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药理学名词解释(仅供参考)

药理学名词解释(仅供参考)

时间:2012-05-24 10:05:51    下载该word文档

药理学名词解释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2.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或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

3.药动学:机体对药物的影响或在机体的影响下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

4.药物是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细胞代谢的物质都属药物范畴。对药物的基本要求是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适应证、用法和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5.制剂是药物经加工后制成便于病人使用,易于运输、贮存,又符合治疗要求的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软膏等。

6.双盲法是指采用病人及医护人员均不能分辨治疗新品或对照药品的观察方法,然后进行治疗结果统计分析,客观地判断疗效。

1、对因治疗:应用药物的目的消除致病原因,彻底治愈疾病。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物。

2、对症治疗:应用药物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或消除疾病症状的治疗。如发烧时的解热作用。

3、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

4、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而产生的药物中毒反应,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可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及特殊毒性(致畸、致癌、致突变)。

5、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6、停药反应: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使原有疾病加剧的反应,又称反跳反应。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后次日血压可剧烈回升。

7、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的能力就是该药的效能,即最大效应。如再增加药物剂量,效应不再进一步增强。

8、效价强度;产生相同效应的各个药物在其达到一定的作用强度时所需的剂量。

9、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亦称阈剂量。

10、选择性作用:治疗剂量的药物吸收入血后,只对某个或几个器官组织产生明显的作用。对其它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不发生作用。

11、安全范围:指ED95LD5之间的距,其值越大越安全。。

12、受体激动剂:能激活受体,对相应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

13、受体拮抗剂: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它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的结合,如阿托品。

14、量效关系: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同一药物的剂量(或浓度)增加或减少时,药物效应也相应增加或减少。

15、受体: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质内或细胞核上的大分子蛋白质,是识别和传递信息,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

16、配体:是与受体相结合的内源性的神经递质、激素或自体活性物质,也可以是外源性药物。

17、肝药酶:肝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称为肝药酶。

1.首过效应:口服某些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这种现象称为首过效应或首过消除或第一关卡效应。

2.肝肠循环:自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小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的过程。

3.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在进入血液后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治疗剂量下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百分率称血浆蛋白结合率。

4.血浆半衰期:是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5.生物利用度: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6.肝药酶诱导剂:指能增强药酶活性,加速其它药物代谢的药物,如苯巴比妥等。

7.肝药酶抑制剂:指能抑制药酶活性,减慢某些药物代谢的药物,如西咪替丁等。

8.零级消除动力学:当药量过大,超出体内消除能力,机体以其最大能力消除药物,消除速度与血药浓度无关,即恒量消除,消除半衰期不固定。当血药浓度下降至最大消除能力以下时,则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9.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以恒比消除,消除速率与血浆中药物浓度成正比。消除半衰期是恒定的。多数药物以此方式消除。

10.离子障:离子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低,不易通过细胞膜,被限制在膜的一侧,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障。

1、生物当量:同一药物的不同剂型能达到相同血药浓度的剂量比值来确定药物剂量。

2、安慰剂:没有药理活性的制剂。

3.耐受性:连续用药一段时间后,药物效应逐渐减弱,需增加剂量才能达到相等强度的效应。

4.快速耐受性:有些药物在短期内反复应用时机体即产生耐受现象,如麻黄碱在连续注射数次后即可产生。

5.身体依赖性:是反复应用某些药物后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则产生一系列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6.精神依赖性:是指反复应用某些药物后使人产生一种愉快满足的感觉,在精神上驱使人们要周期性地连续用药的欲望,断药后不出现戒断症状。

7.耐药性:指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病原体或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1.神经递质:能够传递神经信息的化学物质称神经递质。

2.M效应:兴奋M受体产生的,系列效应的总合称为M效应

3.拟胆碱药: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效应与传出神经的胆碱能神经产生的效应相似,这类药物就称为拟胆碱药。

1.调节麻痹:由于睫状肌上的M受体被阻断,睫状肌松弛,悬韧带拉紧,晶体变得扁平,曲光度变小,视近物不清,这种现象被称为调节麻痹。

2.调节痉挛:兴奋睫状肌上的M受体,使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变凸,曲光度增加,视远物模糊,这种现象称调节痉挛。

1.去极化型肌松药:能与N2受体结合,使其产生持久的去极化作用,对ACh和其他兴奋药不再产生反应,导致骨骼肌松弛。

2.非去极化型肌松药:能与N2受体结合,但不激动受体,反而阻断ACh与N2受体结合,使骨骼肌松弛。

1.“首剂现象”:是指哌唑嗪抗高血压在首次给予某些患者时,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心悸、昏厥等现象。在饥饿、低盐、直立体位时较易发生,若将首次剂量改为0.5mg,并在临睡前服用,便可避免发生。

