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知识点归纳

时间:2018-04-27 10:41:28    下载该word文档

学习战争的知识逻辑

背景(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

过程(爆发、阶段、结果)

影响(参战国、地区局势、世界局势)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动荡不安的世界

1、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为什么经济发展迅速?

1)普法战争后得到法国的大笔赔款——资金

2)得自法国割让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原料

3)后起之秀,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2、目的——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3、手段:

1)谈判和幕后交易,纠集军事集团

2)扩军备战

.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

从三大矛盾的对立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三大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发展

两大集团同盟国德意奥

协约国英法俄

1、法德、英德、俄奥之间矛盾的核心是什么?

法德矛盾的核心——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

英德矛盾——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最主要的矛盾)

俄奥矛盾的核心——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

1)同盟国集团:

1879——德奥同盟; 1882——德、奥、意三国同盟建立

2)协约国集团

1892——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标志: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1904——英法协定;1907——英俄协定(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巴尔干火药桶

()巴尔干成为火药桶的原因

1.战略位置重要

2.民族矛盾激化

3.列强的争夺

()萨拉热窝事件(19146) ——一战的导火线

四、一战的爆发

19147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俄德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一战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 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2.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扩军备战——具体原因

3. 列强间矛盾的激化——主要原因

4.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1.为什么要打?

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变得空前激烈。

2.为什么能打?

1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2

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一战爆发的标志——19147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三个阶段三条战线

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 英法←→德

第一阶段(1914)

马恩河战役:

时间:19149

兵力:一百五十万人

伤亡:三十四万人

结果:德国消灭法军主力的计划失败,双方形成相持局面。

第二阶段(1915-1916)

凡尔登战役:

时间:19162月至12

兵力:一百多个师

伤亡:七十余万人

结果:虽未决出胜负,但此后,德奥方面困难重重,每况 愈下,开始走下坡路。此战役为此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索姆河战役:

时间:19166月下旬至11

兵力:153个师

伤亡:一百三十余万人

结果:西线再度转入阵地战

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德奥匈

第一阶段(1914)

东普鲁士战役 东线形成对峙局面

第二阶段(1915-1916)

1915年德奥击溃俄国德国计划再次落空

南线巴尔干半岛 塞尔维亚←→奥匈

()结束标志——19181111日停战协定签署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变成旷日持久的阵地战?这种形势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持久的原因:

A装备的限制:当时机枪、步枪、重炮等新武器大量使用,有利于大量杀伤进攻人员。

B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期保障能力低。

C当时战略战术无法应对新武器的使用。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

A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

B同盟国则相对较弱。

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战争双方阵营的变化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

2.1904,1907年英国与法,俄签订协约协约国集团最终建立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最终形成

3.美国参战(19174)

4.中国参战(19178)

5.俄国退出(19183)《布列斯特和约》

中立使美国获得实利,那美国为什么要参战呢?

word/media/image1.gif一战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争夺拉丁美洲)

word/media/image2.gif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word/media/image3.gif德国实施“无限制潜水艇战”,击沉了多艘美国船只。

word/media/image4.gif俄国发生二月革命,美国担心自己利益因协约国实力削弱(美担心俄退出一战)而受到损失。

19174月美国借口德国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向德国宣战

美国参战的影响(美国参战会给世界大战带来什么变化?)

1)首先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直接援助。

2)其次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更给协约国带来了巨大好处

3)美国参战,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

二、同盟国的崩溃

1、德国的垂死挣扎------西线战斗

2、协约国的反攻-----同盟国瓦解

119187——协约国反攻

219189——突破德军“兴登堡防线”

319189月底——保加利亚投降(标志:同盟国开始瓦解)

410月土耳其投降

511月初奥匈帝国战败投降

319181111——德国签订投降协定

标志: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经济实力处于劣势

()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内部矛盾尖锐

()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战争催生了新世界——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引发了欧洲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危机,欧洲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下滑。

()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欧洲中心格局动摇,摧毁了四大帝国

()美国实力巨增

取代欧洲经济统治地位,并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日本获得发展和扩张的良机

(六)促进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国际联盟的出现

一战后,美国为什么会迅速崛起?

  原因:远离战场,本土未遭战火;美国的参战以及不断向协约国提供商品和贷款,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表现: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 

.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催生了一系列新技术

()客观上提高了妇女地位

()促进了政府职能的改变——开始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1

巴黎和会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目的:

打破英法企图私下瓜分世界的企图

向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发出挑战

利用经济优势扩张

抵消军事劣势,发挥经济优势,谋求世界霸主地位

削弱英国殖民帝国的地位

利用倡导者的地位,攫取该组织的实际领导权

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是什么?

