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实名制不利于社交网络的发展

实名制不利于社交网络的发展

时间:2020-06-15 18:38:34    下载该word文档

实名制不利于社交网络的发展

网络实名制弊大于利:

一、隐私方面:

1.每个人都有隐私权,隐私权使我们的权益得到保护,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之一。而网络实名制却不利于我们维护这个权利。其一,对于网络用户的个人隐私,虽然各大网站都有一定的安全措施,但如果遇到黑客攻击,将导致大量网民真实信息泄露。去年九月,一位FBI特工的个人电脑信息遭到黑客攻击并被获取,这些数据包括1200万台电子设备的唯一认证码UDID,以及个人姓名、身份证、手机号等信息。2009年六月韩国率先施行实名制,然而在后来,一位著名的企业被黑客攻击,遭到3500个人信息泄露,规模空前,于是在去年8月正式取消网络实名制。

2.随着科技的发展,安全技术会越来越高,网民信息也越来越不易被泄露,但如果别人用我们的身份证注册账号,并且在网上进行一些非法活动,那么责任应该归谁负责另外,**机关利用相关权力很容易获得网民信息,而现在中国的监督制度不够完善,腐败现象甚是严重,我们的信息很可能会因为他们受贿而被泄露,我们很可能会遭到报复,更严重的话,我们的生命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二、言论自由方面

1.宪法规定,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这同样也是我们的基本权利之一。而实际上,我们的言论根本就不自由,由于自由言论而引来安危之忧的案例比比皆是。中国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网络成为我们使用我们言论自由权的最重要的途径,网络监督也是人民与政府交流的重要渠道。然而网络实名制却“收缩”了我们的发言空间,根据韩国信息通讯部统计:在网络实名制实施前后,网络诽谤从%降低到%,降低个百分点,但网络论坛的评论参与人数从2885人降低到737人。事实上,网络诽谤自己其他网络违法犯罪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网民都很遵守规则,如果仅仅为了防范极少数人的不良行为,而让全体网民收缩发言空间,这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不就是因小失大吗?

2.……

因此,我认为网络实名制弊大于利。

实名制不会是全面的实名制,是有限度的实名制最为合适。需要定个好的论点。

诠释一下‘社交网络的发展’。。。

从言论自由入手。。。

强调网络可以监管一下贪污腐败之类的。

一、言论自由

二、信息泄露

三、机制薄弱,容易引起冒名顶替等等后果

查水表,恶性报复会被父母抓

实名制(用以减少犯罪)本质上是一种‘有罪推定’”。

信息安全、全网实名与仅社交网络实名的区别,而这些显然没有跳出反方的准备——“其他领域信息安全有问题,我们更不能放纵问题”“不得不用手机,所以担心(信息泄漏)也得用,但社交网络不是必须也这样”

问题的来源不是不成熟,而是实名制的本质”、“人的活跃度是社交网络的根本动力(因此破坏了这个根本动力自然弊大于利)”。“实名→顾虑→活跃度下降”、“受虐者、同性恋、非主流思想者等人实名下活跃度会降低”、“对信息泄漏的担心会让网民离开社交网络”的三条立论,虽然重叠度很高,但听起来也算是条理清晰、逻辑严整。尤其是“韩国数据显示实名制不会让谣言等不良信息减少”、“新浪微博在实名制下股份大跌”等数据和实例非常赞。个人觉得,反方立论和驳论中对论据的运用比正方好,主要是论据与观点的支持度更高更直接。(新浪微博股价下跌后回升,他立即指出跌11%后涨回5%)

相对正方,反方的质询(以及后面的小结)要成功得多。尤其是对两类实名制构造的二难推理:“前台实名,明显对所谓的‘不和谐声音’不利,应该保留匿名信”;“后台实名,对普通网友来说与马甲无异,因此正方说的那些好处都不存在”。这个推理当然有漏洞,但已经能显示出反方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比正方要高出一筹。特别是对“后台实名”的处理,点出了“所谓社交网络真实性,是要普通网民能互相确认真实身份”,这种把观点和认识引向纵深的努力,肯定也是要加分的。另外,面对正方“不应因噎废食”这种常规防线,反方明确提出“水不喝不行,名不实亦可”“自愿实名下,人们可以选择是否把个人信息放进‘不安全的保险箱’,实名‘制’却强迫大家这样做”。这又是一次把辩论和思考引向纵深的努力。

