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第一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第一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时间:2018-08-18 16:33:37    下载该word文档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1项目简介

1.1.1项目名称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第一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都昌县城的滨湖西区,属原县城码头旁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1.1.3建设规模及内容

新校区总占地120亩,共建设各类建筑物面积38650m2,项目总资金604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教学楼、科技电教楼、图书馆、综合办公楼、食堂礼堂、学生宿舍、教师住宅以及配套的其它辅助建筑和设施、运动场、道路、绿化工程等。

1.1.4学校性质

国有公办普通高级中学

1.1.5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2学校概况

都昌县第一中学是一所(江西)省级重点中学。钟灵毓秀的南山与它隔湖相望,绿水如茵的东湖与它依依相邻。都昌一中建校以来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已是一所有完善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成绩斐然的省级重点中学。校园内道路交错有致,绿草如茵、四季有花、树影婆娑,环境悠静,莘莘学子尽享读书校园内,悠然见南山之情趣该校一直本着先成人,后成才的育人宗旨,逐步形成了文明求实、团结奋进的好校风,敬业爱岗、开拓奉献的好教风,刻苦多思、进取创新的好学风。 

都县一中创办于1931年,1980年被确定为江西省重点中学。它坐落于东湖北岸,面临南山与鄱阳湖,风景秀丽,环境优美,设备日臻完善。校园占地面积为54466.9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1995.5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5个,学生3377名,教职员工179人,其中高级教师40人,一级教师87人。

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都昌县第一中学一直是九江市高考大户,为全国高校输送了15000多名优秀学生。2002—2008年连续五年共计15人被清华、北大录取,每年二本上线人数均达600余人,为社会各界所称道。   

学校曾先后获得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德育示范学校、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基层党建红旗单位、九江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回顾过去以自勉,而今迈步从头越。走进新时代,都中人陡增豪情,再领风骚数十年是都昌一中不变的誓言,更是都昌一中执着的追求。与时俱进,都昌一中正用大手笔为它描绘一幅宏伟的省优质高中的蓝图。我们相信,都昌一中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鲜明的特色,辉煌的成果,真实地记载着都昌县一中前进的足迹,具有光荣历史的一中在腾飞,富有进取精神的一中人永远不会止步,勇于创新的一中人更会众志成城,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再创新的辉煌,我们坚信赣北这颗璀璨的明珠将永放光芒。

1.3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3.1编制依据

1《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3)《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4国家其他有关的设计规范及法律、法规

5都昌县建设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6)国家发改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

7)都昌县第一中学委托江西省吉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协议;

8)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3.2研究范围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申请阶段的工作范围深度规定,我公司对都昌一中学校迁建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出报告,对项目建设的选址和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勘察,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场地及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和规模、总平面与建筑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和节能措施、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安排、项目招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提出建设的内容、方案、投资和资金筹措内容,为项目建设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1.3.2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是争强国家竞争力的需要。

实施科教强国战略,优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国家在未来世界科技经济发展上处于有利地位的需要。

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教育事业的兴衰,事关下一代的成长,事关全国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事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形势下的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质量的竞争。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一个地方人们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进入新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振兴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和基本国策,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其目的就是要争先抢占在国际竞争中科技、人才和经济的制高点,可以说现在教育的差距就是将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差距。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基础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普通高中教育供小于求的这一种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近几年,都昌县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广大人们群众对优质教育、均衡教育的迫切要求仍有差距。普通高中的招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初中毕业生的升学需求,不能适应我国教育大众化的打造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普通教育办学的逐步完善和规范,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全面提高教育环境质量和教育管理质量。

本项目的迁建是都昌县实施新一轮中学校规划布局调整中投资规模具有代表性的项目,经县政府批准已列入都昌县重大前期项目。实施本项目为进一步加快都昌县普高教育的发展,优化整合都昌县普高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扩大学校布局,扩大办学规模,解决普高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扩大都昌县普高优质资源,缓解日益严重的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难的矛盾,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进程,促进都昌县标准化办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都昌县第一中学迁建显得尤为必要。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1.1都昌县情介绍

都昌县位于鄱阳湖北岸,为昌、九、景金三角中心地带。幅员2700平方公里,人口78.3万。

都昌西汉时名枭阳,自唐武德五年置县都昌,距今已有1370余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宋代诗人苏东坡游南山曾写下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的诗句。著名南宋爱国丞相江万里系都昌人,故乡至今还保存着有关他的文物事迹。都昌面对庐山,境内有南山、老爷庙等风景点。

都昌山清水秀,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有内湖水面16万亩,绿化面积100万亩,农作物以棉花、粮食、油菜、芝麻、大豆为主。

都昌地下矿藏得天独厚,已探明储有极其丰富的硅砂、陶土、花岗岩、钼、钨、锗等矿产。

都昌地方工业、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以造船、型砂、机械、电机、造纸、皮革、纺织、陶瓷、矿泉水、饲料、竹凉席、珍珠为龙头,产品畅销国内外。

都昌水陆交通方便,程控电话直通国内外。招商政策优惠,引资环境良好,诚招天下能人志士来都昌观光游览,共谋发达!