美国利用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谋求世界霸权

英国:维护世界霸权

1)稳固自己殖民霸主地位

2)尽力保护在东亚地区的既得利益

3)防止法国在欧洲大陆称霸

法国:严厉制裁和防范德国,树立欧洲大陆霸主

日本:巩固和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1时间地点 19191月在巴黎凡尔赛宫

2参加国家27个战胜国(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

3会议的操纵者英、美、法

4、各战胜国的目的

5、巴黎和会的性质: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6、巴黎和会上的斗争:德国问题、中国山东问题

1)巴黎和会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如何处理德国

2)在处置德国问题上法、英、美各有何方案?

法国: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

英国:反对肢解德国,阻止法国称霸欧洲,联合美 国否决建立莱茵共和国的提议

美国:反对肢解德国但主张给法国确实的安全保障

3山东问题上的勾结

山东问题的由来

1)一战期间,日本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界地,二十一条承认日本在山东的特权

2)一战后,中国要求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要求把山东权益合法化

山东问题上的勾结

美、英、法同意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1919.6

(一)主要内容

1.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2.重新划定德国疆界

3.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

4.限制德国军备

5.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

(二)评价

1)性质: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

2)影响:1.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初步建立战后国际新体系。

2.对于德国过于苛刻的压制,引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

如何理解《凡尔赛和约》已经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

1)德国投降是为了得到体面的和平,而得到的却是残

酷的掠夺和严厉的制裁

2)对德国新政府、军队和人民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必

然会引起社会性的普遍复仇情绪。

3)在德国这样一个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的国家里,复仇

情绪将成为产生战争罪恶的种子。

2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凡尔赛体系

对奥地利和约 《圣日耳曼条约》1919.9

对保加利亚和约 《纳伊条约》 1919.11

对匈牙力和约 《特里亚农条约》 1920.6

土耳其和约 《色佛尔条约》 1920.8

《洛桑条约》 1923.7

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不稳定性

实质:以英法为主导、在惩治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积极影响:

A.使帝国主义矛盾得到暂时缓和,使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B.通过国际会议的外交形式调整国际关系比军事对抗方式是一大进步。

C.一定程度上考虑到民族愿望(民族自决)

体系隐含了四大矛盾,是脆弱的不稳定的。

word/media/image5.gif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处置德国,使复仇情绪蔓延

②战胜国与战胜国的矛盾: 意大利领土要求没有被满足;美未批《凡尔赛和约》

③协约国与苏俄的矛盾:策划武装干涉;苏俄长期遭排斥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列强的矛盾。战后土耳其、中国、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国际联盟的建立

1、背景:(1)对战争的反思

2)美国威尔逊“十四点原则”

2、建立过程:巴黎和会讨论国联盟约 1920成立 日内瓦

3、机构:大会、行政院、秘书处

4、成员:苏联和战败国初期被排斥在外美国也未参加

5、盟约内容:

1)“维护和平”的原则:宗旨

2)非战和裁军方面

3)集体安全方面

4)委任统治制度

6、国联的本质:英法控制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美国未加入国联的原因有哪些?

1)美国未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

2)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反对,未批准《凡尔赛和约》

3

华盛顿会议

1. 背景:美日争夺亚太;海军军备竞赛 ;中国问题的争夺;维护列强利益

2. 美国倡议召开

3. 时间: 1921-- 1922

4. 与会国家: 美英日法中意葡荷比

条约对谁有利?对国际关系有何影响?

有利于美国

英国与日本矛盾激化日本获得与欧美平等的地位

二、海军军备的重新安排

1.内容:《五国条约》规定的五国海军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限额

2.评价性质:第一个裁军条约

积极:缓解海军军备竞赛

消极:孕育新冲突

三、中国问题

(一)山东问题

1.问题的由来:① 1879德国强占胶州湾

②一战时日本占领山东租借地、“二十一条”

③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2.解决: 《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

山东问题解决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3.解决原因①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主要)

②美英和日本的矛盾。

华盛顿会议结果:哪个国家是最大的赢家?谁的利益受到损害?有何表现?

