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时间:2014-01-11 10:58:26    下载该word文档
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18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王静雅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四川成都   610074[内容摘要]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问题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一大难题,信用风险管理内容中又以信用风险的度量为核心,作为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方法之一的 VaR,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却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与他们自身承担风险的程度有关,也与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等方面的原因有关。在我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及大量的金融衍生品业务出现的情况下,必须大力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现阶段,信用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各个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银行界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上都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外银行较为成熟、先进的管理方法相比,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笔者将从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几个组成部分进行逐一考察,从而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有个全面的认识。一、信用风险管理的政策与目标不明确信用风险管理政策与目标的存在形式应该有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对所开展的业务品种和自身承担风险能力、股东承担风险意愿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风险管理政策与目标的书面文件;第二个层次是必须要有相应的保险机制,从高层监控的角度来保障政策实施有力,目标的一致性。这些保证机制包括资本限额管理和基于风险的绩效评价机制等等,他们把风险与资本联系起来,使得文件规定的书面内容与风险管理实践能够紧密结合。这两个层次都做到了,它才能切实发挥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指导性作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甚至很少有商业银行能够做到第一个层次,整个机构的风险管理政策与目标还不明了,也没有形成书面的文件。就第二个层次来说,我国大多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还未形成,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缺少风险的绩效评价机制。而且,我国关于资本监管的引入时间还较短,多数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本限额管理就大多流于形式了。二、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虽然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但发展较快,现在可以说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从对信用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支持的角度来看,差距还较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水平不高以及由此带来的信息传递效率较低,从而带来信息失真现象,加大了管理中的操作风险,难以实现与风险评估和管理的统一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旧的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有效的规划,而新的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又较难。面对信用风险管理对于信息支持的要求,首要问题就是以前开发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能否支持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需要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信息系统的数据标准不一致、编码不一致、数据库标准不一致,信息系统之间信息是不能共享的。而从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来看,数据其实是庞大的,但信用风险管理决策支持所需要的信息却还远远不够,数据冗余与信息缺失并存现象严重,主要是由于数据规划工作做得不到位。三、信用风险的度量水平较低我国现阶段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一般是通过专家分析法通过考察借款人资产与负债比例、信用遵守的历史报告等项目,按照标准给出每一项的分数,然后把这些分数相加得出该借款人风险程度的综合评价。银行按照分数制定授信档次,决定贷与不贷、期限长短、利率等。该方法缺点在于信用评估表、分数贷款档次的制定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建立针对我国自身业务的VaR的风险度量模型呼声一直很高,特别是VaR方法量化市场风险已经比较成熟,VaR运用于信用风险的分析学术界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张宗益、胡纯基于各业务分类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都是很好的研究。但从对VaR应用的角度来说,我国的商业银行只能说目前处于研究初期阶段。究其发展缓慢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应该是如下原因:1、VaR 模型计算中常用到很多的假设条件,最常见的就是正态分布的假设,而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分布往往呈现一定的厚尾特征,这给VaR 计算的可靠性带来一定的干扰。这样计算出来的VaR有低估实际风险的倾向。2、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度量水平的“瓶颈”首先在于数据问题。而数据基础建设又是银行整个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国内商业银行在信息技术开发上的投入力度都很大,但效果却不堪理想。不同口径的数据的一致性很差,不但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反而增加了许多工作量,工作量的增加反过来又使统计数据质量难以切实保证,而基础数据的不统一和非准确性造成的后果之一是不仅高层次的风险分析根本无法展开,而且建模后模型检验就显得更困难了。四、监管机构不完善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信息化工具与手段,无法实现对被监管对象进行持续、全面、有效监管。随着信息技术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广泛应用,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品种与交易量大增,交易信息电子化、无纸化,业务的复杂性、风险的隐蔽性也越来越高,单靠手工方式,以有限的人力资源按照传统方式翻阅账本、传票等,难以有效识别金融机构风险。从而造成了我国现阶段监管当局的监管效率低,时效性较差。所以,我国现阶段应尽快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有效的监管,加速化解这些潜在的风险。总之,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形成因素分析,以及风险度量水平、风险管理政策与目标、信息系统建设、外部监管机构等方面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信用风险及管理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如VaR)已经显得非常必要。[参考文献]1、王小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测试方法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第5期2、杨军,银行信用风险--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M]第1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9月3、徐杰,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因素分析[M],中国金融,2004第2期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