反驳实名制有利于……

正方:如果不实名制,系统不好管理。

反驳:系统只需完成特定的工作,怎么不好整理呢

正方:万一有漏洞什么的呢比如有骗人的情况只有实名制才能使网站更好管理!

反驳:如果有人用你的身份证注册号码,并且在网上从事违法行为,你说最终的责任归谁

正方:实名制,我放心这个网站,我就会到这个网站注册资料。它也就不会把我的资料透露给别人!

反驳:2012年9月韩国正式废除网络实名制,因为自从韩国实施实名制后,不少网站遭到黑客攻击,有一个很大的网站,因为黑客的攻击,1200万网民的身份证,手机号,地址,银行账户等信息被泄露,请问:您怎么解释呢

正方:这或许就是网站的疏忽了。网站防火墙的关系!

反驳:问题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网站,如苹果,网易,微软,建行……都曾经被黑客攻击,是的,是他们的安全措施不够好,那么请问您申请账号的网站就一定不会被黑客攻击吗

正方:不好意思。我从不去交友网站。身份资料在哪都会被窃取,电信公司,快递公司将我们的身份信息批量贩卖,我承认实名制确实会增加身份资料泄露的概率,但是,我们反思实名制带给我们的便利时是不是大于弊,因为实名制,我可以找到我儿时的玩伴,因为实名制,我随时可以找到只知姓名却不知联系方式的朋友。

反驳:但同时也正是因为实名制让犯罪分子更是有机可乘.让一些心术不正的人通过实名制找到你的资料进行犯罪,甚至是盗窃等等.

“那些(监督、非正统社会言论等非生活类信息)也是社交网络的功能模块,实名制让社交网络少了一块”漂亮地封住了正方“社交的主体是生活类信息”这一攻击。

韩国犯罪率降低、中美网络交易量、信用卡VS支付宝三个实例

(反驳Facebook人人等的成功,另一个前台实名与后台实名 ——微博)

反驳:“韩国是全网实名,其数据不能证明仅社交网络实名也有那么大的弊端”“不能因噎废食,社交网络不实名,银行电信等其他地方也会泄漏信息”

自由辩的最后,反方再次打出了漂亮的四连击:顺着正方“社交网络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提出了“社交就是要交朋友,所以更强调安全”;在正方顺理成章地接出“实名后,抓罪犯更容易”后马上提出“现在也可以抓”和“(后台实名下),人们不知道对方‘虚假实名’,反而让罪犯更容易行骗”的后招。前者将正方的“减少犯罪”缩小到了“省时省力”,后者更是点出了“实名制下,盗他人号做案,让破案更费时费力”(除非全网实名,但鉴于韩国的实例,正方若无准备断不敢轻易以此应对)。在正方建起“盗号可发现”这条软弱无力的防线后,反方轻松点出了谁都想得到的漏洞:发现他人盗号是要有时间差的。一句“这种网络犯罪的根源恰恰在于社交网络无法保证个人信息安全”之后,反方完美收官。

 

比赛的点评

 

辩题:实名制是否有利于社交网络发展

背景解读:

继qq游戏实名制、微博实名制之后,婚恋网站也大张旗鼓的开始实名制。这里的实名制是指账号需与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绑定。一方面实名制增强了社交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与传统的网络自由理念相冲突。究竟实名制对于社交网络是一种正向的刺激还是逆向的约束请正反双方予以讨论并证明。

 

 

非常感谢CDA组委会和各位辩手给我这个当评委的机会。这也让我更觉得有必要首先向两场比赛的选手和工作人员致歉。我没能预料到今天晚上的网络故障(我所在客户公司服务器突然宕机,全厂区断网)。给大家添麻烦了……

