题进行提问,可以采取员工自主应答的方式,如果自主应答的响应并不热烈,就要采取指定提问的方式,随机指定员工进行回答。自主应答气氛强烈表示员工的参与热情较高,指定提问的随机性也提醒了员工不能大意,积极的活跃思维,做好应答准备。提问也是培训者就某个观点不能确定时所采取的最好方式,通过提问的方式,既拓展了培训者的思路,也启发了员工的思维,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五、录像。录像的方式主要用于培训员工的行为。许多参与互动的员工,虽然清楚自己的表现有差强人意的地方,但是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录像的方式就是及时的帮助员工纠正表现不佳的行为,通过现场的回放,按步指导,也使全体员工受益。录像的培训方式,并不是刻意要找员工的缺点,最终的出发点是加强员工的行为意识,纠正不规范的表现六、案例学习。如果参与培训的员工理论和实际水平较高的时候,利用案例学习的效果较好。MBA教学的主要授课方式就是案例学习。
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总结、展望,提出个人的见解,开拓员工的思维,汇总员工的观点,更利于员工站在理论的高度来看问题。案例学习对于员工的成长和开拓思维是非常有利的,使员工站在战略家、企业家的角度看问题,跳出原有的思维逻辑,更能融入企业的文化氛围。案例学习可以以小组讨论或提问的方式进行。七、角色演练。角色演练是特别生动的一种培训方式。培训的员工既能发挥个人的表演天赋,也能从角色的演练中获得实战经验和技巧。举个例子,你在讲解业务如何对终端客户拜访的时候,就可以指导成员对客户和业务员的两个角色进行演练,模拟终端拜访的场景。通过演练对客户心理、拜访技巧、谈判技巧、推销技巧等业务知识进行讲解,更利于成员对培训知识的消化吸收。角色演练一方面发挥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会发现员工存在哪些尚待挖掘的潜质,给予我们在人才培养的方向提供了参考。八、游戏。游戏的培训方式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许多培训课题都采取了穿插小游戏的方式,使培训成员通过参与游戏来领悟内涵的道
理。游戏的培训方式还能缓解专业性过强的课题带来的紧张气氛,在放松员工精神的同时,有机的将游戏和培训内容结合到一起。总之,有效的培训要将以上的八点内容进行灵活的运用,使整个培训既不枯燥,又使员工易于接受。灵活的组合各种培训手段,既丰富了培训的方式,也使整个培训过程显得不单调,员工的参与热情高,培训的效果好。卓有成效的培训多采取的是互动的培训方式,员工互动的时间多,讲解的时间少,边互动边讲解的方式,使整个培训充满趣味性,更利于实现培训的目的。[经理人原创]:绩效考核的“绊脚石”——绩效考核到底考了什么?有人说绩效考核就是人资管理的“鸡肋”,确实如此。从普通员工到部门负责人再到HR人员本身以至总经理,提起绩效考核都是种难以言状的感觉,少有满意者。结合现状我们再来看看。第一、绩效考核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如果说是以用人为目的,那么在现行的指标体系中缺乏对个人能力的具体详尽指标的评估,如:组织、策划、沟通、个人魅力、个性等,同时这种考核结果又是一个综合分值,无法体现不同的能力特征和专长,自然,这样的考核也就不可能为员工的晋升使用给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依据,现实情况也是如此;如果是以激励员工提高业绩为目的的,那么这种考核的设计却是以强制性和威胁性为原则的,着眼点并不是在激发和鼓励上。所以带来员工不满和反感,而且这种不满还是普
遍的。甚至于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本身成为被考核对象时也同样感到被动和不安。这种结果与激励二字是何其的遥远;如果是为薪酬分配提供依据为目的,又不符合劳动关系原则。从劳动关系和员工个人角度来讲,一旦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就应该拿到劳资双方在劳动关系中所确定的那份报酬,为什么还要在完成了既定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为考核而考核呢?为满足HR人员设计的这个考核标准的结构而强行将大多数员工考评为二等三等呢?为什么不对他说声“OK”呢?为什么不明确告诉他拿到的是全额的报酬而一定要对他说:你是二等三等呢?第二、激励的对象有误,激励的效果有限。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目标是鼓励、引导、激励员工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创造更大的业绩。激励的对象应该是公司所有的员工,包括总经理。对不同的员工不同才能的员工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而现行的绩效考核却将激励对象定位在少数人身上(也就是考核出的一等优等)而且将薪酬中有限的部分与绩效挂钩考核所起到的激励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方法也过于单一。