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时间:2023-11-17 04:23:14    下载该word文档
8 西部探矿工程 2014年第12期 景区地质灾害治理中的设计施工理念探讨 郝敬宾 ,邓正东 (徐州I基桩工程公司,江苏徐州221004) 要:目前,许多城市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园林型城市建设相结合。通过总结焦山景区地质灾 害治理中采用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与保护景区景观效果并重的设计施工理 念。对风景区地质灾害治理中的景观保护与建设,及园林型城市市政建设,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 鉴意义,也为地质灾害设计和施工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焦山;地质灾害;施工方法 中图分类号:X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716(2014)12—0008—03 概述 名胜区建设,对地质灾害治理的后续绿化方案提出建 镇江属扬子地层区的镇江小区。焦山位于市区东 北约5km的长江之中,海拔71.9m,方圆38hm 。焦山 议,我单位先后在2009年、2011年对重点地区进行了 工程治理。2012年,焦山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 系长江Ⅲ级阶地,属典型的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焦山 是宁镇山脉背斜北翼断裂后的唯一保留点。该断裂西 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可以讲,这 里面也有我们地质工作者的一份贡献。 早期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及存在的问题 起幕府山,东至焦山。山势呈北北东一南南西向,顶部 较为平坦,山坡坡度变化较大,总体坡度22。439。,局部 坚硬岩壁较陡,达60。。焦山滑坡治理工程,历时数 年。先后采用了混凝土抗滑桩、锚索、锚杆、毛石挡土 墙、人造景观石、主动防护网、格构梁喷坡复绿等多种 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对解决地质灾害隐患,确保人 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起到了不容质疑的积极作用。 通常情况下,一份地灾灾害治理设计文件,如果能满足 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和便于施工这3点要求即可。但 施工方法。在焦山人口处象山及焦山西侧摩崖石刻处 均采用了人造景观石;焦山索道上站的滑坡治理工程 中,对混凝土抗滑桩、锚索、锚杆、排水沟以及挂网喷播 复绿等技术方式和措施综合应用;在万佛塔南侧滑坡 治理工程中,采用锚杆格构梁外加挂网喷坡复绿;在焦 山摩崖石刻上方,壮观亭下侧崩塌区域,采取钢筋混凝 是,风景区地灾灾害治理设计文件,不仅要满足以上3 点,同时还要兼顾景区景观效果。甚至可以说,考虑治 理后的景观效果,比以上3点还要重要。 早期,限于材料及施工技术条件,对崩塌和滑坡的 防治措施,比较被动。对崩塌,只能简单清理一下风化、 脱落的岩石。对于滑坡的防治大多采用截(排)水、削坡 减载或砌筑毛石挡墙,对坡体简单的进行稳固。可是, 早期的地质灾害治理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地方未达 到治理效果,有的地方治理效果不明显。而更多的情况 土剪力墙加锚杆体系;对部分突出岩石,考虑到景观效 果,采用主动柔性防护网。 作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焦山系“京口三山”(金 山、焦山、北固山)名胜之一,是2003年第二批国家4A 级旅游区。但由于山石风化严重,时有崩塌和滑坡发 生。为了确保景区、顾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镇江市对焦 山景区地质灾害治理予以了高度重视,先后多次拨款 对其进行了专项治理。国土局组织地质专家们对景区 内的危岩滑坡地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对相关地灾隐 患进行了充分论证。园林局专家结合三山国家级风景 }收稿日期:2014—04—15 是,在采取稳定危岩地段的同时,工程技术人员却较少 考虑景观因素,出现了许多锚桩、防滑桩、大面积混凝土 喷锚形成的灰白坡面、挡墙、护坡等既无工程美学意义, 又无人文景观价值,极似一块一块的补丁嵌在了原来的 边坡上,与周围环境很不协调,严重地破坏原有的景观 效果。景区地灾在治理过程中,人们这种忽略了对当地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建设的方法,对当地的自 第一作者简介:郝敬宾(1979一),男(汉族),江苏沛县人,一级建造师、注册岩土T程师,现从事岩土1.程施工、设计工作。 