都昌县是九江市辖县,北邻彭(泽)湖(口)而列长江之南,西界星子而居庐山之东,东交永修、余干而傍鄱阳湖烟波浩淼处,峰峦叠秀于绿水上,田园阡陌,凝翠载红,点缀其间。牧童笛晨,渔舟唱晚,古往今来,曾吸引无数骚人墨客驻足忘返。谢灵运、李白等著名诗人,都为之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宋代大文豪苏轼诗曰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黄庭坚更是赞叹这片土地有如李成、范宽得意图画

据考古发掘,商代,都昌人的祖先即在这片土地上渔猎耕耘,休养生息。至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枭阳。然沧海桑田,随古彭蠡泽南移,千里沃野渐成万顷碧波,古县枭阳遂废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县都昌,于是,沉枭阳,浮都昌的故事相传至今。   

都昌素称鱼米之乡,占县域近一半的浩瀚水域,水产资源丰富,仅鱼类达1225118个品种,尤为盛产鲤、鲫、鳊、鳜、鲢,特产有银鱼、青虾、珍珠、河蟹。都昌地处中亚热带北部,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造就了水稻、棉花、油菜、红薯、大蒜、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的天然环境。全县植被丰富。境西北滨湖沙山产蔓荆子,为散风热、清头目之良药,质优名冠全国,以致中医处方常以都荆子作蔓荆别称。地下资源也很雄厚,享誉长江南北之都昌硅砂,蓄量达400亿吨,水涤风磨,天然造化,为精密铸造上乘型砂,被国家定为江南型砂基地。其它矿产,如钨、钼、钒、石煤、瓷土、石英及各色花岗石,蓄量之硕,均令智者留恋。

都昌人在对景德镇瓷业的开发上,筚路蓝缕,从水的世界走向火的王国,至清代,即已形成景德镇十里长街半窑户,迎来随路唤都昌。他们带去鄱阳湖的全部灵气和活力,把拙雅古朴的陶瓷器具,变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

改革开放近20年来,特别是近3年内,都昌县公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公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21条公路(其中省养公路7条,县乡公路14条)全面进行了拓宽改造。县乡公路改造里程达163公里,其中铺油110.5公里,油路率已远远超出全省平均水平。都昌陆运便利,现有豪华、舒适、快捷的长途客运车辆20多部,已开通至海口市、珠海市、深圳市、东莞市、汕头市、澄海市、宁波市、温洲市、钱库市、北海市、武汉市、石狮市、厦门市、上海市南站等每日跨省际班线共计14条。

2.1.2都昌县教育资源状况

优越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渊源,促进了都昌教育事业的兴盛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来,都昌的教育事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近二十年,教育事业更是获得了飞跃性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至2009年,全县共有职业高中3所,在校学生3000人;普通高中7所,在校学生19840人;初中2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324所,初中在校学生35301人,小学在校学生90430人;幼儿园301所,入园幼儿15267人;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80人。

2.1.3都昌县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

2010年,都昌县教育事业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教育稳步推进,各类教育共同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多次召开动员会、督查会,布置工作,监督执行,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同时,民办教育、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也都发展态势良好;二是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管理体制更趋合理。三是加强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县教育局年初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工作,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办学水平逐年改善。

虽然取得了以上的成绩,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全县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简陋。现有校舍中D类危房众,缺少资金,难以改造,实验、音、体、美等教学器材严重短缺,大多数学校的文体活动、实验操作不能正常进行;二是高中教育规模过小,不能满足群众对教育的迫切需求。全县目前仅二所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教育基础薄弱;三是师资力量短缺,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整体素质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四是教育整体水平不高,两基水平较低,与周边市县差距较大,各项主要质量指标均处靠后位次。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一是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努力使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切实解决好学校建设的配套资金。同时走多元化投资办学之路,积极筹措民间资金投资学校建设;二是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扩大高中招生规模;三是制定一系列奖励吸引人才措施,改善提高艰苦地区教师待遇,控制人才外流,科学设置学科结构,鼓励在职教师通过自学函授、进修培训等各种形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1.4项目提出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中指出: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软肋。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投入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但是由于我国GDP增长迅速、财政收入占GDP较低等多种原因,这一基础线未能实现。截至201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只达到3.48%,仍然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同时提出: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和经费使用全过程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让每个孩子上得起学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由于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县初中毕业率,但从近几年升中率和升大率来看,都昌高中阶段教育是基础教育“瓶颈”问题显得十分突出,与经济、社会发展、高校扩招需求和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

都昌一中建校七十年来,在各级党政的重视和广大侨胞、社会各界的长期大力支持下,教育教学条件以不断改善、提高。但由于学校处在县城老城区中心地带,所占地域有限,仅有54466.94平方米,已无丝毫发展空间,客观条件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乃至全县高中教育的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我国教育“十二五”计划,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要求。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21世纪教育事业的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及人才培养模式尚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主要是:国民受教育总体水平较低,教育体制改革还不能很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全社会兴办职业教育的机制还没有很好建立起来。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投入不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需要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依法加大教育投入,是教育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教育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因此,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推动科技进步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影响着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发展教育事业,不仅是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建设,而且对于进一步巩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竞争愈演愈烈,面对新形势和挑战,望江要发展,就应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内在统一。本项目建设,完善了教学设施,不仅优化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而且有利于都昌一中扩大高中招生规模,为高一级院校输送合格新生,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有用人才,适应了都昌县社会发展的需要。

2.2.2 项目建设都昌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0101∽9月,全县生产总值达29亿元,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亿元,增长34%;全县财政总收入3.7亿元,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4家,实现工业增加值8亿元,增长30%,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2亿元,增长39%;全县实际利用外资3685万美元,增长39%,外贸出口3165万美元,增长365%虽然如此,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经济增长点不多,科学技术落后,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难以合理开发和利用。究其原因,科技人才和高素质人才匮乏及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是制约都昌县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竞争愈演愈烈,面对新形势和挑战,望江要发展,就应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内在统一。本项目建设,完善了教学设施,不仅优化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而且有利于都昌一中扩大高中招生规模,为高一级院校输送合格新生,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有用人才,适应了望江县社会发展的需要。

2.2.3项目建设是调整都昌县学校改变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

据都昌县教育局年度统计资料表明,全县共有职业高中3所,在校学生3000人;普通高中7所,在校学生19840人;而初中2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在校学生35301人,小学在校学生90430。由此可看出,相比之下高中教育资源显得不足,存在着小、初、高中办学规模失调,初中升高中升学难的社会问题。且从小学的升学来看,此差距只会越拉越大。若不采取有力措施改变这一状况,势必影响省、市在2011-2015年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目标的实现。