1.正性肌力药物:指能够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2.全效量:亦称洋地黄化量,即在短期内给予充分发挥疗效而又不致中毒的剂量。

3.维持量:指用强心苷治疗心衰达全效量后,每日还应使用一定剂量以维持疗效。

1.金鸡纳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耳鸣、头痛、视力、听力减退,严重者产生暂时性耳聋。

1.钙拮抗剂:又称钙通道阻滞药。是一类能阻断Ca2+通道,抑制Ca2+内流的药物。

2.选择性钙拮抗药:是指选择性地影响Ca2+依赖性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而不影响Ca2+依赖性的动作电位参数,而且这类药物的作用可被提高细胞外液Ca2+浓度所克服,增加细胞内可利用的Ca2+浓度的药物如β受体激动药和强心苷也能减弱钙拮抗药的作用。此类药物主要包括三类:①维拉帕米类,如维拉帕米;②硝吡啶类,如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尼莫地平等;③硫氮卓酮(地尔硫卓)类,如地尔硫卓。

1.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2.稳定型心绞痛:亦称典型心绞痛,最为常见,常在劳累、情绪激动或心肌需要增加等原因下发作。

3.不稳定心绞痛:亦称梗塞前心绞痛。疼痛发作频繁,程度日趋严重,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不能马上缓解。

4.变异型心绞痛:为冠状动脉痉挛所诱发,属自发性心绞痛,休息时也可发病。

1.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由于体内糖皮质激素超过正常水平,通过负反馈作用,使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抑制,垂体前叶ACTH分泌减少,使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功能减退,甚至肾上腺皮质萎缩。此时一旦停药,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减少,而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又不能及时补充,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肌无力、低血糖、低血压等。

2. 替代疗法:外源性给予某种激素,以弥补机体原有内分泌腺由于病理改变或手术所致分泌功能减退的疗法。

3. 1.胰岛素抵抗性:又称胰岛素耐受性,产生急性耐受常由于并发感染、创伤、手术、情绪激动等应激状态所致。此时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或因酮症酸中毒时,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存在阻碍了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慢性耐受性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如胰岛素抗体的产生,体内拮抗胰岛素物质增多, 胰岛素受体数目亲和力下降,患者体内微量元素的异常,遗传缺陷等。

4. 2.反应性高血糖:当胰岛素用量不当而发生轻度低血糖时虽无明显低血糖症状,却能引起调节机制的代偿反应,使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水平升高。

5. 化疗指数:是衡量化学药物的安全度,用药物对动物的半数致死量与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的比值表示,比值越大越安全。

6. 耐药性:在长期或反复用药过程中,使一些化疗药物对治疗感染效果降低甚至无效的现象,称为细菌耐药性。

7. 抗菌谱:指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8. 抗菌后效应:当抗菌药物与细胞接触一短暂时间后,即药物浓度逐渐降低,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或药物全部排出以后,仍然对细菌的生长繁殖继续有抑制作用,此种现象称为PAE

赫氏反应:青霉素G治疗梅毒时可有症状加剧现象,表现为发热、喉痛、心动过速、局部病变加剧等,这是因为大量梅毒螺旋体被杀死释放的非内毒素致热原或形成免疫复合物所致,常发生于给药后6-8小时。

药物耳毒性是指药物对第八对脑神经的损害,药物损害其前庭支可表现眩晕、平衡失调等,若损害耳蜗支可表现耳鸣、耳聋等。

氨基苷类抗生素在其分子结构中均由一个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的苷元结合而成。临床常用的首选药物有由微生物产生的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及人工半合成的如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等。

二重感染在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过程中,因长期大量用药,使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而不敏感细菌得以繁殖,造成这些细菌引起的新感染称之为二重感染。

灰婴综合征由于新生儿、早产儿肝药酶系统尚不完善,使氯霉素在肝内代谢缓慢,体内药物蓄积引起的中毒症状,出现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紫绀等,称之为灰婴综合征。死亡率高。严重肝病和肝功能极差的成人患者,用氯霉素也会引起类似的蓄积中毒症状。

肠内阿米巴病指阿米巴包囊在肠内变成小滋养体,条件各适时,侵入结肠壁,形成大滋养体,破坏肠壁组织,引起阿米巴痢疾即肠阿米巴病,亦称肠内阿米巴病

肠外阿米巴病当肠壁内的大滋养体侵入血管时,随血液进入肝、肺等器官形成脓肿,称肠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脓肿。

生长比率(GF处于增殖周期中的细胞在全部细胞群中所占的比率称为生长比率。

细胞增殖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起到一下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时间称为细胞增殖周期。

同步化疗法:同步化疗法是指先使用作用于S期或M期的药物,使肿瘤细胞都聚积于某一期,使细胞增殖同步化,然后再选用对某一期有特效的药物,一举杀灭之。

1.

1.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药理学名词解释(仅供参考)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