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学教育教学论文例文

中学教育教学论文例文

时间:2018-07-01 20:19:49    下载该word文档

问题驱动、主体先行:“变革与争霸”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要学的内容容量大、知识点多,犹如“压缩饼干”。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与社会学科往往不被重视(虽然在宁波地区中考有一定的比例---35%左右),被大多的老师和学生认为是门无足轻重的副课,因此不但每周的课时量少,而且学生在课外不大可能花很多时间去学习这门课,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自主参与的欲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快节奏、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下述《历史与社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变革与争霸”的课堂设计与决策的实践过程,就是“主体先行”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就是对“大容量 、快节奏、高质量”教学效率的探求。

二、教学片段

1、自主探求——“主体先行”,依据学案自学教材

教师设计如下的学案:

1)、学习目标:

、说出管仲、商鞅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功绩,分析管仲、商鞅变法等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道春秋时期先后出现的五霸和战国时期并起的七雄,从不同侧面感受春秋和战国的时代特征。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分析管仲、商鞅变法等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能够结合现实,领悟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树立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的观念。

2)自主预习题:

2、矫正互学——交流预习成果,进一步合作解决学案疑难

首先由学生在课堂上向全体师生展示自己的答案,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然后通过四人学习小组讨论完成不能独立完成或不确定的问题,解决部分学案中的疑难。最后,准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再次让学生通过课堂发言的交流方式进一步解答分析,强调优秀生对学困生的帮助和指导,起到“兵教兵”的作用。

3、综合探究——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指导学法、意义建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骨耜与铁农具、牛耕),比一比,说一说。

、哪一种农具更先进?有何好处?

生:铁农具、牛耕更先进。好处: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力发展对当时有什么影响?

1)春秋五霸

多媒体展示“春秋五霸”的地理位置填充图,让学生在地图上一一落实。

师:齐桓公为什么首先称霸?(试从地理位置、齐桓公的为人和谋略等角度分析)

师:争霸对当时的社会有何影响?

(承转)师:经过春秋争霸长期战争,到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主要有七个,史称“战国七雄”。

2)战国七雄

多媒体展示“战国七雄”形势图,引导学生归纳“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齐楚秦燕韩赵魏,东南西北到中央”。

师: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争霸有何不同?

3)商鞅变法

多媒体展示问题情境:(辩一辩)

三、 教学反思

1学案驱动,“主体先行”,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心理学表明:教育中的一切教育因素只有通主体的参与和内化才能转化为能力。教学要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本课在学案的驱动下,通过学生在课前对教材的自主探求,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充分做好预习工作,使学生初步感知、体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唤起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欲望。通过小组合作“矫正互学”,交流预习成果,合作解决学案中疑难,起到“兵教兵”的作用。这样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学案),又加强了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同时,有助于铺设“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生扫除听课的障碍。

2成功运用“先行组织者”,努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搭好一座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新知识的“生长点”——不仅包括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已有的知识、技能,还包括识别、联系、比较、建构等学习方法和能力。“先行组织者”其中一个主要形式是:新材料与 某些熟悉例子之间的类比。

3精心选择有价值的教学任务,用问题指引学生积极前进的方向

通过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可以完成识记类知识的学习和解决相对容易的问题。因而教师只需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上述学习过程未涉及到的知识和倾向性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唤起学生自主参与的欲望,集中精力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把工夫化在刀口上,“慢工出细活”,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又较好地解决因学科教学内容容量大对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带来挑战的问题。

如本课教师在课堂上就通过设计以下两个导向性问题、生产力的发展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诸侯国力增强,导致诸侯争霸、战国七雄为确立其统治地位,采取了什么措施?(变法)使学案中“想一想:促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争霸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解决水到渠成。又如通过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齐桓公的为人和谋略等角度分析,使“齐桓公首霸的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化难为易。再如关于“商鞅变法”,教师设计一个辨析题“甲: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后被处死。所以商鞅变法是失败的。乙: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你赞成那一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通过辨析,找出论据,理解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产生的历史意义。还如,讲完“春秋五霸”后,提出“争霸对当时的社会有何影响?”学生回答争霸打破诸侯国之间界限,促进民族融合实现局部性统一,为最终统一奠定基础引发社会变革。这就为讲述“战国七雄”和后面“秦的统一”、“民族融合”作好铺垫,导引方向。