2.2.4扩大办学规模,满足教学需求,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极大地激起了人们对接收高等教育的渴望,人们对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根据《“十一五”社会事业重大设施建设规划》,九江市中学(包括初中、高中)每生占地面积18-39平方米,建筑面积11-22平方米。而按照《等级重点普通中学评估操作标准》,等级重点普通中学校园占地面积生均不少于3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不少于10平米,有住校生的学校,校园面积和校舍面积按住校生生均分别增加5平米和4平米。江西省示范性高级中学的人均用地面积指标均不得少于40平方米/人。

《都昌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指出都昌教育发展以实施一流学校工程,建设省级示范学校为规划重点。都昌县第一中学现状总占地面积54466.94平方米,生均16.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1995.5平方米,生均9.5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尚未达到九江市相关规划要求,与省等级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级中学的差距更为明显。从教学设施来看,现有图书馆、球场、体育馆、田径场等教学设施的配置均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运动和生活需求,与省一级重点中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根据省等级重点中学评估标准,学校自能容纳1815名学生就读,而目前学校实际在读学生达到3377名,人均占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学校现有的状况已经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都昌一中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划拨120亩土地作为扩建新校区用地,并多方筹措资金建设新校区,项目建成后将使高中部规模扩大至60个教学班级,学校的布局将更加合理,教学设施更加完善。

学校迁址后可用地面积扩大,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新建学校的学习、生活和体育设施在数量和档次上都将得到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资源更加完善和优越。加上幽静和谐的校园景色和与之协调的周边环境,该校的教学环境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2.2.5项目建设是都昌一中自身发展的需要

都昌一中创建于1931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教风学风纯朴、学校管理严谨、读书氛围十分浓郁的学校。多年来,望江中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求真务实,大胆创新,从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已初步形成了必修课与选修课、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宗旨,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已逐步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办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日益先进,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为都昌县乃至安庆市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广泛的赞誉。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都昌一中现有的教学条件与日益扩大的教育需求存在着以下矛盾:一是校园面积过小,生均占有的活动空间不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由于教室数量少,班级学生容量大(平均每班超过80人),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又相对匮乏,不利于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三是教师办公室及生活用房紧缺,难以为广大教职工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为此,都昌一中领导依靠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充分利用各方力量,通过划拨土地建设新校区,适应了学校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

第3章 教育需求分析

3.1社会发展层次分析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困难,经济运行总体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改善,国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2010年,国民经济稳步健康增长,据统计,今年1~9月全县生产总值达29亿元,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亿元,增长34%;全县财政总收入3.7亿元,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4家,实现工业增加值8亿元,增长30%,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2亿元,增长39%;全县实际利用外资3685万美元,增长39%,外贸出口3165万美元,增长365%。财税收入大幅增长,实现全年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近几年来,在县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年年增长;同时,县委、县政府积极多方面筹集教育资金,不断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

因此,在都昌县的现行经济财政状况下,通过财政资金支持、银行稳健贷款、以及社会各界和海外同胞的大力支持,“都昌一中新校区建设”项目是可以实现的。

在都昌县高中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情况下,“都昌一中新校区建设”项目是关系到全县广大学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民心工程”福系千户千载。“新校区建设”项目完成后,将极大地促进都昌县高中教育的普及和整体教育环境的提高。从长远来说,教育是关系到经济现代化全局的核心环节,教育的发展可以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形成良好的社会精神生活环境,增强都昌县的发展后续力。

3.1招生对象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一中是目前全县所保留的唯一一所完全中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招生范围面向全县,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招生对象也会扩大至周边县(区)。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为初中毕业生,由于县城地区教育的需要,学校也招收一批小学毕业生。学校计划新校区建成后将老校区改为初中部,使学校成为一所综合性的省级示范中学,以满足广大人民对教育的需求。

3.2生源分析

2000年至今,都昌县初中毕业生的本县普高升学率、普职升学比例总体呈增长的趋势,个别年份有浮动现象,从2000年开始,人们对高中段教育的需求逐渐由职高向普高转换,普高升学率增长较为明显,近几年普高学校的入学人数较为稳定,可见都昌县普高教育的发展逐渐成熟,已经普遍形成了对普高教育的认可。

随着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预计初中毕业生要求接收高一级教育的人数也随城镇水平提高而增长,这显示项目生源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外,普高教育资源的扩充和提高可以降低准入门槛,充分满足都昌县生源对普高教育的需求,释放普通高中学校的生源空间。

3.3师资配备

都昌一中现有专任教师179人,其中高级教师40人,一级教师87。近几年,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全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二百余篇,有多人在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还会每年从师范院校招收部分应届优秀毕业生,从县内外其它中学吸纳有一定教学成果的优秀教师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全能够满足项目运营需求。

第四章 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

4.1项目场址

都昌一中扩建新校区位于都昌县城滨水西区,原码头旁。都昌县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确定了本项目用地以划拨的形式用于都昌一中建设。

4.2建设条件

4.2.1自然条件

1)气候

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且受鄱阳湖大水体影响,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结冰期短、无霜期长,春秋季短、夏冬季长。据气象记录,春季始日平均出现在324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春季的开始),持续约65天。夏季始日平均出现在528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的初日为夏季的始日),持续约119天。秋季始日平均出现在924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的终日后一天为秋季的始日),持续约59天。冬季始日平均出现在1122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终日后一日为冬季的始日),持续约122天。冬春之交常遭寒潮侵袭,天气冷暖多变、阴晴不定;春夏之交受冷暖气团交替控制,梅雨连绵,终日阴霾;夏秋之交副高居久不退,天气晴热,干旱少雨;秋冬之时,北方冷空气强烈南侵,气温骤降、霜冻地寒。