美国是最大的赢家:

1、拆散英日同盟;

2、美国海军力量与英国并驾齐驱;

3、遏制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4、在中国实现了“门户开放”政策。

利益受损

日本: 英日同盟被拆散;海军力量受遏制;独占中国局面被打破

英国: 丧失海军优势。

中国: 受到帝国主义宰割。 (最大受害国)

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1.实质:是以美国居主导地位、抑制日本、宰割中国的基础上形成的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2.作用: 构成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使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3.不稳定性: 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列强矛盾,并没有消除各大国间矛盾,相反埋下更大的冲突的种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

巴黎和会11919年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分赃会议

2、会议签订了以《凡尔赛和约》为主的一系列和约,总称“巴黎和约”

3、形成一战后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会议11921年美国召集,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2、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和《九国公约》等

3、形成一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影响

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影响改变了欧洲及亚太政治格局

1.德、俄、奥、土四大帝国被摧垮

2.德国面积缩小,且东西互不连接

3.欧洲出现新兴国家

激起帝国主义之间新矛盾,埋下了新大战的祸根

1.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

2.战胜国内部因分赃不均,矛盾重重

3.美日冲突加剧,埋下太平洋战争祸根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力量的对比——战胜国重分世界殖民地,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华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东方的关系——构成了新的国际关系。

帝国主义之间关系:为争夺世界霸权和利益相互争夺,为共同利益又相互勾结。

资本主义世界

19191922年,华体系建立 相对稳定

19231929年,资相对稳定发展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法西斯政权建立走向战争

20C30年代,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开始,大战迫近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的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矛盾

具体原因:市场供需的矛盾

1)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2)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供需矛盾扩大

3)股票投机和分期付款方式掩盖了供需矛盾

导火线(直接原因):股市的崩溃

⒉爆发标志:192910月美国纽约股市暴跌

3、特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特点

时间特别长、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

为什么美国经济危机会迅速地波及到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⒋危机影响:

国内:激化社会矛盾

失业人数增加,普遍出现群众运动法西斯兴风作浪,引发社会危机

国际: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

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引起全球范围的经济战

⒌摆脱危机的道路

美国:通过国内的改革---罗斯福新政

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具体原因:市场供求矛盾

直接原因:股市崩溃

影响社会危机加深,社会动荡不安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1.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1933.1.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兴登堡任命仪式)

1对内恐怖独裁

2对外:1.冲破凡尔赛体系束缚

2.扩军备战

2.建立

(1) 标志: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法西斯专政建立。

(2) 影响: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内外政策:

(1) 对内:法西斯独裁统治

①政治上:纳粹党一党独裁

②经济上:国民经济军事化

③文化领域:思想文化专制

④民族政策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疯狂迫害犹太人。

(2) 对外:冲破凡尔赛和约束缚;扩军备战

为什么在30年代大危机影响下,美国与德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1.历史传统的影响: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比较稳固 德都没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带有较强的专制残余势力

2、经济状况不同: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经济实力雄厚;德国经济实力弱。

3、凡-华体系的影响不同:美、德在战后格局中处于不同地位,美国要维持这一格局,德则要冲破它。

4、德国法西斯势力较强,美国法西斯势力较弱

5、领导者个人素质不一样。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军部:日本法西斯的主力所在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 建立原因

word/media/image1.gif史原因:

word/media/image5.gif乏民主传统

②华盛顿体系压制

⑵现实原因:

word/media/image5.gif经济危机的打击

②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2、过程

1)九一八事变

2)标志:广田组阁——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3、统治政策;

1)对内:禁止罢工,限制人民自由,加紧扩军备战

2)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军部确定“南进”的目标;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影响: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

⒈都是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

2 是受到本国军事、封建主义历史传统的影响

3 国际关系中不利地位的影响(对凡-华体系极度不满,都极力想打破)

4 统治阶级的支持

德国:依靠纳粹党通过选举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

日本:是依靠现存的天皇制度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建立法西斯专政

2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一、亚洲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㈠中国的抗日战争(1931--1945)(世界最早)

1、中国抗日战争发展的阶段特点:

①从局部到全民族抗战

1931年开始局部

1937年全民族抗战

②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国共合作为基础

③两党独立领导,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国民政府领导正面战场:四大会战

中共领导敌后战场:游击战;百团大战

④世界上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反法西斯战争

⑤是亚洲抗日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主力,是亚洲抗日主战场,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㈡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1935--1941)(非洲最早)

1、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原因:

①战略地位重要; 资源丰富

②经济危机的影响

③无力在欧洲抗衡,把矛头指向非洲

2、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埃人民顽强抵抗,粉碎意速胜企图

1936年,意吞并埃,埃人民坚持游击战争

1941年,在盟军帮助下,埃获得解放

3、埃抗意斗争失败原因:

⑴内因:①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埃军装备陈旧

领导方面的失误(战术指导思想失误,寄希望于国联)

⑵外因:①意军的强大及残忍(使用毒气)

②英法美大国的绥靖政策,缺乏国际援助

4、特点与影响

①特点: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

②影响:它的不畏强暴、坚持抗战的精神,给世界人民以宝贵启迪。

二、西班牙内战(1936--1939)(欧洲最早)

1、西班牙内战爆发:

(1)背景:①共和国成立;