 

由于网络故障,第一场比赛中我有两次总共约一分钟时间断网。第一次在反一驳论后期和立论前期,第二次在正二质询后期和反二质询前期。第二场比赛则完全断网。好在组委会立即启动了预案——赛后给我发录音评判。网络在第二场暂停时恢复,但我为了保证信息接受的顺序,没有进入IS

 

第一场比赛虽然有部分没有听到,但从后面的情况看,应该不可能影响评判结果。第二场比赛我是一次性听完录音进行评判的,这应该能最大限度地模拟听现场的状况。

 

以上是对这次网络事故的说明。请组委会和各位辩手原谅。

岚星         

 

 

 

以下是比赛的点评:

 

第一场:

这场最大的遗憾,是双方都没有进行“比较”——既没有明确比较标准,也没有实际的比较过程。正方不断强调实名制有助于减少网络犯罪、促进网上信任;反方则把重点放在信息泄漏等风险上。但双方谁也没有论证“我的X向作用比你的Y向作用‘更’强,‘更’能影响社交网络的发展。”这在反二质询正二时的一次对话中表现得最为彻底(记录可能有出入,但意思相信没有偏差):

正二:……(实名制)增大的泄密的可能性,“但更大”的概率是降低了犯罪可能性。

反二:实名制对降低犯罪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但“大范围泄露信息的危害极大”。

很明显,这只是利用转折语气(和重音)强调了自己观点的正确,但没有对其观点的论证和论据——正方虽然提出了韩国的数字论据,但该数据并不是“泄密(的危害)”与“犯罪率降低(的好处)”的比较,而反方则完全没有任何论据(不管是事例还是数字)。

 

这种“无比较”的结果,就是双方只能自说自话,再利用现场反应和语言来构造“对抗”了。

从质询开始,双方就网络人格与现实人格、实名的现实社会言论空间“为什么没有被压缩”、泄密的危害等话题简单交换了意见。其中在争论淘宝对卖家的实名制是否加大了信息泄漏的风险时,正方二辩说出了个人以为全场最漂亮的一句话:“这(淘宝卖家信息被盗)是潜在的弊,但没有实名制,淘宝根本开不起来。”这不仅成功防住了对方的攻击,更是将“信息泄漏的弊”与“实名制的利”放到了比较的平台上,并在这个具体场景中让人觉得“利大于弊”。

 

后续的对抗逐步聚焦到了“实名制能不能‘杜绝’网络犯罪”上。不知是不是事先的安排,反方事实上把主攻点放在了这里。而正方在这里也早就布置了防线:“提高犯罪成本”、“任何办法都不可能杜绝,但可以降低概率”、“监狱也无法杜绝犯罪”……面对这样的防守,反方没有能做更深的突破,其“网络犯罪的根源不在于是否实名。必须通过法制、教育降低网络犯罪”的说法虽然正确,但已无法给正方造成伤害了。

 

自由辩中,反方一辩两次试图把战场转开:“实名制只是降低少数犯罪,但不利于言论、民声(等等方面的存在)都是不利于社交网络”。但这一思路没有得到队友的跟进。个人以为,虽然这个论证方向很正确(指出正方只说有“有利”而没说“利大于弊”),但鉴于反方自己也没有比较标准,即使队友跟进也很难取得明显成效(当然,我觉得比一直在“无法杜绝”那里转圈还是要好些)。

 

反方全场最让我眼亮的,是自由辩中提出的“实名制(用以减少犯罪)本质上是一种‘有罪推定’”。虽然没有细想,但我的直觉是这句话背后可挖掘空间极大——我甚至觉得,如果反方能把这点坐实,则可以一句话打全场:“不管对方举出再多的利,只要这种社会管理思路是建立在‘有罪推定’的基础上,我方都认为弊大于利”(当然正方不是不可以反有罪推定,但这个难度……)。很可惜反方点出这一句后就再没有下文了……

 