气候要素:1、气温:年际平均气温为17.1℃,变化幅度在16—17℃之间。气温日较差为7.1℃。1月最冷,平均气温4.4,7月最热,平均气温29.3℃。累年各月平均值顺序为:4.4℃、6.0℃、10.7℃、16.5℃、21.5℃、25.4℃、29.3℃、29.1℃、24.6℃、18.9℃、12.6℃、6.8℃。2、积温:年平均≥℃的活动积温为5800—6500℃。3、地温:年平均地表温度19.5℃。4、无霜期、无霜冻期:累年平均无霜期261天,无霜期最长300天,最短227天。全年平均无霜冻期271天,最长可达300天,最短239天。5、日照:累年平均日照时数2076.3小时,日照率47%6、降水:1952—1958年累年降水量1728.28毫米,1959—1989年累年平均降水量1391.5毫米。7、蒸发量及干燥度:累年平均蒸发量为1572.5毫米。累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相对湿度78%,干燥度1.27

主要灾害性天气和自然灾害有:春寒、小满寒、风雹、梅雨、伏秋旱、烂秋、寒露风;水灾、旱灾、风雹灾、病虫灾。其它如低温冰冻雪灾、瘟疫、地震等灾害,一般出现频率低,成灾面积小,损失较轻。

 2)地形、地貌及水

地貌以丘陵和滨湖平原为主,且水域宽阔,局部有低山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并以大港到汪墩褶皱隆起带为轴心,向西北和南东两个方向倾斜。境内最高点为北东部的三尖源,海拔647.3米,滨湖区海拔最低处仅10米。自东北向西南呈低山、高丘、低丘、平原、湖区的变势。都昌水系发达,河港纵横,共有大小河港39条,总长359.6公里。按其流向,大致可分为大港、大西湖、新妙湖、大输湖、大沔池、洲家湖、团子口七大水系。

3)工程地质

项目场地地基岩土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黄褐色,松散,层厚0.2~4.0m不等,工程地质条件差;粉质粘土,灰黑、灰、黄褐色,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塑状态,工程地质条件很差;粉质粘土,黄褐色,层厚0.3~5.5m,软~可塑状态,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粉质粘土,黄褐色,局部砖红色,饱和,硬塑状态,局部坚硬,分布较稳定,为中等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条件好;碎石土,黄褐色,密实状态,碎石为卵石,间充填粉质粘土,偶夹砾砂,工程地质条件好。

4.2.2区位和交通

都昌一中新校区位于都昌县城,都昌县位于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畔,东界黄金山、银宝湖、上岸东洲,与鄱阳县交壤;南界下岸洲、下山、南岸洲、蚕豆洲,与鄱阳、余干、南昌、新建4县接壤;西界松门山、西长河,与永修、星子2县隔水相邻;北界屏峰河、芦塘涧,武山鹅公凸,卸衣岭、双尖山,与湖口、彭泽2县毗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4.2.3工程用水用电条件

都昌县自来水公司可保证项目用水要求,管径为100mm的新校区专用自来水管已安装到位;10kv高压输电线路已架设至场地,学校专用的变电设备也配置到位。水电条件满足建设运营需要。

4.2.4建材供应条件

都昌县建材资源丰富,各类建材厂家众多,项目建设所需的砂子、石料、砖、木材等均由当地建材厂家提供,钢材、水泥由各生产厂家驻县城供货商定点供应。项目的建筑材料来源充足。

4.2.5社会环境条件

《九江市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十五期间,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不断扩大普高招生规模。要使十五期间普通高中的数量由现在的74所,调整到66所,办学规模则由现在平均不足18个班,到2005年达到校均36个班的规模。要努力创办好1~2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和3~5所省级示范高中。并使县镇以上地区全部普及高中教育。这些都为都昌一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都昌县委、县政府和职能部门对都昌一中扩建新校区工程非常重视,采用划拨方式给予建设用地,并在建设用地规划、行政规费减免、资金筹集等方面给予大量优惠政策。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

5.1建设规模

 根据学校教学和后勤服务需要,都昌一中扩建新校区工程共建设三大基本功能区: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主要建设三大功能区的各种建筑物以及运动场,相应配套的道路、广场、给排水、供配电、绿化等工程。项目总占地面积120亩,总建筑面积38650m2。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详见表1-1

1-1 都昌一中新校区建设工程内容一览表

5.2建设方案

5.2.1总体规划设计

1)设计依据

甲方提供的道路红线及现状地形图等。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以及现行的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等。

2)工程概述

工程性质:都昌一中扩建工程是为了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新校园将成为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高中寄宿制中学。主要建设内容有:教学楼、科技电教楼、图书馆、、综合办公楼、食堂礼堂、学生宿舍、后勤用房等。

基地现状:新校址位于原望江县化肥厂用地,合计约120亩。地块地形的总趋势为北高南低,基地内无古树、古墓等文物。

工程规模:都昌一中新校园建成后将达到占地120亩,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60个班约3000人的规模。

3)规划指导思想

21世纪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教育的重点由注重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转向素质教育,转向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一转变是我们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依托学校悠长的历史文化渊源,根据地形及功能分区,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有机组织建筑空间布局,使建筑与绿化环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人文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校园环境。

坚持可持续开发的思想,一次规划滚动发展,将学校建筑的工程建设变为城市发展进步的积极要素。

注重校园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为师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交往聚合场所和活动空间。校园的室外空间中有广场,有庭院,有连廊,建筑空间内外沟通,各种宜人的大小空间环境遍及校内,以利师生教学相长、陶冶情操。

建筑造型上突出时代感,着重表现历史与现代的结合。形体组合上体现历史文化及地方特色,使建筑个性鲜明,富有校园气息。

4)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7.3公顷

总建筑面积 38650m2

容积率 0.54

建筑覆盖率 13.7

体育场地 22000m2

绿化面积 20000m2

绿化率 30.7

生活用房

学生宿舍 11050m2

学生食堂 3000m2 小计 14050m2

教学区

教学楼 7200m2 小计 7200m2

教学辅助用房

科技电教楼 5600m2

图书馆 3600m2 小计 9200m2

其他

行政办公 3200m2

配套建筑物 2000m2

教工宿舍 3000m2 小计 8200m2

5)功能分区

本校园可分为三大基本功能区,即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由于基地的形状不够规整,有近三分之一的用地地势较低,用做体育场地。主要的三大基本功能区顺着基地的南北方向展开:教学区居北侧,学生生活区在基地的西南侧,体育活动区在校园的南侧,三大区以教学区为中心,犄角相依,动静有隔,有分有连,疏密相间。通过空间群体、道路、轴线的呼应和控制,使校园各个组成部分从功能到形式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塑造出浑然一体的空间环境。