人民阵线上台

西班牙人民阵线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组织

西班牙发生的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一场反对叛乱的内战

(2)标志:1936年,佛朗哥叛乱

2、国际上各种势力的态度

一、德、意的武装干涉

原因:

1、夺取西班牙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

①包抄法国,切断英法与其海外殖民地的联系

②支持佛朗哥法西斯势力建立法西斯专政,以便使西班牙在未来的战争中站在德意一边

2、敌视包括共产党等左派参加的共和政府(反共)

3、把西班牙变成检验自己军事实力的实验场

影响:

1、西班牙内战演变成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2、导致了西班牙人民阵线共和国的颠覆

二、世界进步力量对西班牙人民的支持:

①苏联: 提供大量援助

②共产国际: 组织“国际纵队”(组织者、成员)

三、西方大国的态度:

①英法“不干涉政策”

②美国“中立”政策

3、性质:

既是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同时也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战争性质改变)

4、结果:19393月叛军攻陷马德里,佛朗哥法西斯独裁政权建立

5、特点与影响:

①特点:最能反映二战前各大国的矛盾与斗争,被看作“二战前的彩排”

②影响:它牵制了德、意法西斯30年代的侵略活动,支持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失败原因:

指挥失误;第五纵队破坏;德意全力援助;英法美绥靖政策。

西班牙战争是“小二战”或“二战的彩排”。你同意这一看法吗?

从战争的性质看,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从战争的过程看,各种国际政治势力粉墨登场

反映出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最能反映二战前各大国的矛盾与斗争

①英法美帝国主义国家与德意法西斯势力之间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存在尖锐矛盾,但为了反对社会主义而相互勾结;

②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既和法西斯势力有矛盾,也与英法美帝国主义国家有尖锐矛盾;

③反对法西斯势力成为世界人民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内容。

20世纪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人民抗意斗争、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有哪些特点?最终都未能阻止二战的爆发,原因是什么?

特点:

①从作用看:对法西斯的扩张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②从过程看:在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都受到英法美绥靖政策的抑制,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③从结果看: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国小力弱且各自为战很难独立取得斗争的胜利,未能遏制二战的全面爆发。

原因:

①力量对比:法西斯国家力量强大,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弱小,无法单独取得斗争的胜利

大国政策: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中立自保,使30年代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国际环境: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英法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实质是什么?

不干涉政策, 实质是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德意对西班牙的侵略已经严重损害了英法的利益,它们为何仍然一退再退?(绥靖政策的目的)

①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自身安全(根本原因)

②英法反共产主义的特性,企图祸水东引

列举20世纪3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在哪些事件中推行过绥靖政策?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西班牙内战、“九一八”事变、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慕尼黑阴谋

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原因:

①法西斯国家力量壮大, 与英法美等国的矛盾加剧。

②法西斯国家共同利益的需要。

共同的利益指什么?

共同对抗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抢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2.过程:

1936.10,德意签订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1936.11,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11,意大利加入反共协定,结成

3.影响:

初步形成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威胁世界和平。

为什么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团要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结盟?

1.反对苏联和共产国际等国际进步力量。(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他们的侵略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2.欺骗、麻痹西方大国。(德意日争夺殖民地与世界霸权,不可避免地将与英法美等国冲突,但由于时机不成熟,不愿过早刺激英法美)

分别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时间、主要特点和意义。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中国1931年开始的抗日战争。它是中国人民由局部抗战发展为全国性的全民族团结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现代史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单独抗击日本侵略军,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埃塞俄比亚 19351936年的抗意民族解放战争。它是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它的不畏强暴、坚持抗战的精神,给世界人民以宝贵启迪。

西班牙19361939年的局部战争。它是由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人民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它牵制了德、意法西斯30年代的侵略活动,支持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三国人民打击了国际法西斯势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地位;由于一些大国纵容、绥靖、中立自保,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阴谋。

3

走向世界大战

.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含义

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安全,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 同时企图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的政策。

2.实质

西方大国仇视社会主义,无视小国利益的极端自私的强权政治(目的-------避战自保,祸水东引)

3.表现

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偏袒日本)

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名不副实经济制裁

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不干涉中立

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英法没有抗议

制造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奇怪战争静坐战 ---绥靖政策在战时的延续

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㈠英法

①英法经济军事地位的削弱,存在畏战情绪

②英法忙于应付国内经济危机,无暇顾及

③一战的残酷性使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④法西斯“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

⑤对苏联社义的仇视和对弱小民族国家利益的蔑视

⑥一战后对德国的过分惩罚,使英法产生一定负罪感

⑦他们是——华体系的得利者,不想破坏现状

㈡美国(中立政策

①忙于恢复经济,无暇顾及(同英法)

②孤立主义思潮,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③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驱动