跨文化教育中的英语教学和文化渗透

一位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语言知识,能够理解和传授语言符号,而且要有足够的西方文化底蕴,能够让学生掌握英美文化的精髓,通过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掌握“会说的语言”而不是“哑巴语言”。所以,作为跨文化教育载体的英语教学,文化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跨文化交际的必然要求需要英语教学文化渗透
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认识到,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教授外语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从跨文化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何谓跨文化交际能力呢?高一虹在其《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一书中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或素质。众多的学者一致认为,它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能力: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和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此外,跨文化交际学究其本质是一种文化比较,关注的核心就是文化差异,因此其研究成果不仅能为文化教学实践提供基础,而且能帮助学生查清造成语言表面形态差异的深层原因,从而在外语教学中指导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出现了只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而忽视了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社会文化,特别是语言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受到束缚,从而影响学生英语的进一步发展。美国社会学家 D.R TucherW.E Lambet对教语言而不教文化的现象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令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其想了解其它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语言的基础。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忽视了跨文化教育,原因在于:其一,人们认为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其二,认为跨文化教育太深奥、复杂,且不易操作。但实际上,跨文化教育是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进行的。现今中学英语教材是依据结构-功能理论编写的,并且涉及英、美、加、澳等国的英语及其变体,含有极其丰富的人文内容,其鲜明特点就是语言学中的文化渗透,即在教材中逐步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其跨文化意识。

有人认为,学习英语只要掌握了语音、词汇、语法,便可以毫无障碍地阅读、交际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毫无疑问,语言基本功的掌握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毕竟不是为了记忆一些词汇、语法规则。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人们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交际。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交际能力的强弱便成了衡量英语水平高低的一种尺度。因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能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恰当运用语言。这不仅是现今教材所实施的交际教学原则的要求,而且更是国际交流的迫切要求。

二、文化差异的现实要求需要英语教学文化渗透

不了解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各种文化差异和语言的文化背景,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就会屡屡出现歧义。

在中国五千年文化中,“龙”是一种被神化了的动物,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受到全民族人民的崇拜。因此,在汉语中就出现了“龙的传人”、“成龙成凤”、“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等词语。然而,在英语中,“龙”(dragon)是指一种传说中的怪物,一般被描述为有着狮爪、蛇尾、翅膀及带鳞的皮肤;或者指严密警戒的人或可怕、危险的东西。在英美文化中,“龙”(dragon)仅仅是一种可怕的动物,并不受人们崇拜。如果人们在交流时对这个词所折射的文化全然不知,忽视它们的差异,那么其交流一定会受到阻碍。如用How much do you earn a month(请问您一个月赚多少钱?)”来表示对西方人的关心,会被视为侵犯别人的隐私,而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在称赞你时,你用You flatter me.(过奖,过奖)或者WhereWhere?(哪里,哪里)来回答,会令人怀疑自己的判断力或感觉莫名其妙。因为在强调个人主义而非集体主义的西方文化中,认为不相信自己才能的人是奇怪和不可思议的。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要在学习、使用外语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蕴含。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不了解文化差异就无法确切地理解和正确地表达思想。

综上所述,要了解西方文化,要认识并掌握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首要也是必要的是学好中国的传统和文化。打好基础,了解并熟练地掌握了祖国的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中西文化差异,看到文化差异本质,进而归纳总结以培养自身的文化敏感性。此外,学生还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会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规律,使客观指导和主观努力相结合,才能实现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英语的目标。基于新文化的创造,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就显得更为重要。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只有在这一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深刻领会中西文化的差异,运用西方先进的文化服务我们的社会发展,开辟认识真理的广阔道路。文化不断更新,真理不断发现,这是对教师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提出的挑战,也是迫在眉睫的重任。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中学教育教学论文例文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