本校园总体布局中有东西、南北二条控制轴线暗含其中,一条谓之生态轴线,一条谓之人文轴线。

A都昌一中历史悠久,文脉绵延,故我们在校园总体布置时安排了一条南北向的人文轴线,它由入口广场开始,经教学区,再到中心广场。这条轴线由北向南贯通整个教学区,并与两条东西向生态轴线相汇,形成清晰的空间结构骨架,网状轴线在这二百余米内充分展现的是望江中学的欣欣向荣。穿过教学区轴线直趋体育活动区。礼堂的现代大空间的暴露结构和浪漫夸张的造型充分展示了高科技的魅力,喻示着都昌一中的未来将更加辉煌,更加腾飞。

B与南北人文轴线相辅相成的是一条东西生态轴线,它由贯穿教学区的主轴线向西北呼应学生生活区宿舍,联系起了从早到晚的学校生活

  C时间和空间形成了宇宙,东西、南北交汇轴线支起了望江中学新校园总体的布置的骨架,中心广场保证了这二根轴线的穿透性,二轴交汇处的区域便是整个校园的核心区,由景观绿化广场、主题雕塑等建筑形成的围合空间构成,便于充分展示现今都昌一中一代骄子的风采。

6)交通组织

  出入口:本校区现仅北侧有规划道路。因此,将主入口设置在北面,斜向面入口的主干道。主入口设计为入口广场,加以景观布置。学校东西分别有一出入口,该出入口主要为教师生活区和学生生活区所设。将来校园的南侧再设有一辅助出入口,此入口主要为后勤物资进出所设,可保证校园内良好的文静气氛不被污染。

道路结构:本校采用以围绕教学区核心的环状路为基本骨架的道路结构,主路宽7米。

停车:主入口、行政办公楼和后勤服务用房分别有停车场地。全校师生的自行车集中停放在校园绿化遮蔽的停车棚中。

7)广场与绿地规划

广场和绿地是本校区整体规划的重要因素。校区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不同性质的广场和绿地。此类广场和绿化不仅形成不同的景观环境,影响着人们对整个学校的印象,并且还起着组织师生日常教学和生活的作用。

广场,本校园较大的广场有:

A、入口广场:由主干道进来便是由大门、雕塑、铺地、道路、绿地构成的入口广场。该广场南北长近40米,东西宽70米。入口广场入口的中轴线和大门的交点为中心向基地的边缘扩散,气势大气,效果磅礴,同时也是生态化隔离城市干扰的有效手段。入口广场也是校园举行小型仪式的场所。在高起的平台上人们可以纵览过去和今天(入口广场和教学区建筑)的景观点。

B、教学区中心广场:从入口广场向北的生态园林景观轴与东西向的人文轴相交处形成一个教学区中心广场,该广场平整、开阔,以硬质铺装为要素,组织人流集散并诱导行为及视线的空间转换。

①绿地

本校园富有特色的绿地有:

A、入口广场绿地,该处绿地以小块草坪、水面、小品配合广场建筑形成,其中在广场的两侧种植高大、茂密乔木,以隐蔽外部干扰;

B、教学区中心广场绿地,该绿地以草坪为主,形成开阔视野;

C、学生生活区入口以草坪为主,结合少量硬地,适宜尺度形成能够吸引学生停留活动、创造高雅学生生活社区气氛的富于景观特色的绿化;

D、运动场与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亦布置多处尺度不等的绿地,这些绿地不仅起到阻隔动静之功能还有人流集散,突出建筑形体之用。

8)消防设计

学校内所有建筑物均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每个功能区之间相互独立,均有消防道环绕。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间距满足消防要求,室外消火栓间距小于120米,室内按要求设有消火栓。

建筑内部设双向疏散通道,在数量、疏散间距、疏散宽度上均满足建筑防火要求。

9)环保及环卫

整个校园基地上除建筑及硬地广场外均植以树木草坪,既绿化环境又是隔噪调温防尘的措施。

排水系统中,厨房排水,粪便污水均经过化粪池沉淀处理后,与洗涤废水合并达到市政排放要求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教学楼和宿舍朝向、采光、日照、通风条件优良。窗地比大于1/6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大于2小时。

食堂、厨房等后勤服务楼位于校园教学区西侧一隅,远离教学区,且处在下风向,避免了污水、废弃物、烟气对校园的影响。

5.2.2建筑设计

1)教学区建筑群体

本设计通过廊道将教学区主体建筑组合为一体,从而使教学区活动联系便捷。就教学区的建筑总体而言,其特点有:

建筑整体感强,交通流线明晰;

办公按功能分区布置,联系便捷;

教学楼按年级独立成团,易于管理;

专业教室自成一体,维护人员控制统一;

公共空间丰富,层次分明,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教学楼布置成围合式,均为五层,每幢拥有20间普通教室,和相应的卫生、疏散设施。

物理、化学、生物、劳技等专业教室集中布置在科教楼中,该楼六层,作为整个教学区建筑的活跃元素,专业教室的安排考虑到时代的飞速发展,设置了微机、语言教室,但除底层教室管线功能要求较高外,其余教室强调通用性,以利于校方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

办公楼包括行政办公和教学办公两个部分。教学办公设置在教学楼组团中。校级领导和重要职能部门办公用房,以及教学办公布置在南翼,可获得良好的采光,并设有独立对外的出入口。

美术、音乐教室可布置在科教楼中,位于圆形报告厅的北侧,符合专业教室的特定要求。

图书馆位于科教楼南端。与科教楼相互辉映,并围合了一个小型的文化广场,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楼内南侧布置师生开架阅览室,光线充足,景观优美;北侧布置书库、演播中心、视听室和阶梯教室;两者之间通过可中庭和回廊相连。报告厅设置在图书馆中,相对独立。