④外交需要:

阻止法西斯,压制英法,遏制苏联,利用三股力量互相牵制削弱。

绥靖政策是一项损人不利己的政策,绥靖政策的推行者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绥靖政策的危害

⑴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⑵英法忽视了战争的准备,导致战争初期受到严重损失

⑶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

⑷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团结对敌

6.教训: 法西斯威胁人类时,世界人民应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绥靖政策的破产

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940年春,德国攻击法国,丘吉尔上台,张伯伦下台。(彻底破产)

. 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

1.背景:

德国对外侵略扩张

吞并奥地利

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2、时间:19389

.内容:割苏台德区给德国

为什么说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在慕尼黑阴谋中,英法出于对战争的恐惧,不惜从幕后走到前台,抛开当事国,公开地把捷送到法西斯铁蹄之下,这是大国强权主义和绥靖政策的集中体现.

.影响:

①对捷克:没有当事国参加,牺牲了捷克的利益,严重违背了国际惯例,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为19393月捷克被德国完全吞并埋下了祸根。

②对英法:公开与法西斯国家勾结,明目张胆地出卖他国利益。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而英法在二战中首先遭到了德、意等国的进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③对德意: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增强了他们的侵略力量。德国吞并了捷克,意大利吞并了阿尔巴尼亚。

④对苏联:构筑集体安全努力失败,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促使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推行祸水西指的中立自保政策。

⑤对世界:不利于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 集体安全的落空

1.背景

①法西斯加紧侵略扩张,欧洲战云密布

②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

③国际联盟未起到制止侵略,维护和平的作用

④英法和苏战争威胁联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

2.目的

为扭转不利处境,建立集体安全和共同防范侵略

.概况

①第一阶段: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由于英、法缺乏诚意最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失败原因:英、法对社会主义的仇视根深蒂固)

②第二阶段:1939823日,构筑集体安全努力失败,苏联转而与纳粹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

⑴原因:

①慕尼黑阴谋使苏联更加不信任英法;

②德国提议苏德和解(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避免两线作战)

②苏联在不能与英法迅速结成同盟的情况下,转而追求避战自保,以赢得备战时间。

⑵影响:

对苏联:①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

②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

③玷污了国际形象 ,应予否定

对德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加速二战爆发

⑶实质:苏联式的绥靖政策

三种不同的态度:

1、大国的猜疑:构筑集体安全失败

2、弱小国家和民族的恐惧:不能阻挡战争的扩大

3、暴政的危险:野心欲望的增强

世界走向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

平衡的规律。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

2、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华”体系的仇视

3、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制造者。

4、其他原因:

 一些大国为了自身利益而采取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爆发。

 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配合起来,不能制止战争爆发,从而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第二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9399——19459

第一阶段:爆发和初期
第二阶段:战争的扩大
第三阶段;大战的转折
第四阶段;大战的结束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一、 德国突袭波兰

193991日德国突袭波兰

英法对德宣战 1939.9.3

标志“二战”全面爆发

★德国为什么要进攻波兰?

历史原因: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

②军事战略:进攻西方可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进攻苏联可作为前沿阵地

③经济因素:波兰可提供粮食和劳动力

★波兰为什么迅速覆灭?

(原因一)波兰: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原因二)德国: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闪电战特点:突然袭击速战速决)

(原因三)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奇怪战争”“静坐战” (绥靖政策的继续)

(原因四)苏联:趁火打劫,占领波兰东部(东方战线)

积极作用:增加了防御空间

消极作用:大国沙文主义,有损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

二、法国的沦陷(1940.5—6.22

★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分析

原因一:军事理论落后。对大规模使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新战术的闪击战认识不足,消极防守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主攻方向判断失误。

原因二: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使法国备战不足,国内民心涣散,士气低落,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使德国无后顾之忧,集中大量兵力于西线;

意大利的趁火打劫

法国投降 1940.6.22

三、不列颠之战1940.710)

一、概况(1940.710

德军海狮计划”PK 英军

结果:海狮计划”不得不无限期推迟

德军为什么对小小英伦三岛就久久攻不下来呢?

