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

___________________ 1
学校: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2


1. 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教学目标】
1. 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 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 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 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学习内容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 园杂兴》组诗 60 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将 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民劳 务的繁忙。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
诗句的意思
2. 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设计思路】
3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 --- 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 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 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 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习古诗,通过反 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 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1. 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
下眼前的这片风景。 (如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 那就更美了!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 美的好地方。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 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 里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 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 60 首诗。而 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 园杂兴》(再读一遍)
2. 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4



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 用的巧, 把春、 夏、 秋、 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 仔细品味一下, 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 (杂兴) 你很会品味, 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 各样的感受都可以。)
因为有了这 60 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 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
60 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
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整体感知
1. 读古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正音:绩,在这儿读第一声,跟老师念:夜绩麻,各当家。 谁有信心为大家读读这首诗?(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 节奏)
谁还想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
2. 农民在忙什么?(耘田、绩麻、学种瓜)原来大人在耘田,
绩麻, 小孩子在学种瓜, 还可以从哪里看出人们没时间欣赏? (昼、
5


夜)
耘田、绩麻是两种农活,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是第三句诗中的 哪个词?(耕织)
古时候, 农民就是靠耕耘和纺织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你知道, 除了耘田和绩麻,农民还需要干哪些农活?(插秧、施肥、播种、 除虫)有那么多活要干,难怪范成大会看到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 蜻蜓蛱蝶飞。
3. 再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默读这首诗,默读下面的注解,想想
诗句的意思,如果能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的顺畅些,那就更了不 起了。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1.2 句的意思吗。(白天出去给庄稼除
杂草,晚上在家把麻搓成线,村庄的儿女各自都有自己的活)(出 示)
这就是农民伯伯在耘田,把杂草除掉,才能使秧苗有一个好的 生长环境,通过刚才的补充,我们知道了,除了耘田,要使一粒种 子成为一株结着沉甸甸的稻穗的稻子,还需要干很多活。这可真是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带着这份感受来读这两句诗。
把麻搓成线,人们又可以将它们织成布,瞧,即使是上了年纪 的老人,他也不愿闲着,熟练地织着麻布,一家人就有衣服穿了,
6


不过还得有能干的村庄女儿一针一线缝起来,所以,庄稼人的口中 食,身上衣,都是来之——不易的。
读读这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 力维艰。
4. 昼出耘田夜绩麻,要当好这个家,还真不容易!你觉得这是
一群怎样的村庄儿女?(勤劳,辛苦,忙)
勤劳的村庄儿女,世世代代住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 劳动着,耕耘着。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就能读出诗的味道, 谁愿意有感情的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夸夸他们吧!
大人们如此勤劳,即便是——(引读)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5. 谁可以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小孩子不懂从事农事,也在桑荫下学种瓜)
从这两句诗里, 你又读出了什么? (学样, 分忧) 田园的孩子, 从小耳濡目染, 也很爱劳动。 其实我们和这两个孩子一样, 都是—— 童孙未解供耕织。
6.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上两个小孩的动作、神态,想像一下,童
孙们会怎么来种瓜?
原来他们是这么种的,还挺像样的,你认为他们在种的时候, 心情会怎样?(高兴,期盼)(读)
7


感情朗读整首诗: 这可真是大人忙, 小孩忙, 昼也忙, 夜也忙, 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把这首诗献给这些勤劳的人们, (齐)
能背背这首诗吗?同桌互相背背看。(指背,还有谁要背,会 背的同学站起来背)
三、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读了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感受了田园风光的 美丽,农民的勤劳和辛苦,还有丰收时的喜悦,让我们和着音乐, 再来读读这几首诗,体会体会,我也想读,可以吗?我读每首的第 一句,你们接着读。
就是这样美丽的田园风光,就是这些勤劳的田园人民,令范成 大陶醉其中,乐而忘忧。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其余 时田园杂兴》,读读背背,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难点】
8
57 首《四


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 田园生活的温馨, 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 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你们 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 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 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稚子弄冰》这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提前想一千多年前的 儿童生活的场景。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 解作者
杨万里 (公元 1127年— 1206年) 字廷秀, 号诚斋, 吉水 (今 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 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
字词理解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9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 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 玻璃
2. 划分节奏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 /金盆 / 脱晓冰,彩丝 / 穿取 / 当银钲。 敲成 /玉磬 / 穿林响,忽作 / 玻璃 / 碎地声。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了解本文的作者,学会尝试的给本诗 文段,有感情的朗读本诗。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 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用彩线穿 起来当做锣来敲。
2.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 一样的破裂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 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
10