教学区建筑立面充分体现现代感和文化内涵,色彩与材料以深色石材和砖为主,辅以白色点缀。屋顶为蓝灰色。其他辅助教学用房为平顶和现代感很强的风格以示变化,丰富校园空间。

教学区建筑群体中有大量公共空间,包括室内公共空间如连廊,室外公共空间如教学楼之间的院落等,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课余休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2)生活区

宿舍

本校的学生宿舍按校园全部建成后有25003000人全部寄宿考虑,其中三栋学生宿舍楼位于生活区北部,另二栋位于生活区西南部、食堂之西。宿舍平面采用双人床,8人一间,16人一套标准单元。双面廊方式组合,宿舍全部南北向,采光、通风优良。在生活区的东南角另有一组二幢单身教师宿舍。采用一厅一卧一卫一厨的户型结构,可二人合住一套。该宿舍在布置形式兼顾居家和集体宿舍二种特点,并留有将来改造成某固定模式的余地。

②食堂与礼堂

食堂与礼堂层数为三层,建筑力求简洁、朴素大方,部分构件为与其他建筑呼应,做了些符号,屋顶采用流畅的曲面板与金属杆件组合,形成了整个生活区的活跃元素,立面分隔与开窗与学生公寓取得呼应。

3)其它

校园内还有看台、门卫值班室及其它设备用房等建筑。主要按以下说明进行设计。

该类建筑将在满足自身功能的前提,依附校园建筑群体形象。成为整个校园空白环境中心的一部分。

看台下的净空将用于体育服务设施。

5.2.3结构设计

1)执行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基本参数

基本风压:W0=0.35KN/m2,基本雪压:S0=0.4KN/m2

抗震设防烈度:6度;

框架抗震等级:三级;

 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建筑物类别:丙类;

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50年。

3)结构型式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工程主体采用框架结构,墙体采用200厚非承重粘土空心砖填充。

4)基础型式

 根据结构型式,结合场址工程地质状况,建筑物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和人工挖孔桩基础,其持力层为黄褐色粉质粘土混铁锰结核。具体选择是教学楼、部分学生宿舍楼、综合办公楼、教师住宅楼因上部软弱土层较厚,且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大型设备不易施工,故采用人工挖孔桩。其余建筑物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5.2.4给、排水及消防

1)给排水

①执行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本)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97修订本)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6)(97修订本)

②给水

项目给水水源由县城的市政供水管网供给,校区内供水干管直径为100mm,生活给水管道采用给水聚丙烯(PP-R)管。

排水

雨水通过雨水管收集直接排至校园内雨水总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排入校园内污水处理总管网,然后由校区雨水及污水总管网直接排入市政雨水和排污管网。

2)消防

项目消防系统采用与生活用水系统合并使用的消防给水系统,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L/S,同时使用的水枪支数为2支。室内消火栓应每层均设,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地点,栓口离地面高度1.1米,其出水方向向下。室外消防给水管道与市政管道连接成环状,建筑物内的消防竖管在屋面各自连接成环状管网。消防给水管道采用给水铸铁管,胶圈接口。室外消防用水由市政消火栓供给。

5.2.5供配电

1)执行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修订本)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2)电源

电源由供电系统将10KV高压线架至校园变配电室。进户导线采用W220.6/1KV铠装电力电缆地下直埋引至室内配电间,电压为380/220V

(三)线路

本工程室内配电线路采用暗敷,配电干线采用W0.6/1KV电力电缆沿电缆井内电缆桥架敷设及BV0.3/0.5KV铜芯电线穿钢管保护地下暗敷引进各照明配电箱,各照明分支线路导线采用BV0.3/0.5KV塑料铜芯线穿钢管暗敷。

(四)负荷等级

根据负荷性质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程度,校内建筑内的消防用电系统用电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

(五)照明

本工程除男、女厕所及楼梯间、走道采用白炽灯照明外,其余房间均采用日光灯照明。在疏散楼梯间、公共出入口等处设置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标志灯。

(六)防雷及接地

建筑物屋顶设避雷带以防直击雷,引下线利用框架柱内二根主筋,要求由下至上,牢固焊接,避雷接地利用基础内所有金属构件,要求金属构件焊成一体,以形成一个封闭的金属网。电力装置室外接地采用40×4扁钢,埋深-0.8mR4欧姆;引入室内的接地线采用Φ10圆钢引进电缆井及一层各照明配电箱。报警设备室外接地装置采用40×4扁钢,埋深-0.8mR4欧姆,引入室内的接地线采用BX-25铜芯电线穿UPVC25管保护,地下暗敷引入报警控制屏。

(七)消防

消防用电设备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保证火灾发生切断生产生活用电时,消防用电正常。疏散指示标志采用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疏散指示灯的照度不低于0.5LX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节能节水

6.1环境保护

6.1.1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件》国务院令253号;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4、《开发建设活动环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838-2002);

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6.1.2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建成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但须注意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文明卫生。

1、施工期废气污染控制措施:

1)施工期间的料堆、土堆等应加防起尘的措施,挖出的土壤等固体废弃物应及时清运,运输车辆要采用防止散落和尘土飞扬的措施;工地周围用围墙或防护板围护,减少工地扬尘对环境的影响;(2)保持出入口的路面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车轮滚动引起的扬尘。并尽量减缓行驶速度;(3)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其环保素质,提倡文明施工。

2、施工期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1)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对各施工阶段噪声限值的要求。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高噪声施工尽可能安排在昼间时段,如需夜间施工,须提前向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请,或批准后方可在指定日期内进行;(2)将施工现场的固定噪声源,如搅拌机(车)、临时加工车间、建筑料场等相对集中,并尽可能布置于远离周边声敏感点处;(3)工地周围设立围护;(4)规定运输车辆出入路线,尽量避开居民区。

