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三农问题(历史)

三农问题(历史)

时间:2012-04-01 19:56:46    下载该word文档

三农问题

考纲考点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

2)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4)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6斯大林模式

7)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8)罗斯福新政

9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0)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知识体系整合

三农指农业 、农民、农村。

“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

“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1、商周时期:绝大部分极少量。
2、春秋战国时期:

3、西汉中期,发明犁壁,牛耕广泛推广

4、汉代出现二牛一人耕作法——耦耕
5、魏晋南北朝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灌溉用工具)。

6、唐朝时:创制了曲辕犁筒车(灌溉用)。

水利建设

1、春秋时已经有邗沟;春秋楚国孙叔敖修芍陂。

2、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在成都修筑都江堰。郑国在咸阳附近修筑郑国渠。
3、秦朝开通了灵渠。
4、两汉:漕渠、六辅渠、白渠等、西域坎儿井

5、隋:开通大运河

生产组织方式

商周:井田制下集体耕作

春秋:自耕农经济

建国:三大改造后,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后,人民公社

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2)奴隶社会:

第一:基本线索: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第二:名称来源:

第三:内容: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制。即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生产方式: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争取他们的劳动。

第四: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③形式三种:土地国有(均田制)、君主、地主自耕农

中国古代重农思想及政策民本思想

孔子“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孟子 仁政、重民、民贵君轻

农业政策

商周:鼓励经商、职业商人、“工商食官”

西汉初 黄老之学、休养生息政策

战国:重农抑商政策兴起 商鞅变法 奖励耕战

西汉:严厉打击,实行均属平准、盐铁官营、算緡、告緡

中唐: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明清:坚持抑商政策,重税,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海禁政策

中国古代与农业有关的科技、著作

天象观测:《甘石星经》

天体测量:东汉、唐、元

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动仪

僧一行:黄道游仪、水运浑象仪

郭守敬:简仪、《授时历》

数学:东汉《九章算术》

农书:南北朝《齐民要术》贾思勰

元代《农书》王祯

明代《农政全书》徐光启

四大发明:

中国自然经济的演变历程

1产生:春秋时期、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家庭手工业和农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变化: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3解体:鸦片战争以后开始解体,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表现为家庭手工业的衰败。首先是家庭手工业中纺与织的分离;其次是耕与织的分离,影响

4消亡:1956年的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小农经济彻底消亡。

小农经济的消亡过程,客观上是一种进步。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是中国农业近代化的过程

规律整合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 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

中国近代农业政策

1 太平天国的《天朝亩田制度》

革命性: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 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即平均地权

就是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目的是消除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的问题,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民生主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经济纲领。其进步性在于主观上反映了对人民的同情。认识到了土地问题的重要性,并想解决这个问题。局限性是没有反映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3、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1931年的土地革命:其实土改是为了消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施农民土地所有制。

②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由于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二轮

建国初的土地改革

核心内容 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3年起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主要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结果 1956年底基本完成,我国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提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

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决策。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着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原则及认识

必须实事求是,合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世界史中的农业政策

近代史

工业革命:使英、法等国有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现代史

苏联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

2 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

3 斯大林体制:农业集体化

4 赫鲁晓夫改革: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的自留地和牲畜;大规模种植玉米,将拖拉机等农具卖给集体农庄

5 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

6 戈尔巴乔夫改革: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资本主义国家

1 罗斯福新政:调节农业生产,采取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的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政策

一、英国

1、方式:圈地运动,实现了英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导致了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其实质是英国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运动。

2影响

二、法国

1、方式:大革命时期:①君主立宪派宣布一切永久地租概得赎回.

②吉伦特派颁布新的土地法令,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动摇封土)

③雅各宾派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第一帝国时期:颁布《民法典》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

2、影响

 ①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赢得了农民对雅各宾派政权的支持,是法国大革命相对彻底的表现之一。

 ②给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农业中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影响了雇佣劳动力的来源,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三、美国

1、方式:(1)西进运动

2)内战期间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影响 1)西进运动在资本原始积累的同时,损害了印第安人的利益

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解放了劳动力,西部地区得到开发,为农业资本主义的发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

四、日本

 1、方式:明治维新---明治政府改革土地制度,废除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承认土地私有。

2、影响: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五、俄国苏联

1、俄国---

1)方式:废除农奴制,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出钱赎买。

2)影响: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不是无偿得到土地,改革不彻底。

2、苏联---

11917年苏俄的土地政策: 《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皇室.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21918-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国家分配

31921-1927年新经济政策:粮食税.租田土地和雇用劳工.按劳分配

41927年开始农业集体化道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集体农庄)

改革史中的农业问题

伦改革

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土地又回到平民手中

商鞅变法

废除井田、奖励耕织,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

孝文帝改革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缴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方式:废除农奴制,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出钱赎买。
影响: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劳动力、市场),但农民背负了沉重的债务,改革不彻底。

明治维新

方式:明治维新---明治政府改革土地制度,废除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影响: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戊戌变法

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六、学科联系

1.本专题可联系中国古代史知识分析如下

⑴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进步、耕作面积扩大、农业生产工具改进、农作物品种增加、农业人口迁移等直接关系社会经济的繁荣,也带动了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古代城市经济发展,为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2)农民阶级是封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却因统治者的过度压迫,致使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有推动作用,但也使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长期凋敝不堪。如何保证农民利益,是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2.本专题可联系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分析如下:

⑴在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过程中,农民利益受到侵害,落后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内外矛盾交织的情况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试图恢复到过去状态,结果必然是失败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因没能有效地解决农民问题,结果也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措施,逐步解决了农民问题,才赢得农民的信任、支持,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急于求成,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困难局面,农、轻、重比例失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农村进行经济改革,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90年代以来,农村经济改革向着深入方向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当前农村经济改革的总方向。

⑶农业劳动人口的过剩,必然需要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地再安置,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是当务之急。

3.本专题可联系世界近代现代史知识分析:

⑴欧洲列强在早期的资本积累过程中存在着损害农民利益的行动,如英国的“圈地运动”,美国的“西进运动”等,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对今天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⑵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解决农民问题的不同方式,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如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革命措施,使得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市场狭小,严重影响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⑶前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经济政策,一度有利于经济发展,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却出现了对农民剥夺过多的问题,使农业长期得不到发展。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三农问题(历史)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