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精练4篇(含答案)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精练4篇(含答案)

时间:2019-08-12 20:27:34    下载该word文档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精练

一、

(甲)河中石兽(乙)黔之驴比较阅读答案

(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⑴石           ⑵有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⑴棹数小舟     :                     ⑵湮于沙上        湮:           

⑶庞然大物也    庞然:                 ⑷尽其肉,乃去     去:           

3.与“其反激之力”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蔽林间窥之      B.无案牍之劳形     C.大言数主之失     D.子之听夫志

4.翻译。(5分)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分)

                                                                                   

⑵驴一鸣,虎大骇,远遁。(2分)

                                                                                   

5.用“只知……,不知……”概括讲学家和老虎的“知”与“不知”,归纳天下事的相同原理。(3分)

概括:                                                                       

                                                                               

相同原理:                                                                 

二、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题。 (29)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4)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_____________   数小舟,曳铁钯_______________ 

于沙上_______________            ④沿河求之,不亦乎?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3)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 、“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②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④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干:求见。③沟恤:沟渠。④歘(xū):火光一现的样子。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自谓可十万(率领、带领) B有土寇(聚会、会合)

C.人为鱼(几乎) D.沟洫成(刚刚)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 )2分)

A.自练乡兵与 域民不以封疆

B.几所擒 士卒多用者

C.使试一村 子墨子闻之,起

D.如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非独贤者有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文后所引何文勤的“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的议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4题。(14分)

【甲】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乙】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杜处士好画》

【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 ⑤掉:摆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2分)

1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阅:        

2)一日书画  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4分)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4分)

甲文:                                   __

乙文:                                   __

四、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 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

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

【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转转不_______________   知其一:_______________

⑶其果不出血:_______________  ⑷可据理以有无哉:_______________

3.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至石半/定非我所见 B.如言/一盗拽妻起

C.果于数里外/不其所以然 D又戕其耳/人不知不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2)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              ”(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             ”(用甲文原文填空)。

五、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4题。(14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 ,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 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③ 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 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宋祁《雁奴后说》

【注释】①瞑,通“眠”。②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緼,乱麻绳。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转转不_______________ 知其一:_______________

得于数里外:_______________  布大网: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语句。(4 分)

①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2分)⑴石必倒掷/坎穴中     ⑵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4分) ⑴划船(答“船浆”0.5分)    ⑵埋没  ⑶巨大的样子  ⑷离开

3.3分)C

4.5分)⑴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探求事物的规律,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洪水冲走呢?(3分,其中“尔辈”、“物理”、“是非”、“杮”、“暴涨”及问号各0.5分)  ⑵驴一鸣叫,老虎非常害怕,远远跑开了。(2分,其中“鸣”、“骇”、“遁”,句意通顺各0.5分)

5.3分)只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不知“反激之力”会让“石必倒掷坎穴中”。只知“庞然大物”而“大骇”,不知驴并无“无异能”。    天下之事不能简单按常理作主观臆断(或:天下之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多)。(没按要求句式作答的,前面项2分合扣1分)

二、

1.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①经历    ②划船 ③埋没      ④颠倒,错误

3.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它离开原地呢?
   那么天下的事,有很多只知道它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难道可以依据常理主观想象吗?

4.“湮于沙下,渐沉渐深”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求之于上流”

5.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6B

7BD

8.①刘羽冲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良田。

②拘泥于古法,不思变通的人愚钝,怎么竟愚钝到这样的地步啊?

9.没有,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对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应该辨证地看待,不应将它看得毫无用处,也不能为它束缚。正确的态度是:既要继承它,又要发展它。

三、

1.1)经历  2)晒

2.1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的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空洞。

2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来计算。

3.1)讲学家笑找石头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

2)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条大腿之间,而画家画的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意思对即可)

4.甲文示例:

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1分)计学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1分)

2)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1分),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1分)

乙文示例:

1)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1分)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1分)

2)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1分)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1

3)要注意细节。(1分)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1分)

【参考译文】

四川境内有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翘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四、

1. /有 /执

2.⑴已,停止。  ⑵只,仅仅。 ⑶伤口,创伤。  ⑷断定、判定。 

3

4.①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加错误吗?

希望乞求(得到)夫人(身上的)一件物品,夫人不要惊慌(惊恐)。
5.第一空:“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第二空:“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

五、

1. ①停止 ②只,仅仅 ③果然  ④暗中,秘密

2. 一定在石头下面的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空洞。

②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

3.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

4.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②叙议结合。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文言阅读(15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数小舟,曳铁钯(

于沙上( ④沿河求之,不亦乎?(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 、“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

17、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

1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4、经过 划船 埋没 颠,通“癫”,疯狂

15、略 16、“湮于沙下,渐沉渐深”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求之于上流”

17、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