领导人的决心(原因一):以丘吉尔为代表的政府抵抗决心坚定

民心士气(原因二):英国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

军事战术(原因三):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

德国(原因):德国作战目标随意,未坚持袭击军事设施

影响第一次粉碎了德国的侵略计划

1)鼓舞了各地的反法西斯斗争;

2)迫使德军回头对付苏联,从而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3)美国正式放弃中立政策而与英国结盟

四、北非战场的激战(1940—1945 (自读内容)

1.北非战场的开辟:19407

2.1940年英军反攻,

19414月,埃塞俄比亚复国

3.希特勒派沙漠之狐”—隆美尔支援意军

4.北非的拉锯战

◆一战后期至二战初期,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政策有哪些变化?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①一战后初期
政策:干涉苏俄;凡尔赛会议上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推行大陆均
势政策

结果:干涉苏俄的活动失败;为德国保存了元气,有利于德国的恢复和发展。
20世纪30年代政策:
政策:对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妄图祸水东引;
结果: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③二战期间政策:

政策:放弃绥靖政策,采取对法西斯的强硬政策;

结果:不列颠之战中粉碎了德国的侵略计划,取胜;

◆二战初期,法西斯德国频频得手的原因?

1)德国: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采用新战术,如闪电战,能迅速地摧毁对方的抵抗能力;《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其无西进的后顾之忧。

2)欧洲国家:力量弱小,军事理论和军事装备落后;长期受绥靖政策的影响,疏于防备,对英法依赖性强。

3)英法西方国家:继续推行绥靖政策,宣而不战,坐失良机。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一、德军入侵苏联——二战的扩大

1、准备:

119409月,德、意、日正式结盟

219416月,控制了欧洲14国。

2、经过:1941622日,德国突袭苏联

3、影响:二战的进一步扩大

4、初期状况:苏军损失惨重

5、苏联初战失利的原因:

1)法西斯德国的军事实力强大,集中优势兵力发动突袭和全面进攻

2)苏联战略战术失误:对法西斯德国的突然袭击估计不足,战备工作不充分,主力过于靠近国境线。

3)苏联大清洗运动中,大批优秀指挥员丧生,苏军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

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的进一步扩大

1、原因:

1)日本扩张,提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2)美英对日本实行禁运、制裁

2、爆发:1941127日,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

3、影响:二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

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原因

1)根本原因:法西斯国家侵略对全人类构成威胁。

2)直接原因: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同盟的形成。

2、过程

1)美国通过新《中立法》和《租借法》

2)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

326国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21月,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3、意义:

1)性质: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作用:大大增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为战胜法西斯奠定了的基础。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一、莫斯科保卫战

1.莫斯科保卫战--苏德战争第一次大会战

2.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意义:

word/media/image5.gif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word/media/image8.gif标志德国闪电战破产

word/media/image9.gif鼓舞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具有重大意义

3、苏军获胜的原因

word/media/image5.gif苏联军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

word/media/image8.gif苏联情报人员的准确情报,使西伯利亚的部队调往莫斯科加强防御。

word/media/image9.gif俄罗斯的严寒使德军非战斗减员大量增加,机械化装备威力锐减,战斗力下降。

word/media/image10.gif德军对打击重点的转变,都延误了向莫斯科发动进攻的时间。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

1、爆发1942.71943.2

2. 胜利意义:

word/media/image5.gif具有转折性,从此转入战略进攻,并掌握了苏德战场上的主动权。

word/media/image8.gif歼灭了法西斯军队的有生力量,对整个反法西斯战局有深远影响。

word/media/image9.gif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斗争,巩固和发展了反法西斯同盟。

3、德军失败的原因

word/media/image5.gif巷战使德军优势无从发挥

word/media/image8.gif苏联军民士气高昂,本土作战。

word/media/image9.gif苏联的综合国力强大,又有同盟国的支持。

word/media/image10.gif德国战线太长,补给困难,又面对严寒。

word/media/image11.gif德国是非正义战争,士兵士气低落,缺乏外援。

三、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转折点1942.6

四、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点1942.10

二战的几个主要时间

二战全面爆发: 1939.9.1; 德军突袭波兰

苏德战争爆发: 1941.6.22; 二战进一步扩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 1942.1, <联合国家宣言>

太平洋战场转折:1942.6, 中途岛海战

苏德战争转折点: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北非战场转折点:1942.10, 阿拉曼战役

第七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一. 盟军的反攻

1.太平洋战场

(1)瓜岛战役:

经过: 1942,8美军率先反攻,夺占瓜岛

结果: 日军失败,被迫从瓜岛撤退

意义:. 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马里亚纳战役; 菲律宾战役

时间: 1945年初

结果: 日本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地中海战场

(1)北非战事结束: 194211月美英联军火炬两栖登陆,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

19435月北非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顺利结束

(2)意大利投降: 1943,7盟军西西里岛登陆;

19437意大利政变,新政府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3.苏德战场

(1)库尔斯克战役:

时间: 1943,7

结果: 德军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

(2)苏军的十次打击:1944.1)苏军基本收复国土,并进入东南欧追击德寇

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背景1943年反法西斯力量在各个战场取胜;

2、开罗会议的召开(194311月)

参加国:中、美、英。

会议内容: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

3、德黑兰会议的召开(194311月)

