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从发展金融学视角看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理论的提出

从发展金融学视角看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理论的提出

时间:2019-10-23 12:40:39    下载该word文档
Theoretical Research理论研究9吉林金融研究 2018年第3期作者简介:牛 嵩,女,博士,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经济师。从发展金融学视角看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理论的提出牛 嵩(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辽宁沈阳 110803)摘 要:金融发展理论主要研究的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社会融资规模理论的提出是我国在经济金融领域积极探索的创新性成果,更好地反映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本文从发展金融学角度出发,以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视角,认为金融体系功能演进是社会融资规模理论产生的基础,社会融资规模全面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金融关系更加密切,并提出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对待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理论的研究,同时要抓住契机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融资规模理论研究模式。关键词:发展金融;社会融资规模;经济与金融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3109(2018)03-0009-06鉴于宏观审慎管理和央行货币政策执行难度的提高,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等中间目标已逐渐无法满足政策需求,危机后部分国家开始尝试采用其他指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参考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积极探索的创新性成果。传统的金融与经济关系,一般是指银行体系通过其资产负债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在金融机构资产方主要体现为新增贷款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负债方主要体现为货币创造和流动性增加。近几年我国金融业规模持续增长,金融结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层出不穷,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迅猛发展,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大力注资实体经济,信托市场和民间资本迅速崛起,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充分体现金融与经济的关系,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导向性地位正在逐步降低。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贷款作为传统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已经不能全面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无法很好的解释经济与金融背离现象。理论研究与政策操作都需要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更大口径的统计指标。在此背景下,社会融资规模理论应运而生。社会融资规模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体现了金融的本质要求。一、金融体系功能演进是社会融资规模理论产生的基础(一)金融体系资产方:实体经济融资方式和格局发生变化1.融资提供主体发生变化根据IMF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可以将全社会的经济主体划分为五大类,即住户、非金融性公司、金融性公司、政府和国外。而将融资提供主体定义为,通过自身资产负债活动,可以创造出流动性的资产持有者。计划经济时代,我国融资主体结构单一,主要是银行类金融机构。而随着金融深化发展,金融创新加剧,原有的融资主体划分早已被打破,融资主体呈多样化,证券保险基金公司、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P2P等,甚至是资金量巨大的民间融资都成为了当前实体经济的重要融资资金来源。融资提供的主体除了是各种企业,还包括个人。2.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工具和融资结构多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机构间界限模糊,银行逐渐发展为集多种业务于一身的大金融行业;金融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债券交易品种不断丰富,股票市值跃居全球首位;融资工具和结构多样化,间接融资比重降低,直接融资不断发展。第一,金融业从银行业一家独大,逐渐发展成为银证保并存的大金融行业。银行业也向复合型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