2014年第l2期 西部探矿工程 9 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使景区的景 焦山风景名胜区建设,确定两个方面的知道思想: 观品质大受影响,从而削弱对游人的吸引力。 焦山西侧摩崖石刻处,是一个危岩地质地段。其 岩体脚下,就是盘绕的人行步道,如果发生垮塌,不仅 伤害过往游客,还破坏历史文物,其损失必然很大。通 常情况下,为了安全,大多采用铆固岩体的工程措施, 是指在进行三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治理过 程中,当不可避免会发生地质景观段的破坏时,在治理 思路上采用不同的工程措施,能较好地遮掩治理中产 生的工程痕迹。如喷坡复绿等。二是指三山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建设通过生态手段或艺术的手法,从景观的 这样的后果就是,将会使许多岩体出现了肿疱似的混 凝土“锚钉”,有碍观瞻。还有焦山南坡。怪石嶙峋,有 外形到其色彩上,建设起一种“仿自然”、“近自然”景 观,或者建设起一种“类原生自然景观”、“近原生人文 个石头,斜向横伸达3、5m的样子。当时山岩加固 时,未考虑当地形势与环境,直接采用水泥混凝土立 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地质灾害治理,使风景名胜 古迹变成了建筑工地。 焦山景区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施工方案过程中的景 观保护与建设 普通地质灾害的治理,其目的是十分单纯的,那就 是确保安全,防止或延缓地质灾害的发生。但对于焦 山风景名胜区而言,地质灾害的治理不仅要防止或延 缓灾害的发生,同时,在治理过程中,还应尽量减少对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破坏。在镇江三山景区申报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社会背景下,防止自然或人文景观 受到破坏,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焦山景区的景观品质,是焦山所以为“京口三 山”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根本,它决定着焦山景区 对游客的吸引力,决定着焦山景区经济与文化的可持 续发展,是焦山景区的“生命线”。从这个意义上说,保 护景区的人文自然景观与保护顾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3.1 实现焦山地质灾害的治理与景观保护和建设的有 机结合 首先在思想观念上有所突破,焦山景区治理时,理 念上综合了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地质灾害设计施工理 念——尊重自然。焦山地质灾害治理中,既把防止地 质灾害的发生视为地质灾害的防止工作的目的,同时 又将其视为一种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建设。即 焦山地质灾害的治理的目的——保护自然景观或人文 景观。实现焦山风景名胜区中地质灾害的治理与景观 保护和建设的有机结合。 焦山景区在治理地质灾害的过程中,不仅将景区 地质灾害经常发生地段当作治理对象,同时还要将其 当作保护对象。这种保护,包括景区地质段的外形与 地貌、色彩、植被,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呼应关系。充分 凸显焦山“江中浮玉”“山裹寺”的这个特点。 景观”,将灾害治理时产生的工程痕迹减少到最低限 度。如人造景观石,喷坡复绿中的复绿0为了达到保 护和建设的目的,2009年焦山万佛塔南侧滑坡治理工 程,因该处滑坡段面对山门,在定慧寺上方,隔江远眺, 正是这一区域,故对景区品质影响比较大。镇江市政 府比较重视,协调各方人员。以镇江园林局为建设方, 镇江市国土局以及镇江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指挥部为顾 问方,设计上综合园林设计和地质灾害设计2个设计单 位,达到设计理念上保护与建设相融合。前期设计时, 提出每颗树木,都是一个生命的理念。山上树木只准 修剪,不得砍伐。无论是锚杆还是格构梁,都逢树绕 弯。格构梁上方挂钢丝网,喷坡复绿+栽植焦山常有小 灌木。落叶灌木与常绿植物搭配,阔叶林与针叶林交 错。使得万佛塔南侧,定慧寺挑檐上方山体绿化情况 尤胜当初。 3.焦山地质灾害的治理中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 在焦山地质灾害的治理中,园林局与国土局将自 然与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主要做了 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三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焦山地质灾害治理中, 注重与环境协调。无论是2009年万佛塔南侧滑坡地质 灾害治理,还是2011年焦山西侧摩崖石刻处崩塌处理, 首先确定,其地质灾害治理的目的主要是对景区的恢 复性建设,强调的是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保护。因此 在治理方案设计的时候,就综合考虑灾害点的地理环 境(从地形、地质、地貌而言)、自然环境(从生态植被而 言)、历史文脉特色(从人文景观与历史传说而言)将灾 害治理点作为整个焦山大环境的一部分来思考,并将 地质灾害治理融人到焦山申报三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建设的一个节点来考虑。 2)三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焦山地质灾害治理中, 采取保护式治理。这种地质灾害治理方式,强调的是 减少地质灾害治理点对周围景观环境破坏。首先,设 计上设计院提出各种保护的理念,对每一个文物、石刻 