3、施工废水、建筑垃圾污染控制措施:

1)施工期工地废弃物应指定地点堆放并及时组织清运,以避免大雨时被地面径流冲入下水道,流入水体;(2)施工现场要严格规定排水去向,或安排简易排水管道,严禁污水遍地横流;(3)严禁将施工泥浆排入下水道,以免引起排水不畅而导致周围地区积水内涝。

4、施工期清洁生产与综合污染防治对策:

1)用先进的施工技术;(2)加强施工管理;(3)采用预制装配施工方案;(4)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5)采用优质、环保型的工程材料。在施工时,积极采用这5种对策,可将施工造成的影响减少并限定到较小范围内。

6.2节能、节水

6.2.1节能、节水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严格执行节能技术规定,努力做到合理使用资源。

2)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严禁采用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已淘汰的落后的工艺和设备。

6.2.2节能措施

1)在规划中引进生态环保设计理念,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及环境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利用太阳能减少非可循环利用能源的消耗。

2)设计时,在保证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供水、供电线路,减少线路能耗损失。

3)建筑设计尽量采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以减少采光、暖通耗能。

4)根据建筑功能要求,积极采用节能材料。照明灯具采用高效节能灯,电气设备造型,应本着节约能源、减少设备用房面积进行优选。

6.2.3节水措施

1)积极开展节约水资源的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2)安装工程实施中保证给排水线路工程质量,防止跑、冒、滴、漏等。

3)所有单元均安装计量表,便于管理和考核。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7.1项目组织

都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本项目建设,成立了都昌中学扩建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和监督。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解决日常建设中的相关问题。都昌一中也已专门成立了新校园扩建领导小组,抽调专人负责项目建设的具体工作,以保证项目按时运营。

7.2项目管理

7.2.1项目实施管理

工程设计、建设、监理等均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进行招标。签订设计、建筑施工等合同,严格监督工程质量和检验设备质量,使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7.2.2项目财务管理

设立项目专用帐户,专款专用。做好工程预决算,做到手续齐全,收支账目相符,精打细算,节约项目投资。

7.2.3项目的管理职责

1)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按上级有关要求,积极落实各项工作;

协调部门间工作关系;

考察、评审、督促本项目建设方案;

制定项目指导原则和项目相关政策;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项目目标。

2)项目建设办公室职责

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制定和修改项目培训、项目管理、项目财务信息管理计划。

根据领导小组指示,协调各方关系。

组织实施管理各类项目业务会议,安排项目土建工程实施、设备采购、合同签订、财务结算。

组织实施各类调查和经常性项目检查、监督,组织和安排评估和评价。

7.3项目监督

项目监督与评价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由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1)监督与评价组织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成立项目监督评价管理小组,由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中计委、教育局、财政局、建设局等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按照项目所确定的目标、实施方案、实施计划、管理制度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监督与评价。

2)监督方式

监督方式为经常性监督和阶段性监督。

①经常性监督

经常性监督即对项目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如项目建设实施计划的落实情况,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建设工程施工进度及质量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阶段性监督

阶段性监督即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如项目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配套资金的落实,设备质量检验与安装质量验收等。对项目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和完善。

监督频率

项目监督评价管理小组对项目监督安排如下:经常性监督,每月一次;阶段性监督,每季度一次。特殊情况,随时组织监督。

④监督报告

项目监督评价管理小组对阶段性监督检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交监督报告。内容包括项目的阶段性进度,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实施计划的不足之处及修改建议等。实施进度和计划完成情况以表格形式反映,表格应包括计划量、完成量和未完成的主要原因等。

7.4项目评价

1)评价目的

评价目的是向上级领导部门提供项目建设信息,以便总结经验,进一步改进县级教育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评价内容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与管理,改善教育设施和装备。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评价方式

利用项目单位和建筑施工单位的日常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及实地考察作出评价。

4)评价时间及人员

评价时间:项目建设初期进行一次基本调查,为项目评价准备基准期资料,设定评价内容和标准。项目运营一年后依据评价内容和标准进行终期评价,提出评价报告,上报有关领导部门。

评价人员: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有关成员、项目各行业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5)项目社会效益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

详见有关章节。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本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自20101月至201212月,时间为24个月,建设工期14个月。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1)成立都昌县扩建领导小组,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及报批立项;

220104~201011月,土地征迁及规划编制;

3201011~20111月,可研报告编制及报批;

420111~20112月,施工图设计及审查批准;

520113月,施工招标;

620114~20125月,房屋建筑及配套设施施工;

720124~20127月,室外道路及绿化工程;

820128~201212月,工程收尾及竣工验收。

第九章 工程招投标

9.1概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本项目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等均采取招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九号令,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程招标内容。

9.2发包方式

承包方式有总承包和单项工作内容承包二种,相应的发包方式也有两种。本项目发包方式根据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分别采取单项工作内容发包方式。

9.3招标组织形式

 招标的组织形式有自行招标和委托招标两种形式。本项目业主拟委托具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招标。

9.4招标方式

招标方式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二种类型。由于本项目拟采用单项工作内容发包方式,针对不同的单项工程所采取的招标方式如下:勘察设计拟采用邀请招标或直接委托方式。建筑安装工程及工程监理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1估算依据及说明

建筑工程费参照2010年《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江西省单位估价表》及当地类似工程造价指标估算。

安装工程费根据工程方案参照2010年《全国统一安装工程基础定额江西省综合估价表》及当地类似工程造价指标进行估算。

 设备仪器按项目建设单位的报价予以估列。

10.2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6040万元。各项工程费用详见表《建设投资估算表》。

建设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10.3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估算6040万元,资金筹措如下:

1、学校自筹建设资金254万元,县政府承诺在项目建设期内从财政资金中拨付2600万元,两项合计共有资金2854万元。

2、申请银行贷款3000万元,建设期利息186万元,合计3186万元。

3、项目建设期1年,建设资金按各年50%的比例投入。

第十一章 财务评价

11.1评价依据及说明

财务评价按国家计委、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进行编制。

项目建设期2年,正常经营期为13年,经济计算期为15年,本项目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务内部基准收益率为7%(高于银行长期借款年利率)。