对真正的有特殊专长的人才是不起作用的。那么被激励的那一少部分是什么样的员工呢?往往是一些个性勤快自律性强的员工而非特殊人才。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在这种环境中一般不太安分,往往又成为这种绩效考核方法的牺牲品。问题也不是激励谁错了,而是这种激励方式是以挫伤大多数人为代价的,这不是我们所期望的结果。第三、前提条件值得商讨。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现行绩效考核目标的定位比较接近于激励和分配上,那么它势必存在一个假设的前提:就是人是懒惰不自觉的,一旦放松管理就会偷懒。正是基于这个假设,就采取了目前普遍的这种绩效考核方法,其核心手段就是“奖罚”二字,通俗讲就是“胡萝卜加大棒”。总是担心有人偷懒不好好干,也总是认
为如果不是这根大棒,他们肯定不会好好干,幸亏有了这根棒子。但是真正的工作现场中却完全不是这样,无论是蓝领还是白领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只要工作目标明确,都能自觉主动的完成,甚至无人管比有人管的时候更自觉且心情愉快,这是一个普遍的真实的现状(至于有些管理者认为的消极怠工现象的原因,另外撰文论述)。在国企如此,在私企和外企更应该如此。如果我们重新假设这样一个前提:在用工制度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在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质量明确、利益责任明确的情况下,每个员工都会自觉的完成工作任务。那么相应于这个前提,现行的绩效考核又有何意义呢?第四、考核指标的问题。一是目标模糊。复杂的考核指标相对于单一的考核功能会淡化主要指标的考核。不能突出业绩这个指标就会在无形中给员工一个错误的信息,即工作业绩不是最主要的,出勤、态度、服从指挥才是最主要的。二是指标难以量化,各指标权重因数的确定难有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造成执行者的操作难度。故操作时看起来是量化了,实际上还是跟着感觉走。最终使HR人员本身都对考核表格的价值没有信心。第五、以罚为主的问题。一是影响士气。虽然所有的人资管理部门都标榜“有奖有罚”,但实际上无论是从个人还是到部门都常常处于被罚当中,接踵而至的是牢骚、怨气和不满,最后是无奈。这种状态的团队想有好的业绩好的市场份额,简直就是天方夜谈。而我们很多的HR管理者就是一边这样干着一边还做着美梦。要知道一个团队能否兴盛最关键的就是士气,而最能破坏人心士气的就是处罚、指责、不满和批评。二是带来怨气。由于企业普遍不重视岗位设计和岗位说明这步工作,轻视这步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岗位设计说明好像都有,但都不全面、不严密、不执行。这就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责任不清,反映到绩效考核当中就是“喊冤”。尤其在生产型企业,出现生产或技术事故
时,处理到哪个员工或部门头上都不服气,大叫冤枉,没有人承担责任,互相推诿扯皮。以至于有些负责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搞出个奇奇怪怪的连带责任来,处罚一大片。第六、考核主体。任何部门的员工都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业务工作当中,当面对一群并不精通本部门业务的考核人员所提出的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时,都会心生反感和无奈。所以考核主体永远都只能是直接主管,而不应该是HR人员和“检查团”。其实,正是这不恰当的考核本身才制造出末等员工、制造出没有工作激情的员工、制造出没有效率的工作团队。最后,我们再打个比方,绩效考核就像空气清新剂一样,为了净化空气,不停地使用空气清新剂,不断地研究更好的空气清新剂,却不知这空气清新剂本身就在污染空气。员工的重要性需被重新发现你的眼睛还在死死盯着财务报表不放吗?也许是时候把注意力从财务报表上适当地转移了。“财务方面的信息是滞后性或者说过去式的,因为它只能告诉你过去发生了什么,而不能告诉你往哪里去。”韬睿咨询公司董事合伙人、大中华地区总经理MichaelKeppler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提高员工绩效——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答案。人是最根本的变化正在悄悄发生。
