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试分析小说《活着》中的困境意识与亲情救赎

试分析小说《活着》中的困境意识与亲情救赎

时间:2018-09-30 02:49:41    下载该word文档

试分析小说《活着》中的困境意识与亲情救赎

要:《活着》是先锋作家余华创作转型之后的一部成熟之作,也是一部切实关注人生苦难及处于苦难中的生命个体生存状态的写实之作。它在生存意识方面表现为强烈的困境意识,对处于困境中的生命个体怎样以人间亲情作支撑直面人生的苦与悲,超越苦难的生存困境给予了深刻的展示。它给同样处在困境和不幸中的人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关键词:受难 生存意义 救赎 借鉴

先锋作家余华从创作《在细雨中呼喊》起,开始改变先前“和现实的那一层紧张关系”,平息自己的“愤怒与冷漠”。他不再以“敌对态度看待现实”,而是与现实握手言和,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创作观:“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1]

这种转型到创作《活着》时达到成熟,从此,他的作品摆脱了早期先锋小说那种图解西方现代哲学的暴力、荒谬主题,转而向民间世界寻求认同。在小说《活着》中,这时的余华放下了自己高高在上的精英姿态,俯首关注世俗的现实民间,关注普通民众的琐碎生活,关注他们在命运碾压下的生存意识、生存状态。作为余华转型之后的成熟之作,《活着》在生存意识方面表现为强烈的困境意识。它对于处于极端生存困境中的生命个体为什么能够活着,怎样凭借亲情的支撑直面人生的苦与悲,从而超越苦难的生存困境,给予了深刻的展示。

一、受难地“活着”

《活着》的困境意识或者说“受难”主题主要体现在主人公福贵一生崎岖坎坷的命运上。福贵年轻时作为一个纨绔子弟,败了家业,从此厄运不断,坎坷一生:父亲被活活气死、母亲久病不医而死、儿子夭亡、女儿女婿接连死去、还有妻子和外孙也先后离自己而去。失去所有的亲人后他买了一头老牛,并起名叫“福贵”,两个“老不死的”就这样共度余生。

有人评论说余华的《活着》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阐释了关于生命的减法哲学,其中充斥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宿命感:人在残酷的命运面前是何其的渺小,何其的卑微,面对命运的来袭我们赤手空拳,毫无还手之力,甚至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正如主人公福贵在一次次的劫难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接一个地从自己身边离去。命运似乎无情地夺走了他的一切,到最后只剩下赤裸裸地“活着”。有人曾质疑,现实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生活并不像余华描写的那样冷酷无情。余华则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生活就是如此残酷,它从来没有承诺给我们什么,“否极”不一定就会“泰来”,苦难的来临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只要开始就会有连锁反应。所有试图的反抗都是枉然,甚至让你连准备都来不及,厄运就已经悄然而至了。用余华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残忍和生命的残忍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了。”这也是余华内心理解的真实,而他又是一位倡导“永远只为内心写作”的作家,所以《活着》中呈现给读者的才是这样一个苦难的世界、一个关于受难的故事。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