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参考教案

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参考教案

时间:2012-04-12 00:32:32    下载该word文档

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二课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参考教案

发布者:牛牛    创作者:牛牛    来源:原创    点击:91    时间:2007-09-27 15:55:28

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所分派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认识、分析和阐释美术作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教学内容

美术家的签名、自画像以及反映他们工作场景的图像材料。

教学策略

从学生对美术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教材或课程所需图片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教材、白纸和笔。

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1.图片欣赏:

前一课我们讲到,每个艺术家即使在表现同一个对象时,也会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并且还欣赏过金农的作品《月华图》。(出示图片)

2.提问:

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画《月华图》的这位艺术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口头描述对金农的想像。)

二、新授

1.思考提问:

现在我们来看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描绘。(出示金农的《自画像》)

看看跟我们想像的有什么不同?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学生讨论)

小结:美术家对自己的看法可能和我们想像的不一样。

2.作品欣赏:《拉斯科岩画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

思考:这几件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没有艺术家留下的痕迹?怎样留下来的?

进一步思考:这些作品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当时属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学生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3.作品欣赏:三幅《自画像》(丢勒、普桑、真蒂莱斯基)。

这是一组自画像。仔细观察画面,回答下列问题:

a.是正面还是侧面?男画家还是女画家?年轻还是年老?

b.你是否知道这些艺术家的相关背景?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时期?

c.画面是否暗示出创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通过什么方式来暗示的?如果没有这种暗示,那又是为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

4.完成第61页的“思考与交流”:伦勃朗的三幅自画像。

这些自画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中年以后的伦勃朗接连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济金度日的地步,自画像也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沧桑感。)

三、集体讨论

对比分析《宫娥》和《画室》。

1.画家所在的环境或场所有什么区别?

2.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

3.能否看出画家对自己职业的看法?

四、分组讨论

1.讨论和分析对象:《听琴图》、《西园雅集图》。

2.思考:

a.画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画画?

(教师讲解:在中国古代,纯粹的画家地位很低,被称为“工匠”;而文人兼画家这一身份却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总结

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例如《听琴图》,宋徽宗是一位画家,但又是一位皇帝。这件作品既体现了他对绘画的兴趣,也表明了他至高无上的身份。

活动交流

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一”,教师选出一些作品进行评议、交流。

附件:

教学资料

自画像 (法国)普桑 

这幅自画像严峻朴素,没有任何流于浮华之处。普桑神情庄重地看着我们,眼光深邃,紧闭的双唇带有在他许多作品中都可清楚地看到的坚定。在普桑自己的眼里,他不仅是一个画家,更是一个思想家。画中人物没有画家的一般特征——画笔、调色板。但在他的周围却呈几何形摆满了油画。他用这样的背景暗示自己对秩序的注重。除了我们惟一能够看到的一幅表现一个年轻女人的画作外,其他的矩形画布和房门一样都是一片空白。在黑色斗篷遮盖的身躯里,在昂起的头部,我们看到了画家的尊严和意志。画面以单一的棕灰色为主色,身后画布框架上的金黄色提亮了灰暗的画面,构图、色彩简洁,空间和浮度感觉,透过画家身体投射在身后灰色画布的阴影呈现出来。普桑(15941665),法国近代绘画之祖。画家曾对罗马废墟和郊外景色,以及古代建筑﹑希腊雕刻都加以细心研究。他喜用强烈的光线效果,色彩比拉婓尔更深沉丰富,并且具有空气的氛围感,重视形状、线条与知性。