传神,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翻译本诗,了解诗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对 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形象。
诗歌小结
写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锣来 敲打,声音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碎裂的 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五、拓展阅读
1. 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 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
并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六、课后作业
1. 感情地背诵古诗。 2. 默写《稚子弄冰》。
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1


1. 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 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 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 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 大黑板,每人一份表格,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 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
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
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 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 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 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 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
呢?
12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 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 打上相应的记号。
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 没有,那我们就要开
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 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 集体交流。
3. 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 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 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
响亮。
3. 学生自由练读。 4. 指名读,学生评议。
13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6. 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善加积累。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 种无限的遐想。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样描 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并发到了社区中,现在派上用处了,让我们一 起来瞧一下吧。
请同学们分成小小组进行交流:
A、选取你们组喜欢的一首诗,并讨论: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
的美景?再完成表格。
诗题季节描写的景物
B、尝试着吟诵好这首诗。
2《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
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 背诵喜欢的段落,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 《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
14


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
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准备:
1. 师准备:歌曲《送别》;电影《城南旧事》片断及各种课
件。
2. 学生准备:搜集作者林海音的资料。
【教学过程】
冬阳 . 童年 . 骆驼队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是甚么动物?大家听过这
首歌吗?。
2、多媒体播放《梦驼铃》。
3、这个画面,也正是作者林海音脑海中无数次浮现的画面。
关于作者,你了解些什把你搜集的资料跟大家说说吗?
师课件出示: (人物和文字)这就是本文的作者林海音,她是 台湾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5岁时随父母从台湾来 到北京,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
师:后来,回到台湾后,她把自己童年在北京城南生活的往事 写成了一本书,叫《城南旧事》。《冬阳
15
?童年 ?骆驼队》一文正是


《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请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课文的情况。
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出示生字,并组词)请这 一排同学开火车读,如果他读错了,大家给他纠正;读对了,大家 跟读一遍,好吗?(强调卸、嚼、傻)
师:这里还有1个多音字,你会读吗?慢慢地嚼;咀嚼。师: 在这两个地方, 读音是不一样的。 一般单独用的时候, 都读 jiao ” ,
但是在“咀嚼”这个词里,要读“ jue ”。
2、生字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那老师再来检查一下课文朗读的
情况 . 别人读的时候,同学们要认真听,发现他读错了及时纠正。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往事? 生:时间顺序。
师:你从哪儿看出是时间顺序的?生答略。 师:更确切地说,是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的。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件事?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
些自然段呢?
板书:学咀嚼谈铃铛想剪毛问去向
16


冬天“我”看骆驼咀嚼( 4 自然段);“我”关于骆驼系铃铛 的想象 5 9 自然段);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 10 自然段); 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 11 14 自然段)。
师:那课文的1 51 6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生答) 师:谁能把作者的这四件童年往事和1 51 6段的意思连起 来说一说。(生说)师;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生接(主要内容)
谁再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师: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与作者一起 分享她童年的快乐。我们先来看“学骆驼咀嚼”这件事。
师:(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反复读课文的1 4自然段,细细 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在旁边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 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好,开始吧
学生圈画,教师巡视。
1: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这句话是说 林海音学骆驼咀嚼草料的样子,然后我就想到了这时候的林海音是 傻傻的,她做出来的样子应该是非常怪的,龇牙咧嘴的样子。
师:为什么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生:因为她看得太入神了,她这样目不转睛地看着骆驼咀嚼的 样子,觉得十分好玩,自己的牙齿也跟着动了起来。
师:看的时间久了,太入神了,觉得太有趣了,所以就看得呆
17