10 西部探矿工程 2014年第12期 都拿出建设行保护方案。施工时,我们施工方通过不 同的措施注意对周围环境以及施工区域文物的保护。 也就是说,除了必须完成地质灾害治理需要达到的安 全效果之外,减少对山石、绿化的破坏。方案设计与施 工,充分体现治理工程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基本相融,使 或进一步丰富的部分,而非生硬的插入。其主要方式 为景观再建法。 人们在不经意间,难以查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本身的 存在。在进行地质灾害治理的时候,在材料的选择上, 选择了与周围环境色彩相类的材质,在地质灾害治理 景观再建法:即通过各种景观建设,使地质灾害对 人员和财产的危害降到最低,既达到地质灾害治理的 目的,又建造一个景点。使地质灾害治理能与当地景 观的特质结合起来,从而成为与当地景观自然生成、有 机结合之一部分。景观建设法的特点,决定了在进行 其地质灾害治理和景观建设时,设计与建设者必须研 工程的外形上,与周围的地形地貌相近,在绿化植物 乔、灌、草的种植上,要选用与周围环境相同或类同的 植物物种。例如,为了防止危岩从悬崖上掉下来,一般 情况下施工人员往往通过给危岩钻锚的方式来加固的 危岩。这就会使岩石上出现混凝土钉帽,留下较重的 工程痕迹。焦山景区管理处在对焦山西侧石刻上方危 岩的治理上,在色彩上采用与本岩体相类的混凝土,在 造型上将这种钉帽制作成与本体岩相近的状态,使其 成为如自然状态的不规则多面体人工塑石,达到削弱 工程痕迹的目的,使人难以发现地质灾害治理的施工 痕迹;焦山景区大门处象山危岩施工时,首先也采用锚 杆形式。但是,不同于一般地质灾害治理的时,考虑到 景区门口的景观效果。在锚杆的外侧,直接做了一道 从山上到山下人造景观石。并在坡脚种植了爬藤类植 物,这样,效果就浑然天成啦。 (3)三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焦山地质灾害治理,把地 质灾害治理工程融合到自然环境中。这种地质灾害治 理方式,不掩饰灾害治理工程点本身的存在,但同时却 并不强调地质灾害治理点的存在,它要实现的目的是使 地质灾害治理点与周围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有机的 融合起来,形成地质灾害治理点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 相互依存,产生互动生辉的景观效果。例如,2012年对 焦山壮观亭下方崩塌区域地质灾害治理时,采用融合式 治理,将防滑桩和挡墙在色彩上处理成与周围景观相类 似的色彩,在造型上也建成与周围山体、岩体、崖体相仿 的不规则多面体。在挡墙上,做了一些景点介绍和图 画、石刻等,补救原治理对景观造成的破坏,产生工程治 理景观与周围环境景观互相融合的景观效果,使游人难 以从中发现地质治理给景观带来的破坏。 3.注重地质灾害点治理景观建设 这种地质灾害的治理强调的是对景观的建设,即, 通过地质灾害的治理,使灾害治理点成为景观的一部 分,在原景观的基础上建设出新的景观,但这种景观给 人带来的视觉与感受效果只是原景观基础上自然延伸 究此种地质灾害治理与景观建设的主体趋向是什么? 焦山地质灾害治理,是在申报三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的大背景下。强调自然景观,必须从焦山自然景观的 特质出发,考虑焦山、长江、滩涂自然景观的诸多要素 进行景观设计与建设。人文景观上,则必须从当地文 脉的展示出发,溯流追源,发掘人文要素,凸显焦山“江 南第一碑林”“长江浮玉”的特点。进行强势景观的设 计与建设。焦山西侧临长江边的诸多边坡,由于面临 长江滩涂,干百年岩石不断受到风化侵蚀,崩塌严重, 怪石嶙峋成为焦山一个特色。但是,偶尔风化脱落的 岩石,却对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隐患。按通 常地质灾害处理思路,清理危石。但这样,焦山山体会 越来越小。没有了危石的焦山,也不是千百年来人们 口中的焦山啦。这时,景观再建法就浮出水面。首先, 清理焦山西侧和北侧的滩涂,把清理出带石刻的巨石 依据地形,临水而立,重新顺坡参差排放;其次,在焦山 坡脚下,岩石崩塌影响不到的安全的地方,建设一圈长 廊。长廊有的临水有的傍山。长廊与水中打捞出历史 文化名人石刻,与焦山坡脚下为保护石刻而建设的亭 子,形成了其特有的人文景观。人们即可以近看焦山, 也可以远眺江景。人们只会把临水长廊做为一个景 点,而不知其实长廊也是地质灾害治理的一个被动防 护的措施。达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即是景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工程地质手册[M]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2]胡茂焱.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5. 3]GB50021—200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4l刘宝田.镇江万佛塔南侧滑坡治理设计方案[RJ江苏省地质 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2009. 5】薛建.镇江焦山西侧崩塌治理设计方案[R]江苏省山水生态 环境有限公司,201 1. 6]谢怀建,官正梅.三峡地质灾害治理中景观保护和建设[OL] 中华论文网,201 1.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