如果我们关注过去20多年企业中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率,我们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根据调查(数据来源于BaruchLev对S&P500公司的分析),企业有形资产1982年时平均占公司总资产68%的比率到1998年的时候戏剧性地下降到了15%。这是一种具有强烈信号意义的变化。仁科公司日本及亚太区人才资本管理营销经理ChristineYokoi告诉记者:“这种现象其实体现的就是世界上各大公司如何看待自己的价值构成,以及如何看待自己公司价值来源的主体部分。20多年前一个公司的价值主要来源于有形资产的现象已经在20年后完全颠倒过来了。大家也可以这样理解——这种认识上的变化表现出的是整个市场经济结构的转移,即从以制造业为重头向知识经济过渡。”这里所说的有形资产主要包括企业的物业、工厂、设备,手中的现金,应收款以及库存,而无形资产包括专利、商标、专有原材料来源、品牌、信誉等。观察这些具体内容的时候很容易可以发现,无形资产部分中,受人的因素影响很大。中国的现实显然也不会与世界普遍状况相脱节,在德勤公司针对中国企业的CEO进行的一项调查中,被调查者普遍认为他们目前面临的战略问题排在最前面的是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巨大挑战:公司治理、品牌建立与知识产权保护。其中我们依然可以轻易地发现,人的因素实际上是决定企业应对这三方面的关键点。而被调查的中国企业CEO们也已经隐约地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在他们返回的问卷上有这样一些语句:“一切从人才资本开始”,“我们现在看到这样一种市场认识:人是最有价值的资产,不仅仅是劳动者,而是至关重要的知识资本”,“中国公司要认识和实施有效的业务策略,就必须采取有效的系统策略,招聘和保留具有必要技能和专业技术的合格人员,这是基本要求”。
基层员工的重要性需要被重新认识,ChristineYokoi出示的一个模型图清晰地表现了这一点。企业在对投资获得回报的过程中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员工水平、运作水平和客户服务水平。在最底下的员工水平部分,很显然,如果企业能够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同时能够留住这些员工,那么在第二个层面,企业运作水平上也能做得不错,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在日常工作中有很好的生产率,员工的工作效率很高。而在运作水平上的成功会很直接地反映在第三个层面,即客户服务水平上的成功,也就是说,前两个层面做得好,就可以生产出好的产品,提供好的服务,从而留住老顾客,而留住这些老顾客才能保证企业业务的最终成功。建立有效连接在发现了人的重要性之后,需要做的就是在员工绩效与公司业绩中间建立真正有效的连接。在企业中建立绩效文化的观点在记者的采访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元素就是在企业中建立起绩效的文化。”ChristineYokoi说。她的理由是,一名员工辞职离开一家公司,最主要原因就是他的经理、老板不够了解和理解他们,也无法帮助他们。而建立绩效文化首先就是要把整个公司业务的战略和想法真正能够传达给每一个员工,随着企业战略目标不断发生调整和变化,要通知自己的员工,让员工在制定各种个人目标时也可以做相应的调整。而且绩效出众的员工应该得到奖励。同时,公司也要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和机制来帮助员工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有条件取得好的绩效。而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她介绍了三个阶段,即:首先是简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效率;其次是员工自助服务,就是把企业相关的数据、指标向公司更广泛的员工介绍,让他们了解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第三个阶
段就是要把公司的整体目标传达给每一个员工,让他们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绩效水平怎样,应该怎样提高。在将公司目标有效地传达给员工并已将任务分解后与员工对应而确定绩效的过程中,公司战略下达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在韬睿咨询公司对全球范围内3000家企业的调查中,他们发现在中国的一些数据很有意思。在中国,60%的企业认为公司战略方面的一些具体信息应该被传达到每一个员工手中,而欧美公司的这一比例是80%。MichaelKeppler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中国太多的中国公司都是依赖于CEO做出决定,其他人遵守,而在欧美一些公司当中每一个员工都有机会做出自己的决定。这表明,在这方面中国公司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他们至少已经开始意识到了。”留住有用的人才在韬睿咨询公司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中国企业已经将奖励和保持人才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第一要务,他们对中国企业当前和三年后预期的对人才的奖励目标进行了调查。