了。看着看着,她好象就忘记了什么,觉得自己就是什么?
生(齐答):骆驼。
师: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觉得自己就是那头骆驼,所以自己的 牙齿也动起来了。
师: 怎么样是看得呆了, 你能想象出小英子的神情吗? (生答: 如眼都直了;忘了周围的一切;傻傻的样子……)
师:你能来做个看呆了的表情吗?(生表演) 这个“呆”字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这个“呆”字让我感受到英子善于发现周围的事物,并对 它们充满了好奇,有着一颗好奇的心。
生:我感受到了小英子的幼稚纯朴! 生:我感受到了小英子的可爱! 生:我感受到了小英子的天真! 生:我感受到了小英子看得非常出神!
师:是啊,她忘了周围的一切,觉得自己就是骆驼! 生:我感受到小英子对骆驼咀嚼的好奇!
师:她观察得多仔细呀,这是在她在用心感受生活。
下面, 谁能通过朗读, 来读出小英子的投入 (指导读: 个人读, 齐读)
师:小英子这傻傻的样子多么可爱呀,你能告诉大家,她在看 什么看呆了?(生:看骆驼咀嚼)
18


师:骆驼是怎样咀嚼的?用横线在课本中划出来。
(学生交流: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 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指导读。
师:小英子除了看骆驼怎样咀嚼草料看呆了,还看什么看呆了? 生: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能体会出什么?指导读。
师:想不想亲眼看看骆驼这有趣的长相和吃相,以及小英子看 呆了的傻傻的样子?
师:小英子看得多入神呀,也许这是小英子第一次看到骆驼, 难怪她会看呆了。你能通过朗读,读出小英子的这份天真,这份好 奇吗?自己试着读一读吧。(齐读)
总结学法: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作者的第一件童年往事,你能说说我 们用什么方法学的吗?生说师出示:读——画——写——读,下面 请你从其余的三件事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件事,运用刚才学 到的方法自行学习。好,开始吧、
学生自学。交流。
师: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生答(师出示第二件事。) 师:你感受最深的是那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师:关于打头的那一匹骆驼,长脖子底下为什么总是系着一个
19


铃铛,爸爸的观点是什么?
生:爸爸的观点是骆驼很怕狼。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 音,就不敢侵犯了。师:英子怎么看?
生: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它 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 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 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师:英子说戴驼铃是为了增加行路的情趣!一个问题,两种说 法。你更赞同谁的?说说理由?
生:我赞同爸爸说的,因为爸爸说的有科学根据。 师:噢。你也在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
生:我赞同英子说的,因为人们要走那么远那么长的路,要是 戴上了驼铃,就像乐曲一样能增加他们行路的情趣。
师:你也是个孩子,老师理解你!
生:我赞成英子的想法,因为英子的想法更符合我们的想法。 师: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关于驼铃,你们有没有自己的 遐想呢?为什么?
生:我认为沙漠里常有风暴存在。当风来时,风就会吹响骆驼 的铃铛。当铃铛响时,就会提醒它们的主人,然后好避风。
师:能告知主人我在哪里,是吗?说的挺有道理的。 生:夜晚有猎人打猎,铃铛摇一摇,主人就会来救。
20


师:是啊,铃铛可以保护骆驼。爸爸、英子,还有你们说的都 挺有道理。 不同的年龄, 不同的经历, 使得对问题的看法也不相同。 爸爸呢,是个成人,看法更现实一些,充满了理性。而英子和你们 就像诗人一样,想象充满诗意,充满情趣。咱们怎么读好父女两人 的对话呢?爸爸说的怎么读?
生:严肃一点。生:和蔼。
生:读出对英子的爱。师:英子的话该怎么读? 生:天真一些。生:活泼可爱。生:诚恳。
师:把你们的理解读出来。同桌合作,一个当爸爸,一个当英 子,开始读吧!
(指名同桌读合作读)
全班分角色读,男同学读爸爸,女同学读英子,老师读旁白, 体会爸爸的理性,英子的天真可爱。
师:你还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呢?接着交流
生:想给骆驼剪毛。(师出示课件第三件事,指学生读) 师:这部分内容,你觉得哪里有趣?
生:林海音看着骆驼把脱下的驼绒袍子垂在肚皮底下,她想拿 起剪刀帮骆驼剪整齐, 这件事体现了林海音童年时十分幼稚、 天真, 她小时候十分有趣。
出示这句话。师:从中你也可以体会出什么?
生:我从这件事看出她的心灵是十分天真纯洁的,她对一切都
21