11.2运营收入估算

都昌一中建成运营的收入主要有以下部分组成:

1)学校是社会事业项目,望江县财政每年定额拨款380万元。

2)按国家规定的学费收取标准,正常年份学费、住宿费等收入为2059万元。收入详见辅助报表5《收入估算表》。

11.3运营成本估算

学校运营期间成本费用由下列构成:

1)外购教学器材费:包括教学器材、图书资料费等各项费用,正常年份为435万元;

2)外购燃料动力:学校所需水、电、燃料等费用,正常年份为50万元;

3)工资福利费:包括教职员工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费用、外聘教师工资等,正常年份为790万元;

4)修理费:每年约需40万元;

5)折旧费:建筑物按25年折旧,残值率取5%,设备按15年折旧,残值率取5%,详见辅助报表45《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

6)摊销费:无形资产按10年摊销,递延资产按5年摊销;详见辅助报表46《无形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

7)财务费用:银行贷款利息按年初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

8)其他费用:包括办公费用、差旅费、邮电、印刷等费用,正常年份265万元。

总成本费用详见辅助报表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1.4利润及分配

计算期各年利润详见基本报表2《损益表》。

11.5评价指标

通过对基本报表1《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基本报表2《损益表》的计算,得出下列评价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11.38%

财务净现值(ic=7%):1786万元;

动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12.07年;

投资利润率:8.38%.

11.6偿债能力分析

本项目采取等额还本利息照付方式偿还贷款,借款偿还期(含建设期)11.42年,运营期间各年偿债覆盖率大于1,项目有偿债能力。详见辅助报表6《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

11.7不确定分析

现对学校的学费收入和建设投资分别作增加和减少5%的单因素变化的敏感性分析,财务内部收益率变化详见下表。

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的敏感性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费收入的变化对项目效益的影响最大,建设投资影响次之,但均高于基准收益率7%。说明本项目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11.8财务评价结论

通过以上财务分析,项目所得税前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1.38%,大于7%的基准收益率,财务净现值(ic=7%)为1786万元,大于零。动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12.07年,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通过敏感性分析,项目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第十二章 社会评价

都昌一中教学楼建设项目为教育设施项目,是以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为目的的社会事业项目。也就是说该项目是为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服务的,是以创造社会效益为主的非生产性建设项目。本章对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侧重于社会评价。

12.1项目社会评价的目标和内容

我国作为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中心任务是使人民得到最大的实惠,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公有制为主的所有制体制决定了我国政府目标与全民目标的一致性,也决定了社会通用的行为规范的全民性。这就要求项目社会评价的目标,从根本上说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满足。社会事业项目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应是评价项目满足各种社会发展目标的程度。由于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对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因此本项目社会评价中重点是评价项目建设对当经济发展、收入分配、人口政策、就业等目标的贡献。

12.2项目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近几年来,都昌县各项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适度快速增长。但是,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究其原因,除工业基础薄弱外,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新的经济增长点较少,科学技术比较落后,财政增长乏力,农民收入增长不快等。其中科技人才短缺,高素质人才不足,社会人口文化水平低,是制约都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都昌县规划十二五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8.5%。这就要求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和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都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及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现有初中毕业生生源,都昌县教育事业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到201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60%以上,到2020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0%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新增劳动力人口普遍接受12年以上教育。本项目实施可大大缓解都昌县高中教学基础设施欠缺的压力,有利于促进全县高中教育稳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加快为国家和本地区培养人才的步伐,从外部环境上实现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12.3项目对收入分配目标的贡献

“效率公平是我国经济政策的两大目标,公共事业项目由于其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因而向全体居民提供公共消费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均等化分配。教育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收入分配,有利于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由于受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着极高的相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所得收入越多,因而教育的普及必将促进社会平等化,有益于社会安定团结。

都昌人民在长期教学育人和工农业生产及实践过程中得到启迪:培养一个高中生就等于消除一个贫困户。项目实施后,都昌一中每年可增收学生200人,进一步接受高中教育,提高文化科技素质,成为有用人才。从一定意义讲,也就是使城镇乡村200户家庭提高了科技文化素质。这对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乡村来说,无疑是年年增添科学种田、脱贫致富的生力军。必将加快当地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和向农业深度和广度进军的步伐,促进新阶段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12.4项目对人口政策目标的贡献

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国内外资料表明,居民受教育程度与生育子女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此外,通过教育可以普及医疗保健和卫生知识,促使人们优生优育,增强抵御各种疾病能力,延长平均寿命,提高人口素质。

项目生源绝大部分来自农村。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项目地区农村居民,尤其是贫困农村居民提高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和养儿防老等传统思想,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实现项目地区人口出生率的控制和提高人口质量的人口发展目标。

12.5项目对就业目标的贡献

我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培养体脑结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个体的根本途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使用率,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力培养和训练主要是通过教育来进行的。本项目实施后,可为受教育者今后提高劳动熟练程度,进而成为有文化的劳动者,为进一步接受高一级教育和直接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

13.1结论

1)通过研究表明,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显著特点是人才的竞争,党中央、国务院上个世纪末就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使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日趋显著。都昌一中新校区的建设是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完善扩大教学规模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该校完善办学规模和教育设施,更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2)项目建设场址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外部水、电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建设场址地质稳定,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建设条件。

3)项目的生源丰富,项目建设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项目建设规模、总平面布置、建设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实施进度安排、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是可行的。

5)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出生率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及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使用率,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都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13.2建议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结论,建议上级领导机关尽快批准项目实施,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使项目早日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外,建议项目单位在下一步工作中,一要进一步加强对规划设计方案优化;二要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财务管理的监督和检查;三要继续争取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配置好项目所需的师资力量和实验仪器等教学设施,以便项目更好地发挥功能。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