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读《汉宫秋》有感

读《汉宫秋》有感

时间:2011-03-12 20:49:43    下载该word文档

读《汉宫秋》有感

今天我读完了马致远的代表杂剧《汉宫秋》,颇有感触。

读《汉宫秋》,我的第一感觉是新。它不同于其他任何版本的昭君出塞故事。一般来说,昭君出塞最最正版的结局是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之后,在胡地生有两男三女,然后寿终正寝。(详见《汉书·元帝本纪》和《汉书·匈奴传》)。而那个对剧情发展起到十分重要作用的毛延寿,在《汉书》中是没有独立传记的,是一个十足的小人物。《汉宫秋》一反史家之记述,从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立足点来写作,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我在正史中也找不到有关汉元帝与王昭君之间是否产生过爱情的任何表述。昭君出塞在正史中更像一场纯粹的政治秀。但是在《汉宫秋》中,马致远花了众多的笔墨去描写他们的爱情,大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味道了。当然,马致远这样写,也是为后面的剧情做铺垫:当下越是卿卿我我、缠绵悱恻,以后的分离就越是痛苦难当,越是能引起读者和观众的共鸣。这就是欲抑先扬手法的妙处。

在第三折写到元帝看到昭君“嫁作他人妇”而他却无能为力、束手无策的内心感受时,有三支曲子是不能不提的:

【七弟兄】说甚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那甚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收江南】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美人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

请原谅我又把原文重抄一遍,但这真的是整篇杂剧的生花妙笔。尤其是中间的【梅花酒】,用ABBCCDDE……的形式,实写汉元帝在昭君离开他之后回宫所走的路,其实给读者造成这样一种氛围:返咸阳,返咸阳怎样?过宫墙。过宫墙又怎样?绕回廊。绕回廊又怎样?近椒房。……绿纱窗。绿纱窗又怎样?不思量。前面15个短句其实就是为了衬托最后的那个中心句“不思量”,环环相扣,扣住人心,大家看到上句就急切的想知道下句。汉元帝今天所走的路,就是当年昭君走过的呀。这路上见证了多少他与昭君在一起欢乐的日子呀!而如今,路还是那条路,美人却已远去。汉元帝“小园香径独徘徊”,这个不能保护自己女人的男人,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这中间的三个“他”,三个“我”,在唱时,集中反映了汉元帝因悲伤过度而无语轮次的真情流露,一定能达到极佳的舞台效果!

《汉宫秋》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对比艺术的充分运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王昭君与毛延寿的对比。王昭君在剧中是美、善、正义的化身。她宁可被点破美人图也决不向毛延寿行贿,展现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如莲花一般高尚的情操。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她又可以抛开一切荣华富贵,自愿去塞外和亲,有一股子“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革命牺牲”精神。另外,她有很高的民族气节。她宁肯自杀也不入胡地,誓死不和单于成亲,这就表现了其民族意识的觉醒。

相较之下,毛延寿的行径则令人发指。他先是撺掇元帝挑选民间女子来充实后宫,这本身就是荒唐之举。造成很多不必要的亲女离散的人间悲剧,很多花季少女一生的幸福就葬送在他手上。大凡古代的忠臣、直臣无一例外的会规劝帝王要勤于政事,切不可沉于女色。但那些奸臣、佞臣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总是鼓动帝王亲近女色,遂至朝政荒怠。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刘瑾鼓动正德皇帝兴建“豹房”,寻欢作乐,创下“一日御女数百”耸人听闻的记录来。“明朝之亡,非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但我觉得不全面。我一直认为“明朝之亡,非亡于崇祯,实亡于正德”。虽然在正统、景泰、天顺、成化时明朝的国势就没有“仁宣之治”时那么好了,但总的来说这几位守成之君还是完成了他们的任务。而“弘治中兴”,的确有望使明朝历史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正德之荒淫、怠政的出现,彻底把大明帝国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正德御女过多,导致精力分散,根本无法使后宫女子成功受孕。所以正德无嗣,只能从皇室旁支兴献王那里选择了一个叫朱厚熜的来继承皇位,直接引发了长达三十年之久的“大礼议”之争。造君臣隔阂,互相猜忌。“争国本”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而在这无休止的内耗中,大明帝国已经显现出下世的光景。更加倒霉的是,老朱家的血统里,兴献王的这一支好像尽出怪胎。不巧,兴献王这一支“霸占”皇位有122年之久。从“道士”朱厚熜到“口吃”朱载垕,再到“懒虫”朱翊钧,再到“病秧子”朱常洛,再到“木匠”朱由校,再到“疑心病人”朱由检。天啊,明朝最后的国运居然被这帮人把握着,明朝不亡才怪!所以,当初如果朱厚照不要听刘瑾的话,老老实实的生下一个儿子,还轮得到他兴献王家族什么事?所以,武宗之荒怠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导火索。所有奉劝帝王亲近女色的人都是自己想在其中捞好处的。刘瑾想专权,剧中的毛延寿想发横财,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如果毛延寿想发财的心理我们或多或少还能理解一点的话,那他叛国投敌的恶劣行径真是让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了。汉奸这号人在中国历史上还真不少见。秦桧、张弘范、洪承畴、吴三桂到汪精卫,哪一个不是臭名昭著,哪一个不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剧中毛延寿两次阴谋而不成,最终“偷鸡不着蚀把米”,把命给赔上了。看到这儿,所有观众自然是无不拍手称快的。正义永恒,跳梁者,虽远必诛!而相较于昭君之高洁,这毛延寿真的是连草芥,连虫豸都不如了。

《汉宫秋》和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它对和亲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的描写。历史上昭君的出塞和亲,是在汉强胡弱、呼韩邪和元帝称臣的形势下安排的。这一决策加强了两族的团结,确保彼此的安全,是令人鼓舞的一件盛事。历代传诵的故事尽管人物情节千变万化,胡汉双方的阵势几乎始终如一,只有唐代的《昭君变文》把单于写得相当强大,足与汉王室相抗衡。到了马致远的笔下,双方的力量出现逆转,匈奴方面倚势要挟,汉王室则忍辱屈从,这种胡强汉弱的形势,改变了和亲的性质,也导致作品主题、人物和情节的大幅度改变。

过去同类题材的作品均以昭君为中心人物。或哀其不遇,怜其远别;或颂其美貌,嘉其胆识。《汉宫秋》则一反传统,以汉元帝为中心人物,别出心裁地虚构了他和昭君从相遇、热恋到生离死别的爱情波折,作为贯穿全剧的线索。又塑造了一味阿谀逢迎的中大夫毛延寿、只会山呼万岁的尚书五鹿充宗的形象。把匈奴的强盛骄横、汉王室的羸弱衰竭同时搬上舞台。这就把悲剧的主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抒写个人命运的不幸扩大而为描绘整个民族的屈辱苦难,使作品成为一幅具有时代特征的悲剧画卷。

再说说这部剧的价值吧。这部剧是我国元曲十大悲剧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万古流芳的经典之作。我要说的是,这部剧在当时还有一个现实作用,就是促成了汉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当时在元王朝“民族歧视”政策的压迫下,汉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部剧就是告诉汉族人民,要不甘于蒙元统治,要像王昭君那样起来反抗。这真的是一次范围很广的启迪。果然,在元中期以后,各种农民起义蜂拥而起,终于灭亡了元王朝。

总的来说,《汉宫秋》作为一部著名的元杂剧,在当时和现在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马致远也因为这部作品而一举奠定其“元曲四大家”之一的地位。《汉宫秋》与马致远,青史留名!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读《汉宫秋》有感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