宫娥 (西班牙)委拉斯贵支  

委拉斯贵支在晚年创作了两幅著名的作品,一是《纺纱女》,一是《宫娥》。《宫娥》一画是他任宫廷总管后忙里偷闲完成的,这幅画在1656年刚完成时题名为“国王之家”。画的是画家在画室作画时的室内一瞥:中央的小主人公——国王的女儿玛格丽塔刚进入这间画室,前来观看画家为其父王和母后画肖像。周围有宫廷侍女护拥着,背景深处有一门,光线似乎从这一扇门外透入室内。在这间显得杂乱拥挤的画室里,画家有意把入室的宫女摆成随意的位置,好像这些人物是偶然走进画面的。他在前景左侧画了一个侏儒宫女和一条卧地而坐的大狗,最右侧有一个小侏儒正伸腿去踢那条狗。左侧在小公主身旁的宫女正蹲下来给公主送上一杯水。小公主左手边的一个小宫女,手提撑裙欠身地向她请安。后面还有两个次要人物,即宫内的侍从,似乎在说着什么。画家以薄而淡的笔调表现了小公主身上那条玫瑰色撑裙,质感分明,颜色鲜艳。金黄色的头发衬托出她的嫩脸上几根淡淡的青筋。她似乎先看了看画面,然后再侧过脸来瞧瞧画外远处被画的父母亲。我们从背景墙上挂着的那面镜子里看到了国王与王后的上半身影子。画家本人也入了画,他站在大画布前,整个大半身被画得很清楚。几双眼睛的视线都投向画外,使观者产生了联想,从而也扩大了绘画的空间。再从色彩处理与明暗表现上看,画上的背景阴暗部分是灰褐色。后面进入强光的敞门处,用的是象牙白。这使画面中景的小公主的头发与裙服受到光照,有利于画家把大撑裙的丝织品的质感与细巧的做工明显地展现出来。她身旁两个宫娥的衣着颜色较暗淡,左边是青灰色,右边变为鼠灰色,而靠近前景的那条狗是富有暖意的赭黄色,其他人物,由于屋内光线不足,都是暗黄或暗绿色。凡承受光线的地方,色调稍亮些,银灰色随环境而出现。因此,全画仍以小公主身上的颜色为中心。画家身上的色彩最深,其余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在这画上,据史料所载,所有形象都是真实人物,没有一个虚构的形象。即是说,这是一幅多人物的情节性的肖像画。不管怎样,委拉斯贵支是以现实生活为原型来概括处理这个场面的,充分显示了这位现实主义大画家的写实功力。又据史料所述,右边那个女侏儒名叫马利·巴波拉,她板着脸,神情怪异。这个形象在画面整体上具有不和谐情调,让人在欣赏全画时产生一种视觉不快,这也许正是画家的用意所在。他画过多幅宫内侏儒肖像。他经常在宫内见到,却并不熟视无睹,他不愿在珠光宝气的豪华生活中抹去这一块阴影。至少,画家感觉到人的尊严在这里受到嘲讽。委拉斯贵支充分运用了粉红、银灰、娇嫩的柠檬黄和宝石般的翠绿色,使之交织合成为一首宫内色彩交响曲。他不用强烈的明暗对比,而是让光线均匀地铺满各个人物身上。

自画像 (荷兰)伦勃朗

在伦勃朗的全部肖像画中,自画像要占很重要的地位,其数量之多在历史上所有油画家中,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就现藏世界各地博物馆的他的自画像来看,据不完全统计也有90幅左右,其中60幅是油画,20幅是铜版画,10幅是素描自画像。按其后来的遭遇以及他变卖家产等情况看,很可能还有散失在私人手里的自画像作品。有一位理论家计算过,他每年平均画两幅自画像,那么,总数要在百来幅以上。他的自画像不仅数量多,艺术质量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尤其在他的后半生,现实生活的磨砺使他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在60年代前后,他的自画像有鲜明的个性表现了。画家很注意脸部的内在气质,观者可以从中发现一种潜在的内心语言。伦勃朗的大量自画像是这位巨匠的艺术一生的镜子,人们从不同时期的他的自画像上,看到了他精神世界的精微变化,而他在自画像上展现的油画技术也确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自画像 (德国)丢勒

1500,是丢勒的绘画探索的转折时期,在这以前,无论画肖像还是祭坛画,他所热烈追求的是真实;而从这时起,他开始把探索的目标放在造型的规律上。这幅《自画像》可以说就是这种科学探索的最初成果的体现。在这幅木板《自画像》上,不同于他早期的作品。这里略去了所有背景和细节,他不想以突出局部细节来吸引观者的注意力。肖像的姿势不偏不倚地呈三角形正面展现,构图为半身像形式,每一部分都细致地描绘,以钻研物体在一定空间的光感现象,力求形象具概括性、条理性,连被画者的内心世界也都是平衡的。由于他的探索过于偏执,这里也暴露出形象的惶惑感。丢勒身上那件棕色皮领上衣是充满着质感的;他那长长的卷发被一绺一绺地披散在头部四周,显然,他在注意每一绺头发的空间位置,它的厚度与它的高光点。这里只有科学分析与试验,包括那只正在拨弄衣领上的毛皮的右手,其观察之细密,连手的震颤都画出来了。作为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大师,丢勒一生的可贵处,在于他从不满足已获得的知识的探索精神,不管是技巧还是哲理,不断地去发现规律,这是人生进取的重要之路。