在包括一系列的策略目标项目中,我们发现三个与员工绩效有关的项目在未来三年有提升的预期,它们分别是奖励和保持最佳人才、吸引关键人才以及将公司与组织的关键成功因素联系起来。MichaelKeppler就如何奖励和保持关键人才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项工作包含三个部分:首先是确定有关键贡献的人才,这个部分主要的工作就是对人才进行职能的细分,并强调高绩效人才的区别;第二个部分是优化奖励机制以确保对每个员工组计划的恰当平衡,比如说减少对待遇较高的员工的物质奖励以使奖励投资获得最佳效果;还有就是有效地管理员工绩效,这其中的工作包括:确保优秀人才在工作中得到重视,要找出这些员工并予以肯定,为员工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因为发展和成长
机会对高绩效人才日趋重要。“你是否对这个公司或者组织当中那些创造价值的人给予了足够的报酬或奖励?如果你对此不能进行有效衡量的话,你就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MichaelKeppler说,“在世界范围里,包括中国,向员工支付薪酬的方式正在进行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支付浮动工资。公司要为自己的员工发工资,首先公司必须能挣到钱,所以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衡量措施,最紧要一环就是在绩效和整个公司财务方面挂起钩来,要不然的话你就不能确保有钱支付给你的员工。”如果你能够有效地识别、保持和激励高绩效的员工,他们为公司带来的成长将是惊人的。韬睿咨询公司通过IT工具将有关指标进行了量化,他们分别在员工敬业度提高5%、10%和15%时对企业运营利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见图3。当员工敬业度提高5%的时候,企业的运营利润增长了08%,“对于一个价值30亿美元的公司来说,这就意味着2500万美元的收入。”MichaelKeppler说。别让员工瞎忙人们似乎已经习惯每年两次的长假,接受甚至很享受“强制休息”带来的悠闲。不过,一旦回到工作中,许多人又开始忙碌。作为管理者,他们乐于见到员工忙碌;作为员工,如果不忙于各种各样的工作则会潜意识地觉得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但是,现在我们却需要一个观念革新:别让员工瞎忙。这是因为,一方面,如果所有人都习惯于忙碌,就可能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工作价值判断,许多人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的可能是所谓“垃圾工作”。另一方面,所有人都忙碌的企业并不是真正有效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全力为现在奔忙却没有未来,它失去了保持组织灵活性和创新能力的“空间”。
工作价值判断从个人角度看时间管理,我认为关键是回答三个问题:什么事是必须做的?如何看待他人的作用?如何统筹规划出整块的时间?如果把时间管理放到组织层面,最关键的则是“工作价值判断”——投入时间与精力所做的工作对企业有没有价值?这种判断的结果会因视角(组织整体、部门、个人、周期(长期、中期、短期、角色(高层主管、普通管理者、员工的不同而差别很大,但要有效地管理时间,我们却必须首先做出工作价值判断。需要进行工作价值判断,是因为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工作量和工作的价值并不匹配,无价值的工作带来巨大的浪费。为什么一个异常忙碌、不断找各种事或制造出各种事情来做的主管不应获得升迁?因为他缺乏工作价值判断能力,不能判断什么对企业是有价值的,他可能只是潜意识地找各种事情来填满他和他的部属的工作时间(甚至包括休息时间。当他的职位越来越高,他的影响就越广,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越大。最可怕的在于,随着他在组织中的升迁,他最终将上升到一个需要面对外部市场的位置。外部世界的机会和诱惑会比组织内部要大得多,这时他可能把组织引向灾难。从整个组织到员工个人,都可能因缺乏工作价值判断,而存在做着大量无价值工作也就是所谓“垃圾工作”的情况。譬如,一位在大学主管艺术和科学的院长对他的顾问说,如果你来观察我每天的工作,你会看到什么?1/3的时间里,院长在做一个秘书的工作——复印资料、打字、填表、送信……由于预算有限,院长没有协助他工作的员工。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出了问题,从组织整体的角度看,这些工作对院长没有任何价值。让院长在这1/3的时间完全闲着休息都比这种情形要来得好。当然,具体到这种情形,在企业界并不常见,但这种系统带来的垃圾工作一定会以其他的方式出现。