另外,这场比赛还暴露出双方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论据准备太不充分。正方全场似乎只用了韩国犯罪率降低、中美网络交易量、信用卡VS支付宝三个实例,反方则似乎一个都没有……至少在我看来,辩论赛如果不想流于口舌之争,把结论建立在论据而非臆断的基础上,这应该是辩手必须要做的事。

2、可能正是因为不习惯“用证据说话”,双方都有不少让人觉得属于“信口开河”的句子。比如反方的“故意犯罪者‘不在意’犯罪成本”;正方的“(政府在技术上)有能力保障政府网站的信息安全,则必然可以保护社交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只看他想不想做)”等等。

3、时间的控制。尤其是反方。

 

附上我听比赛时的记录。1-11-2

 

 

 

第二场:

 

这一场总体感觉要高出前一场。最明显的一点是双方都提出了自己的“比较标准”。

正方开篇即强调“是否有利,要看是否符合社交网络的发展趋势”,并进而从“诚信真实的网络环境、更少的不良信息、获得市场的价值承认(是社交网络的发展方向)”“弊端是暂时的不成熟(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立论。事例和数字也显示出他们的确做了用心准备。

反方则一上来就针锋相对地提出“问题的来源不是不成熟,而是实名制的本质”、“人的活跃度是社交网络的根本动力(因此破坏了这个根本动力自然弊大于利)”。“实名→顾虑→活跃度下降”、“受虐者、同性恋、非主流思想者等人实名下活跃度会降低”、“对信息泄漏的担心会让网民离开社交网络”的三条立论,虽然重叠度很高,但听起来也算是条理清晰、逻辑严整。尤其是“韩国数据显示实名制不会让谣言等不良信息减少”、“新浪微博在实名制下股份大跌”等数据和实例非常赞。个人觉得,反方立论和驳论中对论据的运用比正方好,主要是论据与观点的支持度更高更直接。

正方的驳论也是正面接招:活跃度要健康才有意义,“发帖量和与参与人数不应成为评价标准”。而“韩国是全网实名,其数据不能证明仅社交网络实名也有那么大的弊端”“不能因噎废食,社交网络不实名,银行电信等其他地方也会泄漏信息”也显得他们对这种攻击早有准备。但这篇驳论也暴露了辩手(正方二辩)的两点不足:过于啰嗦,语言的冗余度太高;陈词缺乏条理性(尤其这样的长篇陈词,连一二三四首先其次这类引导词都没有,观众听了记不住恐怕不能怪观众没听懂)。

 

正方的质询,个人以为是他们全场最大的败笔。水军、后台实名制等问题显示他是想把本方的观点展开。这当然没有错。但不停打断对方,这就不是辩手应有行为了。整个质询过程,正方几乎没有给反方回答的时间,反方稍说两句就立即被打断,甚至有一次打断时反方发言未达5秒。最后更是强行终止质询不给对方回答的时间。因为我是赛后听录音做的评判,不清楚其他两位评委是否提出了“过分打断异议”。如果我在现场是肯定要提出的。并且在向组委会提交的评分结果中,我也说明了我对这轮质询提出异议。至于是否扣票,按规则须要请另外两位评委确认。这个就有劳组委会处理吧。

但在这种不利的环境下,反方接受质询的辩手表现得值得肯定。尤其是面对正方反驳时提出的新浪微博股价下跌后回升,他立即指出跌11%后涨回5%。这种“正面接招”相信任何评委都是会加分的。

 

相对正方,反方的质询(以及后面的小结)要成功得多。尤其是对两类实名制构造的二难推理:“前台实名,明显对所谓的‘不和谐声音’不利,应该保留匿名信”;“后台实名,对普通网友来说与马甲无异,因此正方说的那些好处都不存在”。这个推理当然有漏洞,但已经能显示出反方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比正方要高出一筹。特别是对“后台实名”的处理,点出了“所谓社交网络真实性,是要普通网民能互相确认真实身份”,这种把观点和认识引向纵深的努力,肯定也是要加分的。另外,面对正方“不应因噎废食”这种常规防线,反方明确提出“水不喝不行,名不实亦可”“自愿实名下,人们可以选择是否把个人信息放进‘不安全的保险箱’,实名‘制’却强迫大家这样做”。这又是一次把辩论和思考引向纵深的努力。