听琴图 (宋代)赵佶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宋神宗赵顼第八子。赵佶的人物画,追随唐人,笔法工整细润,设色鲜丽明净。《听琴图》为其存世作品之一,画面正中为一株枝叶扶疏、势如虬龙的长松,凌霄盘旋而上,花朵一一可数,翠竹数竿,摇曳其侧。松阴下,木几香炉,云烟缭绕,一人黄冠缁服,正襟危坐,抚弄琴弦,全神贯注,风神飘逸。在其前方,二人朝服纱帽,左右对坐,凝神恭听。朱袍者低首执扇,身体向后倚斜,右手反支墩上,如痴如醉。绿裳者双手随意地放于膝上,身体微微前倾,仰首谛听,思接天地。旁边有一侍童,拱手伫立,似乎也被这美妙的琴声吸引。据《西清札记》考证,弹琴者为赵佶本人,穿红衣的则是蔡京。画面左下角有赵佶花押,钤有“宣和”、“政和”诸玺印。上部有蔡京题诗:“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弘一弄中。”此图主题突出,构图完美,以高耸的苍松、盛开的凌霄以及鼎炉为背景,加强了琴韵的氛围,烘托出静谧幽雅之美,令人感受到弦外之音、象外之象。

自画像 (清代)金农 

金农(16871763),号冬心先生,浙江仁和(杭州)人。少年时与杭世骏、厉鹗、丁敬同窗共读,后遍游齐、鲁、赵、粤等地名山大川,胸襟、眼界大开,所作诗文书画气概不凡。金农居扬州卖画时间最久,其艺术创作也居于“八怪”之首。金农50岁方正式作画,由于他博学多才、修养全面,又精于书法篆刻,长于鉴定,平生浏览古人名迹众多,故“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习气”,金农“夙有金石文字之癖”,书法渊源汉魏六朝碑版,自创“漆书”,专用扁笔,出入于隶楷之间,方整朴拙,魄力沉雄。其画也从汉魏画像石刻中汲取精髓,寓巧于拙,舍形求神,创造出意境隽永、新奇古朴的画风。金农人物肖像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初视似十分外行,实则人物神态特征捕捉得很准确。他为人“性情逋峭,世多以迂怪目之”。《自画像》纯用白描,不着一笔背景。画中的他双目微闭,长袍及地,策杖缓行,整个形体不求比例,头大手小,“寿星式”的大脑袋,满脸长髯,后脑还斜拖一支细如牛绳的小辫,让人莞尔发笑,金农“布衣雄世”的傲世脱俗、高蹈出尘形象呼之欲出。画面典雅清丽,笔墨隽逸雅拙,从人物造型以至用笔用墨,都以意趣横生为重,不失文人画的风味。头像以白描绘成,而衣纹则施以颤笔,全画细笔与颤笔并用,凝练简洁,纯任自然。

西园雅集图 (宋代)李公麟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是宋代艺坛上最有成就的文人画家之一,山水、花卉、道释、人物、鞍马皆精,他把过去作为粉本的白描画稿,确立为白描创作,贡献极大。李公麟和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曾同是驸马王诜家的座上客,他们在王诜家里的聚会就被记录在这幅《西园雅集图》中,米芾也为此写了一篇文章。他们十几个人在王诜家的花园中饮酒、作诗、写字、画画、谈禅、论道等等。这是他们交游的第一个时期,是在苏轼被黜,离开汴梁去杭州做官以前。元丰七年(1084)苏轼因作诗遭祸,陷入险境,王诜也被株连,据说李公麟在街上遇见苏家人,就以扇遮面,因而受到人们的讥笑。李公麟和苏轼等人第二次交游是在哲宗元祐年间,那时王安石已经去世,正是旧党短期得势,而苏轼又恢复了自己的政治地位的时候,李公麟又画了第二幅《西园雅集图》。

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同文化、经济、政治因素的关系;了解创作者的自我意识在作品上的表现方式;学会把特定的视觉图式以及风格特点跟艺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的学习活动有两个,其目的是用视觉形象或想像来刻画或描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教师主要围绕视觉形象与性格特征的关系来进行引导。

活动建议一:画自画像或选择最能体现自己特点的照片。这个活动关系到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通过这一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到,我们所说的性格特点包含着很多心理和情感体验的成分,在自画像中,视觉形象的目的就是要表现这些心理和情感的成分。所谓的“像”与“不像”,不单是外貌上的,还有心理和性格上的。在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特点的自画像或肖像画作品供学生参考,领会塑造、表现性格的一些方法。

活动建议二:根据美术作品来想像美术家的性格。这里要求学生把视觉形式或风格跟美术家的个性联系起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视觉形式的意义。艺术风格的工整严格或狂放粗糙都可以看做美术家情绪和性格的一种体现,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风格即人”。学生可以根据画面的整体意境和倾向来分析和描述,也可以就某个美术家所偏爱的笔触、构图、色彩、题材等形式方面的要素来进行联想。