必须说明,这里绝不是说秘书或助手的工作是垃圾工作,正如前麦肯锡顾问埃森.拉塞尔所说的,他(们是“无比可贵的资源”、“你的生命线”。但是,当这些工作变成院长的工作时,它们就变成了垃圾工作。几年前当我听到香港大学的一位教授介绍他有三个秘书协助工作时,我想的是,这一定是一个高效运转的体系。这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情况,这位教授是学校的副校长、系主任以及该系的首席教授,因此相应地有三个助手来协助他工作。此外,还有多名博士研究生帮助他发展、实现、检验学术上不断涌现的想法,当然这是一个教学互动的过程。在中间管理层,缺乏工作价值判断的现象有两种,分别是两个极端。一是在组织中强势的管理者,他们可以不停地扩张、找到事情做,因而异常忙碌。他们可能是真正的未来领导者,也可能是不合格的管理者,对于负面的情形已有讨论。对于组织来说,既不能限制过多而丧失机遇,有时甚至应给予特别的宽松环境,也不能让这种扩张变成危险。可能的解决方案是设置足够宽的区域,上限和下限都足够大,关键却是谋求一种动态的平衡。管理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原则和真理,绝对真理多半已经没有了价值,真正的价值存在于一位学者在讨论战略时所说的一句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另一端则是相对来说弱势的管理者,某种意义上,管理者的工作是无所事事的工作,记不起来做了什么,看不到直接的工作成果,他们因而退回去忙于专业性的工作,这种忙碌证明了他们“有用”,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却逃避了真正有价值的工作和自己的职责——管理工作。他们却肯定是不合格的管理者,或者改善,或者重回专业职业轨道。在现在以知识性工作为主体的组织中,管理者都必须掌握在管理和专业之间平衡的艺术。管理很难,并不是因为有太多的工作要做;一个过度忙碌的管理者一定做着本不应该由他做的工作。对组织来说,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消除这种普遍存在的心理上潜在的不安全感。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强调,“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所事事”,管理者应该比闲而不
是比忙。员工处于管理链的末端,对于什么是有价值的工作,传播到这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偏差。如果以极其悲观的观点看,他们已经陷在了组织、中层管理者制造的大量无价值工作之中,同样的,为了表明他们“有用”,他们自己也会制造出一些工作来。按照《职场动物进化手册》的说法,他们已经基本上被蒙上了眼睛。“工作价值判断”这种观念早已存在,但就我所知首次给它命名的是一本类似《彼得原理》的调侃性质的本土管理寓言《职场动物进化手册》如果整个组织的管理导向再有一点让员工忙的意思,大部分人可能就是瞎忙的状态了。近年来,管理学者们倡导的愿景明确、透明化管理、缩短管理层级的一个作用可能正是消除员工的“盲目”状态。最近,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人为何勤劳却不富有”时得出的结论是,“人们的相当一部分勤劳是为了对冲制度成本。”人们的勤劳只是去应对没完没了的审批手续,采取各种方法规避因不信任带来的交易风险等等。在企业组织内部,如果员工不得不猜测企业的意图、不得不揣测管理者话语背后的意思、不得不做大量无用的事情以证明自己“有用”,这样的组织不可能是高效的。因忙碌而失去的空间我们可能在忙碌没有价值的“工作”的同时,失去宝贵的“空间”。人们为什么努力要从小房子搬到大房子,就是为了空间;如果又用各种各样的东西把大房子塞得很满,就失去了搬家的意义。在管理上,过度忙碌所带来的空间缩小包括:企业只有现在没有未来,失去了自由度、灵活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创新能力;压缩了知识性的工作需要的懒散、散漫的空间;从个人的角度看,忙碌也使得他们失去了提升的空间、生活的空间。
在一个企业组织中,如果所有人忙碌于当前有价值或无价值的工作,那么他们失去了深入思考以更好方式做现有工作的机会,也失去了思考与寻找新的业务机会的空间。在组织中推行过度严格的工作价值判断也会导致自由度和空间的丧失。在这种判断下,如果做有价值工作的人得到奖励,相反则受到惩罚,那么所有人都会去做同样的事,没有人做不同的事。3M的创新能力常常被归功于它的这样一个举措,允许员工拿出15%的精力用于“自己的项目”,也就是那些并不符合公司价值评判的项目,这些员工自己的项目是该公司创新产品最大的源泉。搜索引擎Google的董事约翰.多尔最近在澄清说公司不会开发浏览器时又戏称,虽然他是公司董事,但也不知道公司是不是有人在做开发。多尔表达的是同样一个意思,google也是一个赋予员工极大自由度的公司。现在组织中越来越多的工作是知识性的,它们完成的效果和人的忙碌程度没有关系,相反,知识工作者需要一点懒散的空间。律师在办公室忙碌一天,不一定比只工作一个小时更容易找到诉讼案子的症结所在,忙碌的管理者根本无暇思考。软件工程专家汤姆.迪马可说,“优秀的公司从来没有给我留下忙碌的印象。……我所欣赏的团队从不给人哪怕一点儿忙碌的感觉。”忙碌也会破坏了对于知识性工作来说非常重要的那种工作即享受的感觉。从个人的角度看,如果非常忙碌,那么他将没有时间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他将自然而然地占用生活的空间,譬如休息、体育活动、与家人团聚等等。这些都不会在组织当前的绩效上马上体现出来,但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这种结果显然并非企业之福。即便从狭义的效率角度讲,在现实中,每个人都100%忙碌的组织一定不是高效率的组织。以三个人按顺序完成工作为例,只有每个人桌面上都必须积累一定的待办工作,他们才能100%忙碌,也就是每件工作进入下一流程时都要在待办工作里耽搁一会。只有每个员工都不那么忙,才能接到工作就做,每件工作整体上才能以最短时间完成。每个人都稍微降低了一点效率,带来的却可能是整个组织的改善。