参加国:苏、美、英

内容:决定在1944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战后处置德国;成立国际组织。

意义促进了战争进程,巩固了反法西斯同盟,有利于战后世界和平的实现。

4、“霸王行动”

(1)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由美国人艾森豪威尔指挥。

(2)诺曼底登陆(1944,6)

5、意义盟军两面夹击德军,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德国法西斯的覆灭

1.雅尔塔会议(19452)

1)背景德国法西斯接近灭亡,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

(2)内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处理和战后世界事宜的安排(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2.盟军的进攻,柏林战役

3.德国投降(1945,5,8)

柏林战役和德国投降(1945.5

19455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文件。

.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波兹坦会议:

1)内容

①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

②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2)意义:对战胜日本和维护战后欧洲和世界和平产生积极作用

194592日,日本投降仪式在日本东京附近的海面进行

雅尔塔会议公告重点强调的是什么?

根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加强世界各国的合作,以维护世界和平

对雅尔塔会议认识

,苏等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他国特别是中国的利益,其做法严重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雅尔塔会议带上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一. 空前的浩劫

1.规模空前:

(1)范围广

(2)参战人数多

(3)军费开支大

(4)许多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被严重破坏

2.法西斯罪恶累累:

(1).德国:希特勒实施种族主义理论,疯狂迫害犹太人,600万犹太人被残杀(奥斯威辛集中营)

(2).日本法西斯:①在中国的罪行:南京大屠杀、使用生化武器②在东南亚的罪行

.正义的审判

1.纽伦堡审判:

时间:1945,11----1946,10

内容:判处战争罪犯;判决纳粹党的领导机构、秘密警察和党卫军等为犯罪组织。

意义:纽伦堡审判为以后对破坏和平罪的审判奠定了基础,标志着国际法的重大发展。

2.东京审判:惩处日本战犯和消灭军国主义势力不彻底的

时间:1946,5,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反思二战的经验教训

1.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2.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一些国家墨守成规的代价

4.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政治上互相协调、经济上互相支援、军事上互相配合

四、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⒈给世界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⒉人类理性进一步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思想深入人心,促进联合国诞生

3.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4.促进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5.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

朝鲜战争

一、 探源朝鲜战争(背景)

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的结果(两极格局)

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局部战争word/media/image12.gif

2)朝鲜南北朝鲜两个政权的对立 朝鲜内战word/media/image13.gif

3)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争夺和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势力 美国对外侵略战争word/media/image14.gif

4)中国保家卫国反侵略 巩固新生政权的战争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战争word/media/image15.gif

第一阶段: 朝鲜内战爆发

时间:1950.6.25

战况:朝鲜人民军迅速攻占汉城

并向南方推进,韩国军队节节败退

美国的干涉

实质: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争夺和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势力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195062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朝鲜问题的非法决议

朝鲜战争:从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

第二阶段: 美国的干涉

战况:9.15仁川登陆

9.28占领汉城

10月越过三八线占领平壤

战火烧到鸭绿江轰炸中国东北

中国应该出兵的原因:

1、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新中国政权;

2、意识形态:当时冷战全面开始,中国朝鲜同属社会主义阵营。

性质:志愿军赴朝参战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第三阶段:中国抗美援朝

1950.10.19. 志愿军入朝作战

1950.11.2551.6.10. 五次战役

两次战役 解放平壤 赶出三八线

三次战役 三八线互有攻守

1951.7停战谈判,边谈边打

1953.7.27签定朝鲜停战协定

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签字的原因:

word/media/image5.gif正义(美国操纵联合国出兵朝鲜)

②中朝军队团结作战(根本原因)

word/media/image9.gif美国内反战情绪高涨

三、冷眼看“朝战 (影响)

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朝鲜战争使朝鲜半岛分裂加剧

朝鲜半岛南北对峙,未能统一的根本原因:美苏两极对峙,外部势力的干预

苏联的影响:巩固了在亚太地区与美国的对抗

对中国:捍卫了国家安全,支援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中美长期敌对,失去解放台湾的有利时机。

对美国的影响:

1、朝鲜战争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2、使美国加强美日韩澳、台湾及东南亚国家的亚太军事同盟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朝鲜战争是日本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美国调整对日本政策,由削弱转为扶持。

对世界局势: 加剧了两极对峙格局。

3-4

中东问题

一、 中东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

1.内因: ⑴历史原因: 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突出(耶路撒冷 三教圣地)

⑵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

2.外因: 大国力量的干涉(战略利益的需要)

第二次中东战争前:英法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美苏

3.现实原因: 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贝尔福宣言联大181号决议

4.冲突关键: 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主权要求

当代的中东问题,主要指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word/media/image16.gif

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word/media/image16.gif

耶路撒冷问题。

二、五次中东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埃及能以弱胜强的原因有哪些?