十分好奇。
生:喜欢骆驼,关心骆驼。指导读这句话。齐读第三件事。 师:你还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呢?接着交流 生:问去处。(师出示课件第四件事,指学生读)
夏天来了,再也见不到骆驼的影子了,它到哪了呢?老师来当 妈妈, 谁当英子来问一问? (指名师生对读; 老师和全体学生对读)
师:英子总是问,她都问了什么? 生:夏天来了,骆驼去哪里了? 生:骆驼的脖子上为什么系上一个铃铛? 生:骆驼的皮毛为什么到春天就会掉下来? 师:为什么童年时的林海音“总是问、总是问”呢? 生:她对世上一切事物都十分好奇,看到什么都想知道这到底 是什么东西。
师:是呀,这就是孩子,好奇的孩子。脑海中有着问不完的问 题。
五、学课文最后2段,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在北京,在城南,我的童年是多么有意思呀!可是——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2段。 师:
1、从这两段中你体会出作者对于童年生活的一种什么样的感
情?板书:怀念
22


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
2、前面作者说“童年一去不还了”,后面却说“童年重临于
我的心头”,这两句话不矛盾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师:是啊,童年的时光一去不还了,但童年的往事却常常浮现 在作者的脑海中。
六、看板书总结课文
希望大家课下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书,你一定会被作者描写的那 人物所吸引。
七、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151 6自然段 板书设计: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学咀嚼 谈驼铃 怀念
剪驼毛 问去向 教学反思:
3、《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23

些景物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7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意境,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
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重难点:
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 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 祖父的怀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多种形式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初步感受园子里景物的自由,体味作者轻松的叙事笔调和
清新灵气的语言。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体味作者轻松的叙事笔调和清新活泼、 富有灵气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蜂飞蝶舞,黄瓜倭瓜自由生长;
有一个女孩,淘气顽皮,古怪精灵,她和祖父在这园子里度过了一
24


段美好的时光,这段温馨的回忆深深地刻进了女孩的生命,终生难 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
2.板书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3.指导读题
1)如果这个园子是我和祖父共有的,怎么读? 2)如果这个园子只属于祖父,又该怎么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默写本课三组词语
第一组: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 第三组: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2.出示三组词语,互相批改。
3.再认真读读这三组词语,想想为什么这样分类?
(按照昆虫、农作物、农活划分的)
4.根据这些词语,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5.小结 : 看来,以后我们在预习新课的时候,遇到生字词要画
一画,会读会写了以后,如果有必要,再给它分分类,这样有助于 我们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6.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
土窝:下种留下的土坑。
25


溜平:本课指用泥土将下过种子的土窝抹平。
倭瓜:南瓜的别称,北方人把长的圆圆的小南瓜叫做倭瓜。 谎花:指不结果实的花。
瞎闹:没有来由或没有效果地做;胡闹。
7. 出示课文中的重点句段,检查朗读情况,小组读,个别读。
三、走进园子,感受特点。
1 过渡: 浏览全文, 哪些自然段集中描写了这些昆虫和庄稼? 2 13 小节
2.自由地读读这两个小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
的园子?
学生交流: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美丽的自由自在…… 相机板书中心词: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3.学习第 2 自然段,默读,边读边在书上勾画,想想这个园
子的“丰富多彩”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
交流: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园子。 1)出示第一句: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 都有。
抓住“样样都有”。还会有什么?(蜗牛、蚯蚓、小甲虫) 总之,不管是天上飞的,草里藏的,知名的,不知名的,样样 都有。这是“种类”上的样样都有。
26


指名读第一句。
2)除了种类上的 “样样都有”, 还有什么也是“样样都有” 的?
昆虫的颜色
出示: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 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 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 球似的不动了。
这白,这黄,这红,这金,这绿,多么绚丽多彩的颜色呀,想 想怎样通过你的声音把这几种不同的颜色读出来呢?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这么多可爱的昆虫,色彩缤纷的昆虫,如果你就是这位 小姑娘,你会怎样来介绍这个园子呢?带着怎样的语气?
配乐感情读第二小节。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萧红的自由和快乐,祖父的宽容和慈爱, 感受萧红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对话的方法,初步感受文本的语言 风格。
27