[经理人原创]:企业培训管理体系构建的一种新思路柳州五菱汽车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是五菱集团公司下属的控股子公司,公司有三千多员2003年产值超过10亿元,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公司对培训工作非常重视,然而由于公司岗位比较多,而且许多员工均为欠素质上岗,这些因素增加了培训管理工作的难度,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归纳总结出了一种培训管理的实用模式,与大家共享,以期对培训管理人员有所启发。一、公司培训管理体系由五大模块构成柳州五菱汽车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的培训管理体系由五大模块构成:1培训管理制度模块;2、培训规划与培训计划模块;3、培训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模块;4、岗位培训课程体系模块;5、培训师资资源模块。这五大模块中,培训制度是培训管理的基础;培训规划与计划是培训管理的导向;培训项目实施与管理是培训成功的关键,它直接体现培训的效果;岗位培训课程体系是培训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明确的规定了不同岗位的员工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课程,对整个培训管理体系而言岗位培训课程体系起到一个标准化的作用(在五大模块中岗位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在下文中将作详细的介绍)培训师资则是成功实施培训项目的保证。这五大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笔者用一个图来表示,见图一。笔者认为,只有这五大模块的工作都做好了才能顺利达到企业培训的目标:企业获益及员工满意,最终体现企业培训管理工作的价值。
二、培训管理系统五大模块的内容1、培训管理制度公司于2003年通过了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及QS9000质量管理体系双体系认证,公司的培训制度也是按体系的要求进行编制,整套制度目前包含一个程序文件:《员工培训控制程序》及四个支持性文件:《培训效果评估程序》《兼职培训师管理制度》《员工外培管理制度》《员工学历进修管理办法》公司的培训工作分为两级进行管理,司级(一级)培训由培训发展科负责实施,部门级(二级)培训由各部负责实施。在程序文件中我们明确了各部门的培训管理职责;一、二级培训项目及临时培训项目实施的流程等重要内容;而支持性文件则就培训管理的某一具体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合理、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培训规划及计划公司培训规划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及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目前已经制定了公司未来三
年的培训规划;公司每年底要进行全员的培训需求调查,下发员工培训需求调查表(该表的设计包括员工的意见和员工直接主管的意见),培训需求调查的内容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不同岗位的员工所必须具备的技能要求;员工年度绩效情况;公司的年度重点工作。对培训需求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后制定出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这样制定出来的年度培训计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3、培训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培训发展科根据年度培训计划中设定的培训项目开展工作,每一个培训项目实施按照PDCA思想进行控制,力求培训项目实施的完整性、严谨性。具体工作包括整个项目策划及课前的准备:讲师落实、学员的确定、场地器材准备、开展问卷调查等;课中的支持服务、监督;课后培训效果的评估。