 

正方的小结很好地承接了本方质询时的成果:反方承认了活跃度既要看数量也要看质量。但她并没有继续指出反方所用的论据、推理中的概念都只涉及“数量”,甚至她也没有顺着“质量”引到“真实诚信的网络环境”这个本方立论点上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时间不够(小结的结束很明显是强行、自行掐断的。)

 

如果说前半场反方还只是在我这里确立了优势,那么自由辩反方就完全没有再给正方任何机会了。在先用“发言量下降”(又是“数量”,可惜正方没抓)的数据强化了本方观点后,他们用一句“那些(监督、非正统社会言论等非生活类信息)也是社交网络的功能模块,实名制让社交网络少了一块”漂亮地封住了正方“社交的主体是生活类信息”这一攻击。这种用“质”代“量”,是比较型辩题对抗时很好的技巧(其背后的思想内涵也决定了这不是纯玩文字性的伎俩)。

相对而言,个人感觉反方的辩手更像一支正规军——自由辩的战场划分和团队作战意识明显强于正方。正方很遗憾地放弃了对“活跃度质量”的攻击——这一点直到结辩才再次提出,为时已晚。提出“实名制对网商有利”这个立论中的强点后,面对反方的不接招竟然没有人跟进。全场的步调完全被反方牵制,不断回应和解释反方的攻击(如信息安全、全网实名与仅社交网络实名的区别等)。而这些显然没有跳出反方的准备——“其他领域信息安全有问题,我们更不能放纵问题”“不得不用手机,所以担心(信息泄漏)也得用,但社交网络不是必须也这样”,这些都显示出反方对如何穿越正方的防线早就了然于胸。

 

自由辩的最后,反方再次打出了漂亮的四连击:顺着正方“社交网络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提出了“社交就是要交朋友,所以更强调安全”;在正方顺理成章地接出“实名后,抓罪犯更容易”后马上提出“现在也可以抓”和“(后台实名下),人们不知道对方‘虚假实名’,反而让罪犯更容易行骗”的后招。前者将正方的“减少犯罪”缩小到了“省时省力”,后者更是点出了“实名制下,盗他人号做案,让破案更费时费力”(除非全网实名,但鉴于韩国的实例,正方若无准备断不敢轻易以此应对)。在正方建起“盗号可发现”这条软弱无力的防线后,反方轻松点出了谁都想得到的漏洞:发现他人盗号是要有时间差的。一句“这种网络犯罪的根源恰恰在于社交网络无法保证个人信息安全”之后,反方完美收官。

 

双方的结辩应该算是各自正常总结和本方的框架。相对而言,反方在语言的锤炼、行文的结构上显得更成熟一些。正方的结辩(二辩听起来和正方的小结是同一人)和小结一样,显得啰嗦而缺乏条理,有一种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的感觉。当然,我感觉这位选手的底子(如对关键点的敏感性、语言表意的准确性等等方面)还是相当不错的,只要把语言的精炼和陈词的条理层次性两个点解决了,应该能上一个大台阶。

 

总体而言,这场比赛的水平比第一场高。双方的准备都做得较为充分。就立论架构而言,双方不分伯仲,但反方在个人文辞、团队配合、战场设计等方面都显得更为成熟。如果能在语言的文采和幽默感方面做些努力,应该算得上一支高水平的队伍了。而正方在辩论的技战术方面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实名制不会让人担心因言获罪”、“政府和社交网络‘当然可以’保证个人信息安全”等想当然的话,更让人感觉到几位辩手还比较稚嫩。但稚嫩本不就是走向成熟的正常阶段吗^_^

 

谢谢你们共同带给了大家一场精彩的比赛!

同样附上我听比赛的记录:2-12-2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实名制不利于社交网络的发展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