教学重点:
1.抓住文中的趣事,通过词句品读、想象画面、再现情境,
用心体会祖孙之间的亲情,以及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的 无情乐趣。
2.读悟中领会“借物抒情、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 19课一一《我和祖父 的园子》。还记得这个园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吗?
2.出示:这是一个的园子。
(生:生机勃勃、色彩绚丽、多姿多彩、充满生机、美丽迷人 的、有各种动物的、样样都有的……)
师:是啊!这园子里多姿多彩,样样都有,都是生机勃勃的! (板书: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二、品读感悟
过渡:这个园子不但生机勃勃,而且充满自由。(板书:自由 自在)哪一段告诉我们的呢?(第13自然段)
(一)感受园子里的自由(学习第13自然段)
13自然段中哪一句概括了 “自由自在”?对,这就是中心 句。出示,有感情地读一读:
28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一切都活了,哪些事物活了?(花、鸟、虫子)花活了,是什 么样子的?(出示句子)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说花开了,就说一一睡醒了。这花在作者眼里仅仅是花吗?(人、 伙伴)对呀,花像人一样会睡醒呢!不是叫醒的,也不是惊醒的, 而是自然而然地睡醒的,这就是自由呀!谁愿意来读出这份自由?
7.鸟活了怎么样?生读句子,出示: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
似的。
飞得多高啊!它若是不想回来,有没有人怪它?(没有)因为 它是——自由的。谁来读?
. 虫子活了怎么样?生读句子,出示: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
说话似的。
如果你是虫子,你会说什么呢?(园子真美啊!在园子里真自 由啊!)
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虫子的心情。
你看,这些动物、植物都活了,就像是小萧红的小伙伴一样, 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园子里!谁想把它们都读活了?
变化成诗的形式读:萧红的语言朴素而富有诗意,读起来就像 读诗一样。让我们读出诗样的美!
园子里还有哪些事物也是自由的呢?找来读读。
29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 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这些话虽然没有出现“自由”这个词,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自 由呢!而且这段话很特别,“愿意……就……”多次出现,反反复 复出现相同的句式, 又好读又好背呢! 想挑战一下吗? (生自由读, 背。)
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复写,我们也 来反反复复读一读。 我们可以读得快一点。 倭瓜愿意爬上架—— 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 生接 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 花—— 生接 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 生接 就结一个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 生接 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哪儿—— 就飞到哪儿。
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 有什么感受
? 是啊, 读这一段话, 我们感觉到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由在、 随心所欲、无忧无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羡慕不?让我们也来自 由一番吧。
出示:这是一个的园子。(指名说)这的确是一个自由自在的
30


园子啊!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园中的一切在萧红的眼里都是自由 的呢?其实,在园子里谁才是最自由的?(萧红)
对呀!因为萧红是自由的,所以看到的景物都是自由的! 课文中就这样连用六个“愿意、就”,让我们感觉这个园子里 的一切都活了,让我们感受到到最自由自在的萧红——(引读)要 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指读板 书:自由自在)
(二)感受萧红的自由与快乐(学习 3-12 自然段)
1.那么自由自在的“我”都做了些什么呢?让我们默读课文 3-12 自然段,看看课文给我们描绘了哪些有趣的场景。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汇报交流,相机补充。 【预设一】第 3 自然段
①关注内容:领略事情本身的有趣。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如尾巴一般跟随祖父,成了祖父的影子。 ②关注形式:感知语言、句式的独特。
再来看看这段话,写得也比较有趣。试着读读看。 反复读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心情
? 是啊,对“我”来说,园子里的生活是那样快活、自由,让我 们用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
③“我”和祖父如影随形。“我”就像祖父的()。
31


祖父下种,我就——
我真是在下种吗?说话得有根据。你是根据什么来说她在瞎闹 呢?看看后面的内容,我们继续结合自己的批注交流。
④谁关注到了她的动作?
园子里的我不是在溜土窝,而是在。
瞎闹背后可是那份自由、那份快乐。你还关注了哪些词语?
(若没有人说到“踢飞”:一起关注这个词——踢飞) 踢飞的是 ,踢出的是 。请你来
读好这几句话朴实的语言,简单的句式,读来有趣。这就是作者独 特的语言魅力。
【预设二】第 4-10 自然段
①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菜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能吃的割掉了,不能吃的倒留着,这下可要饿肚子了。 ②关注“爬““乱勾”。
③关注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想象着人物的表情,我们话读得有声有色。
【预设三】第 11 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想到了哪个故事?这是萧红版的小猴子下 山、小猫钓鱼啊。
关注文中连续用的 4 个“又”。
小猫钓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但这里谁又会去
32