公司非常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目前评估的做法包括:课后的效果调查问卷的填写,对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对学员掌握程度的考核,有必要时进行考试;一个月后与学员的直接主管进行访谈,了解学员该项技能掌握的情况及学员在岗位上产生的业绩情况。4、岗位培训课程体系该模快是整个培训体系的核心部分。目前国内的许多企业仅仅是根据员工提出的培训要求来编制年度培训计划,我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能准确的认识自身技能的不足进而提出合理的培训需求,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员工在其职业生涯的发展中得不到系统的训练,公司花费了大量培训经费而实际的培训效果却不理想的局面。有些公司还会根据市场上流行的培训课题临时组织培训,整个培训开展比较盲目。笔者认为只有岗位培训课程体系构建起来后才能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柳州五菱汽车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构建岗位培训课程体系的思路以及该体系
构建完成后的应用价值。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公司专门成立一个由公司人事经理、培训经理、培训师(来自公司各个部门)组成的项目小组。项目组开展工作的步骤如下:1、首先编制了一本培训课程参考手册,在手册中对目前企业培训的常见课程进行了分类,归纳为:企业文化类、领导力类、管理技能类、专业技术类、精益生产类、从业资格类等六类课程。然后对每一类课程中的具体课目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内容大纲、合适对象、培训课时等内容。手册中课程信息的来源包括公司现有的课程以及从其它渠道(如互联网)获取的课程信息;2、将该手册发到各级主管的手中,让他们了解公司的培训课程体系、课程的分类及每门课程中包含的知识点;3、项目组花大量的时间与各部门的各级主管进行面谈,了解主管对其直接下属所需掌握的岗位技能以及这些技能对应的培训课程的意见,项目组要求主管在访谈前必须重新查阅下属岗位的岗位说明书,进一步清晰这些岗位的技能要求。4、最后项目组对调查的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再经过项目成员充分的讨论,最终确定每一个岗位所需的培训课程(岗位培训课程设置实例见表二,由于篇幅的关系没有将每一个具体岗位的全部课程设置示例出来)
岗位培训课程体系构建完成后,所有岗位的员工都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在岗位需要接受什么样的培训课程,这样一来就非常有利于培训发展科开展培训需求调查活动,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培训实施计划,同时也有利于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另外,培训发展科每年都会安排一些公开课程,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自主选择,这就使得员工有机会参加一些与自己岗位技能要求无紧密关系的培训课题,这样的做法对实施岗位培训体系是一种有益的补充。5、培训师资资源培训师资资源是否完备是成功实施培训项目的关键,公司培训师资资源分为内部师资资源和外部师资资源。公司非常重视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建设,我们认为建立内部培训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一种小投入大收益的做法。目前柳州五菱汽车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有四
十多位培训师,培训师团队由公司领导、部门领导、专业骨干人才组成,培训师主要讲授与自己业务相关的课程,公司只有少数的专职培训师,大部分的培训师都是兼职的。培训师接受培训发展科的统一管理,在授课前须经过严格的选拔、接受TTT(培训培训师)的培训及专业课程的培训;外部的培训师资也开展培训工作必不可少的资源,公司与国内许多著名咨询公司、大专院校、职业技能学校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践证明,按照培训管理制度、培训规划与培训计划、培训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岗位培训课程体系、培训师资五个模块构建的培训管理体系是极具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该体系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培训管理工作,对培训管理人员及各阶主管都会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最新培训需求分析的三个要素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