①埃及人民斗争的正义性;

②阿拉伯国家站在埃及一边,切断了英法的石油供应;

③英法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国内反战运动高涨;

④美苏两国对英法施加压力,迫使其停火;

⑤世界各国予以谴责施加压力,联合国大会以压倒优势通过了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的决议。

第二次中东战争影响:

对埃及: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对中东:推动了中东地区民族解放运动,民族独立与自决运动呈现高潮

对英法:削弱了英法在中东的地位,其国际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对美苏:美苏走上了中东角逐的舞台,中东问题又增加新的复杂因素

第四次中东战争影响:

①埃及收复了苏伊士运河东岸部分地带,叙利亚收回了戈兰高地部分地区

②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以埃、以叙军队之间的缓冲区;

③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成为阿以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双方开始谋求和平共存的道路

从前四次次中东战争,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1、战争严重阻碍了中东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战争并不能解决中东问题

3、大国插手加剧了中东矛盾

认识:战争难以化解阿以间的分歧和积怨!

三、曲折的中东和平之路

1、原因: 前四次中东战争的启示双方逐渐意识到和平谈判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2、和解表现:

A、埃以和解:萨达特首开中东和平进程

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签署戴维营协议实现双方和解。开启中东和谈先河;

1980年埃以建交。

1989年,以色列将占领的埃及土地全部归还

④萨达特遭暗杀:和平的代价(1981)

B、巴以和解

20世纪80年,双方基本接受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

1993.9 以总理拉宾同阿拉法特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 ,以色列的生存权得到承认。这是和谈的重大突破。

199810 经双方艰苦谈判,阿拉法特与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白宫签署了一项以土地换和平的临时和平协议。通过谈判政治解决中东问题的原则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2003年以巴双方接受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造成中东地区流血冲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解决中东问题的难点在哪里?为什么?

1.冲突原因:①内因 ②外因 ③现实原因 ④关键因素

2.中东和平进程中的难点:

首要: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

其次:犹太人定居点拆除

其它:难民回归、边界划分、水资源分配等关键问题均未解决。

3.中东和平进程艰难的原因:

历史遗留问题太多

双方就关键问题缺乏足够的理解和信任,巴以难以达成一致

大国的干预

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分子兴风作浪

我国政府对中东问题的主张是什么?

①中方欢迎和支持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②以巴双方的当务之急是立即停止以暴制暴,为恢复和谈并达成协议创造条件;

③尽快建立公正、权威和有效的国际监督机制,确保“路线图”计划的落实;

④尽快恢复谈判,并达成各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中东地区全面、持久的和平;

⑤国际社会应加大对中东问题的关注和投入,联合国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倡议尽快召开由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及有关各方参加的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并愿意积极参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国际努力。

7

海湾战争

两伊战争对双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残酷的战争不仅影响了两国经济的发展,而且造成了经济的全面倒退。尤其是伊拉克更是负债累累!

伊拉克为什么入侵科威特?

历史因素边界纠纷

现实因素伊要求科废除债务和“租借”两岛遭拒

欲控制更多的石油,提高国际地位

外部条件中东力量均势失衡,动荡不定的国际局势

过程突袭科威特 1990.8.2 埃米尔流亡 吞并科威特 1990.8.8word/media/image17.gifword/media/image18.gif

二、阻止伊拉克侵略的努力

1、各方的努力和态度

1)联合国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否则就授权成员国“使用必要手段恢复和平安全”。

2美国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受命驱逐伊拉克侵略军的过程中不遗余力.

3)中国

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场资源战争

2、结果:

联合国和各国领导人的和平斡旋未果

1991117日,解放科威特的“沙漠风暴”行动开始了

三、海湾战争

1、吹响集结号——“沙漠盾牌”行动

2地面突入——“沙漠军刀行动(1991.2.242.27)

四、海湾战争的特点

1、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2、二战后参战国最多的局部战争,举世关注

五、海湾战争的影响

1、中东和世界格局因之改变

2、标志着高科技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对传统战争观念提出挑战

3、战争还带来了很多后遗症,如环境污染、各种疾病

科威特:获得解放,恢复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伊拉克:遭到打击和制裁,为美国2003年第二次打击伊拉克和瓦解萨达姆政权奠定了基础

美国以解放者的姿态,长期驻军海湾地区,极大地增强了他在这个世界石油蕴藏量最为丰富的地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俄罗斯:作为冷战时期的两极之一,在此次战争中几乎没有发挥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力,表明其世界大国的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评价: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国际格局,同时也标志着高科技局部战争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