就能把对
在意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三心二意呢,唯一让你们感受到的是什么? (自由)把这份自由、惬意,随心所欲读出来。
【预设三】第 12 自然段 1)想象画面( 2)指导朗读
关注动词“抢”“拼”“扬”“喊”。乱闹中扬出的是水滴, 也是乐趣啊!
又听见了什么?“下雨了!下雨了!”
谁也来喊一喊?这一喊,你体会到了什么?谁来快乐地喊一喊。 小女生一起来喊一喊。
一抢一拼,一扬一喊,把这份快乐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了。
3 综上小结: 当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时, 我却在瞎闹, 乱勾, 乱闹,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看,她是
(点击中心句: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你们认为,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出示:这是一个的园 子。是啊,自由自在的萧红在园子里是快乐的。板书:充满快乐
(三)感受祖父的爱
这一幅幅小萧红跟在祖父后面玩闹的画面,都让她感到快乐和 自由,那么这快乐和自由是谁带给她的?(祖父)你从哪里体会到 的?
出示学习要求:
交流:拔下锄头杆——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慈爱的、
33


疼爱孙女的)
我闯祸了,不骂,反而笑——这是祖父对我的(宽容) 教我认谷子——祖父很有耐心
师:这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的祖父。祖父很爱笑,文中几 次写了祖父的笑?
是呀,(引读)当我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把菜种踢飞时,祖 父笑了; 当我从祖父手抢手水水瓢,把水扬到空中时,祖父笑了; 当我把韭菜割了,却留着狗尾巴草时,祖父笑了; 当我不听祖父的话,却去摘黄花瓜、追蜻蜓时,祖父笑了。 在祖父的笑声中饱含了对孙女的——爱啊!(板书:爱) 小结: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 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祖父的笑令萧红难忘,其 实是祖父的爱让作者怀念啊。(完成心形板书)
让我们再次走进 13 小节去感受这份让萧红刻骨铭心的爱吧。 一切景语皆情语,心是自由的,看到的景物就是自由的;心若 是快乐的,看到的一切景物就是快乐的,这就是借景抒情。萧红选 择了典型的事例,用独特的语言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34


4.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 重点词句,通过人物心理、言行的揣摩,体会人物个性特
点和品质。
2. 以读为本,读中提升情感;引入材料,丰满人物形象。唤起
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共鸣。
教学重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 功的主要原因。
课前准备:
1.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赤壁(下)》中草船借箭的视频。 2.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上节课,我们已 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下面老师 要考一考你。(出示练习)
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草船借箭》 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 () 作者是 () 2.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
3. 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 () 经过是: () 结果是: ()
二、重点研读,感悟“神机妙算”。
35


(一)、诸葛亮三天就出色完成了这么艰巨的任务,怪不得周 瑜自叹不如,请找出他佩服诸葛亮的句子。
出示: 周瑜长叹一声 , 说: “诸葛亮神机妙算, 我真比不上他! 讨论:“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抽生回答)
(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4 10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诸葛亮究竟“算”到了什么的句 子。
1)学生自读勾画,在书中批注。 2)组内交流。 (三)、汇报反馈
1. 天文:大雾漫天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大雾漫天可能是巧合呢?从哪知道不是? (大屏幕出示两组句子) 比较哪组句子更好?为什么?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 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2. 知地理:顺风顺水
出示: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
36


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 军水寨受箭。
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
出示: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使出二 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3. 识人心
▲算曹操
1. 话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哪!”天气难料,这人心就
更难测了。那曹操是不是真的不敢出来呢?
出示:曹操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 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2. 指导朗读:观察图片,从曹操的眼神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猜
曹操有多少人马,体会他的生性多疑。
3. 诸葛亮就是算到曹操的性格,知道他肯定不敢出来。这不,
诸葛亮又笑了?抓“一定”,品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认真读句子,比较他们的意思相同吗?
1. 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2. 雾这样大,曹操不一定敢派兵出来。
▲算鲁肃
37