教学基本思路

教材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美术家究竟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教师可以通过历史的透视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跟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美术家的自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社会试图分派给艺术家一个明确的身份:工匠、杂役、职业画师、艺术家;但美术家却往往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游离于各种身份之间。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条中心线索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联系起来,层层深入地体现这条线索,并且贯彻到教材提供的两个“活动建议”当中去。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的美术作品可以分为三组,反映出美术家表现自己的不同方式:《拉斯科岩画》和《埃及墓室壁画》是通过匿名的手段来表现自我的。这几件作品年代较早,艺术家还没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并且社会也没有给予艺术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许他们过于明显地突出自己。严格说来,在这些作品创作的时期,还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艺术家”,原始时期的“艺术家”实际上是巫师,而在古埃及和中国的商周时期,“艺术家”的准确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隶。

第二组作品,是14世纪以来的一些美术家的自画像。自画像这种形式比较准确地反映出艺术家对自己的认识和角色定位。这里要提到的一个历史背景是,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的传统中,职业画家或雕塑家并不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从社会的角度看,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是为别人服务、换取报酬以养活自己的人。所以艺术家往往不愿意把自己仅仅看做一个工匠,而是负有某种文化使命的人。教材中的几幅自画像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之外,其他画家的自画像都没有用作画的工具来暗示自己的画家身份。相反,丢勒像基督,普桑像贵族,金农像隐士,而伦勃朗则把自己画成一个真实、朴素、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真蒂莱斯基的自画像稍微有点特殊,或许因为她是一个女画家。实际上,当时女画家的自画像往往也不把自己画成画家,而是画成淑女。绘画对女性来说是一种文化教养。真蒂莱斯基在自画像中突出自己的画家身份恰好是要突破人们的习惯看法,肯定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女画家,而不是以绘画来标榜自己“才艺”的女性。传说绘画是古希腊一位陶匠的女儿发明的,她的情人要出门远行,这位女子就把情人的影子画下来,从而发明了绘画。另外,按照西方的传统观念,包括绘画在内的艺术由九位“缪斯”掌管,而缪斯们都是女性。真蒂莱斯基借用了这样一些观念,使自己的画家身份跟作为“缪斯”的女神联系起来。

除此之外,真蒂莱斯基和金农都是用的侧面像,这也具有某种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正面像中,美术家可以和观众达成交流,而侧面像则似乎表明画家更愿意自行其是,因而其个性也更加孤僻和鲜明。

第三组作品是处于创作或生活场景中的美术家。在这里,美术家的工作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含义。委拉斯贵支的画室是在皇宫,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镜子里的国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这个场所的性质。画家本人是“宫廷画师”,负责记录这些人物和事件。而维米尔却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狭小的画室里描绘一位抱乐器的姑娘。跟《宫娥》相比,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地方。委拉斯贵支自画像面前那块巨大的画布表明他记录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宏伟的景象,而维米尔那块小画布则说明他更专注于普通生活的细节。

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把画家安排在文人聚会的庭院里。画画在这里不是换取报酬、维持生计的手段,而是文人之间应酬、遣兴的一种方式。这些画家本质上不是通常所说的职业画家,而是文人。宋徽宗是一位爱好文艺的皇帝,以皇帝的身份来作画,就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画家了。研究者认为,《听琴图》中最上面那位作道士打扮、抚琴的人,就是宋徽宗本人。旁边两位官员在恭敬地聆听他的琴声。左下角有宋徽宗“天下一人”的画押,虽然不能据此认为这件作品是他本人的亲笔,但这位皇帝对待绘画的态度是很明显的:他会不遗余力地支持绘画,并利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和伦理理想。

教学建议

本课中的许多内容不能单靠学生观察画面而得出结论,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讲解,或者预先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观察画面时有相对明确的方向。当然,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也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

本单元主要处理的内容是美术家的“自我”问题,这个问题分为许多层面。本课的核心是美术家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及其在绘画中的体现,教学应该扣住这个中心,以免学生在欣赏众多的美术作品之后茫然不得要领。为了把握这根线索,教师可以适当联系前一课的某些内容来组织教学,例如上课之前稍微复习一下前一课的大致内容。

美术家在历史上的地位跟目前的情况有所不同,需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美术家往往是尊重甚至崇拜的对象;他们也往往以身为艺术家而自豪。但在艺术家的实际境况和人们心目中理想化、偶像化的艺术家形象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差距。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如果需要的话,应该让他们接受这方面的知识。

实际上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高中生对社会的理解不深,往往习惯于将自己的主观想像投射到美术家身上,脱离历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自我和社会的关系。当然,没有必要灌输给他们一种完全现实主义的态度,毕竟,在艺术中,理想化是难免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美术家的伟大不在于他们的社会地位,而在于他们崇高的人格修养和精神境界。

教材中的每一幅图都具有多方面的可阐释性,在不脱离中心线索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来理解图像。尤其是拉斯科岩画上的手印,其含义至今也没有相对一致的看法。在这样一些情况下,学生对图像的解释不需要强求一致。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