诸葛亮借箭需要谁的帮助?(鲁肃)读读描写鲁肃的 4.5.6 节,你觉得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1. 葛亮说别告诉都督,鲁肃“果然不提”、“私自拨船”、
“照诸葛亮说的”
2. 抓“私自”体会鲁肃忠厚老实、顾全大局、信守承诺。 3. 诸葛亮算到鲁肃一定会帮助他,怪不得诸葛亮笑得如此轻松。
品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算周瑜
周瑜妒忌诸葛亮,想通过造箭来陷害诸葛亮。
1. 句子,体会周瑜的为人
出示:
1)我们就要跟曹操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2)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 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3)十天造得好吗?( 4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2. 思考
出示: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 待他。
1. 瑜很高兴,为什么?
38


2. 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
且立下军令状?
三、角色扮演,回味“神机妙算”。
1. 维大逆转(屏幕出示,口头回答)
2. 如第二天没有雾或者不是“大雾漫天”,() 3. 假如鲁肃不肯“帮忙”,()
4. 假如曹操听到呐喊声和鼓声就下令曹军“出动”,诸葛亮不
但(),还会()
5. 假如这二十只船驶回南岸时,不是“顺风顺水”,()
诸葛亮并没有呼风唤雨的本领, 但他知天时、 懂地利、 识人心, 这不是神机妙算又是什么呢?怪不得在故事的最后,连一向忌妒他 的周瑜也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6. 分角色朗读:“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体会人物心情:
周瑜(心有不甘,自叹不如),曹操(一拍大腿,后悔莫及),鲁 十分敬佩,心悦诚服
7. 每个环节都关系着借箭的成败,每个细节都彰显着诸葛亮的
智慧。是神机妙算让鲁肃心悦诚服,是神机妙算让曹操追悔莫及, 是神机妙算让周瑜也自叹不如,让我们发自心底地说一声:“诸葛 亮真是神机妙算啊!”
四、课外拓展
39


1. 们还知道关于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抽生汇报) 2. 出示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故事名称,引导学生课
外阅读。
教学反思:
《景阳冈》
教学目标
l .认识 11 个生字。读读记记“限期、吓唬、诡计、霹雳、酥
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3 了解课文内容, 体会武松豪放倔强、 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 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比较课题,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 《水浒传》 中描写了一位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英雄, 那就是武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武松打虎的故事。 板书: 武松打虎。
读过课文的同学都知道, 课文的题目是 《景阳冈》 比较一下, 这两个课题有何不同?(交流明白以地点和主要事件作为题目均
40


可。)
既然武松打虎是主要事件,那么文章围绕景阳冈还写了那些内 容?
二、 自读课文,理清结构
课文很长,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围绕景阳冈还写了什么内 容? 读后交流,理清结构: 冈下喝酒——大步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去 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三、切入重点,学习武松打虎 同学们,在以上四部分内容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武松打 虎。
我们就来看看武松打虎的过程。自由读这部分内容,你对打虎 内容有和感受?
交流读后感受。这样的感受是粗浅的,让我们深入来学习相信 你的感受会更深。让我们现来读读第九节。老虎是怎样进攻的呢? 这里写了两块内容,你们想读武松还是想读老虎的内容?
一读:通过师生合作读,指导读:读通内容,能流利的朗读课 文,做到能读出老虎凶猛进攻的气势。
二读:读出武松机智、灵活、勇敢。
老虎进攻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而武松只用了一招— —“闪”。同学们如果把这个“闪”改成“躲”,你再读读感觉有 何不同?
交流闪出了灵活,闪出了勇敢,闪出了智慧。
引导交流闪出智慧。(闪在青石背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 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先泄了一半。)
41


老师读老虎内容,学生读武松部分。读出武松的灵活、勇敢、 智慧。
三读:读出课文的写法。
同学们,大家读得很好,读着读着,我们发现武松和老虎的动 作描写如何结合的呢,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交流:一、武松和老虎交叉来写。“老虎攻,武松闪;老虎又 攻,武松又闪;老虎再攻,武松再闪。”始终如此。
交流: 二、 写老虎进攻凶猛的目的?衬托武松的机智勇敢灵活。 交流后,再读体会写作的妙处。
过渡:老虎发动凶猛的进攻都被武松一一化解,武松开始发起 了反击。
同桌合作练读读第十节。抽生读,小组合作读,多种形式读出 味道。引导交流:“劈”劈出了什么?
师生合作读。
过渡:老虎这回可发怒了,前二三十人我吃得不花吹灰之力, 可今天居然三招没吃到,还想打我,它又一次发动进攻,武松又如 何表现的呢?学习第十一节:大组合作读,读出每次打法不同。指 导朗读后,师生合作读。赛读。
整体朗读 9-12 节,交流你感受到的武松形象,同时再次感受 描写方法。随机板书:机智勇敢敏捷力大无穷
四、小结
42


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武松机智勇敢灵活的身形,也感受到了 交叉进行描写的方法。
五、通过学习武松打虎的过程,武松那勇猛机智灵活的形象深 深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让我们再来学习,对人物形象更全面 的了解。
(一)学习冈下喝酒(抓住语言)
自由读冈下喝酒,交流:你又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创设情景,进行对话:店家和武松喝酒部分(抓住人物的主要 语言)
穿插想象店家的心理和武松不同心理,再次朗读对话。 交流你感受的武松形象:倔强暴躁艺高胆大豪爽 (二)学习大步上冈(抓住心理)
自读大步上冈的部分,划出武松心理部分,你又从中感受到怎 样的武松?交流:自负多疑死要面子
引导朗读武松心理,读出多疑、自负、死要面子。 六、整体回归
综合人物形象,总体感受武松人物形象。
同学们,如果在我们面前有两个武松:一个武松只有优点,他 勇猛,敏捷,机智。另个武松缺点多多,他勇猛,敏捷,机智,但 是他暴躁、倔强,他多疑、死要面子,还非常自负。同学们,你们 喜欢哪个武松?感受到武松优缺点的统一体,英雄因优点而可敬,
43


因为有缺点而可爱。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冈下喝酒——大步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去
倔强多疑勇猛 暴躁自负敏捷 艺高死要面子机智 胆大力大无穷
豪爽
教学反思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 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㈡能力训练点
44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㈢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㈣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 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 无私无畏的品质。 ㈡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㈠教师活动设计
45


1. 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 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 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
后果。
㈡学生活动设计
1. 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
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 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七、教学步骤 ㈠揭示课题
1. 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 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 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
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㈡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 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 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㈢交流自学情况。
46


1. 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 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㈣自由读课文, 你喜欢那些句子, 画下来,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1 .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 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㈥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 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一块仙石——迸裂产石猴——成王 教学反思
47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通过品读《西江月》和“宝玉摔玉”的情节去领会宝玉的精神 世界(重难点)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林黛玉走进了贾府,从此遇见自己一生的知己——贾宝玉。今 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学习宝黛初会。
文本探究——宝黛初会
找出集中描写宝黛初会的段落。(
13 14
宝黛初会时有一个眼神的交会,二人各有何表现?
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好像在那 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说:“这个妹妹 我曾见过的。 ”(二人感觉相同, 似曾相识, 但反映不同, 一个
“笑” , 一个“惊”)
ppt 投影:宝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
倒好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黛玉看罢,因笑说:“这个哥哥我曾见过的。”这样改动一下 可以吗?明确: 不可以。 二人的语言行动反映了各自的性格、 身份、
48


地位。 黛玉: 含蓄委婉, 初到贾府, 寄人篱下, 说话行事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宝玉:贾母的心肝宝贝,贾府未来继承人,说话行事毫 无顾忌。文章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出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 意”?
因此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 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 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 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 曾读书?” 黛玉道: “不曾读, 只上了一年学, 些须认得几个字。
人物探究——初识黛玉
两人的这一对视如电光火石般震撼了心灵,在宝玉的眼中, 到了一个怎样的林黛玉呢?(请一学生朗读)
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斶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 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肖像描写:轻灵秀气、美貌多情、多愁多病、聪慧敏感 为什么宝玉眼中的黛玉竟然没有任何关于服饰的描写?
明确: 黛玉的美不止在外表, 更美在精神气质, 美在灵秀气韵。 宝玉看黛玉不会关注衣裙妆饰等俗物。
49


黛玉在贾府见到了那么多人,其他人眼里的黛玉又有什么特点 呢?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 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体弱多
王熙凤:“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标致美丽
小结:众人看黛玉,是从长辈的角度关心黛玉的身体;王熙凤 夸赞黛玉,是为了奉承贾母。因此,黛玉之美,只有在宝玉眼中才 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人物探究——初识宝玉
宝黛初会,林妹妹在宝玉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么宝玉在 林妹妹眼里又是什么样子的?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 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 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 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 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 块美玉。
——英俊多情的富贵公子
黛玉之前在心里猜想,“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
50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