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时间:2012-09-22 21:58:01    下载该word文档

序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要认识它的爆发原因及其对于中国所产生的意义,必须首先了解它爆发的大背景,即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一、中国传统社会特征: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的内聚性和统一性的社会,它主要有四大特点构成。首先是小农经济:封建社会的中国,农业是主要的经济基础,农民主要通过辛勤的田间劳动来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并承担着供养政府、军队和城市居民的重任。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封建经济,在性质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就是说,人们只生产自己需要的一切东西,并不会拿来做商品交换,跟外界很少发生联系。中国思想家老子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就是描述的这种状态。

在小农经济的状态下,土地被分割成许多小块,为了维持温饱,大部分的劳动力都被束缚在土地上,使得农业生产始终维持在精耕细作的水平上,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发生技术革命和商业革命。

官僚政治: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是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它主要靠科举制度来支撑。根据科举制度,在原则上,无论出身于哪一个阶层,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成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尽管普通百姓要参加科举,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但是它毕竟提供了一条政治上的社会流通渠道。即使考不了状元,得一个秀才或者读书识字,即可成为地方的士绅,帮助维持基层的秩序,属于底端的统治层。科举制度提供了可进可退的上下流通渠道,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的稳定,是一套有效的社会管理制度,因此尽管不断地改朝换代,这套制度依旧持续存在。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皇权合法性的辩护者。第一,它提出了天道观念,说皇权是天赋的,皇帝又是天子,是替天执掌政权,管理人世的,因此具有不可违抗的权威。第二,它提出了大一统思想,即权力应该集中到皇帝手中,而分裂也是不合法的。第三,它制定了社会的纲常伦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伦理道德规范,个人要服从家庭,家庭服从朝廷,而皇帝就像一个慈父一样管理着国家。这样,整个国家从下到上,都按照儒家规范行事,就像一个大家庭,具有很强的内聚力。

王朝循环。中国封建社会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王朝的循环。最初的帝王总会励精图治、休养生息,通过宽松的政策来换取民心,建立权威。社会发展良好,到了后期,通常是腐化堕落,捐税沉重,社会矛盾激化,各地人民起义,旧王朝被推翻。但是任何农民起义的结果,并不会引发革命,不过是更换统治者的家族,建立新的王朝罢了。即使是蒙古族和满族的入主中原,也是必须利用这一套制度维持统治,因此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评价: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使中世纪及之前的中国在技术和财富上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马可波罗游记》夸张地描述了中国的富丽堂皇,英国人李约瑟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则高度评价了中国的古代科技文明。1687年儒家经典被翻译成拉丁文在巴黎出版,1718世纪之交德国最重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论中国哲学》)深受中国影响,称赞中国的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方法。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运动者伏尔泰(《诸民族风俗论》)也十分推崇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的经济学家创始人魁奈(《中国专制制度》)提出,中国的学说值得所有国家采用为楷模。

18世纪以后,中国仍然维持原来的秩序,对比于同期的西方,中国更加保守和衰落了。

三、鸦片战争前衰落的清王朝

鸦片战争前的清王朝仍然维持着传统社会的主要特征,但是在趋势上已经处于下降的方向,王朝的统治也危机四伏:一、土地高度集中,明末李自成起义就打出了“均田”的旗号,可见土地兼并的严重性。清朝初建立时,康熙、雍正和乾隆前期有所缓和,但到乾隆中后期,这一问题再次突出,从大官僚到小地主都抢占了很多土地,地主阶级的总代表皇朝拥有数量巨大的农庄。1748年湖南巡抚杨锡绂上奏乾隆说:“近日田之归于富户者,大约十之五六。旧时有田之人,今俱为佃耕之户”。(《陈明米贵之由疏》,《皇朝经世文编》39卷,第8页。)

二、土地兼并加上人口增加(1835年达到4亿多人)、自然灾害导致了大批流民,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鸦片战争前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有两个,一是1796-1805年的白莲教起义,以“兴汉灭满”为号召,跨川、陕、鄂三个地区,人数多达几十万人。二是1831年在山东、直隶、河南兴起的天理教起义(白莲教的一支),其中林清带领一支队伍攻近紫禁城,对朝廷是很大的心理震动。

三、政治腐败:1.吏治腐败。这方面的典型莫过于乾隆时期的大臣和绅,他一个人的家财达到4亿两,相当于国家八年的财政收入。嘉庆把他扳倒之后,民间流行一种说法:“和绅跌倒,嘉庆吃饱”。就很生动地形容出来他的富裕。其实贪污不是和绅这样的个别现象,而是非常普遍的。民间还有大家熟悉的一句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见贪污在当时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2. 军备废弛。清朝为了优待所有的满族人,给他们土地,每一个人生下来就可以领一份“饷银”,并且只许其当兵或作官,不许做工经商,使旗人逐渐变成了寄生虫。到鸦片战争前,不仅八旗兵腐败不堪,绿营也失去了战斗力。八旗兵“三五成群,手提鸟笼雀架,终日闲游,甚或聚众赌博”,外省军队甚至出现了水勇不习水,骑兵没有马,武器生锈,炮台失修等严重的现象。

四、社会心理:盲目自大。社会的知识分子都视中国为“天朝上国”,看不起外来的夷狄蛮族,认为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1747年的《四库全书》还认为利马窦“所说的五大洲不过是些荒诞的奇谈”。1793年乾隆在给英王乔治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粤海关志》卷33,第8页)每次西方的使者要见皇帝请求大开通商之门,不但很费劲,而且要求三跪九叩的大礼,这在中国是很平常的,但西方人难以接受。在这种心态下,根本不可能去主动了解西方国家的情况,在战争发生后非常被动。

二、16~19世纪的欧洲

在中国仍然在封建社会里循环往复的时候,公元1500年前后,西方已经逐渐走出了中世纪,开始大规模地对外殖民扩张。自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中西方之间的空间障碍大大减弱了,于是西方的殖民者涌到中国来淘金传教,16世纪中叶,葡萄牙入侵澳门,之后西班牙也加入进来,17世纪后,荷兰、英国、法国占了上风。在1500年至18世纪中期,欧洲人把贸易扩展到世界各地,包括在远东的中国,尽管贸易量还不够大,还要受到中国一些规章制度的限制,但使欧洲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配当时的殖民地图)

1760年以后,西方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完成,美国也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同时期西方又兴起了影响深远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这使欧洲对世界的霸权在技术上成为可能,大大改变了西方面貌。到19世纪,欧洲以其强大的帝国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在世界上取得了绝对优势。(配瓦特蒸汽机图)

四、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关系

鸦片战争前,西方国家已相继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随着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扩张的势头更积极、更强劲了。

这时候的中国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实行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闭关锁国的主要内涵就是严格控制东西方之间在政治、经济、外贸和文化等方面的交往。

中国古代并不闭关:唐朝时设立市舶司管理外贸,明朝万历年间民间也有外贸活动。明朝后期倭寇猖獗,政府为了防备起见,开始实行海禁。清朝本来就属于异族入主中原,而且又有南明、郑氏政权,因此厉行海禁政策。要求沿海百姓内迁30-50里,不许船只下海。乾隆22年(1757年)之后,这个海禁政策开始主要针对西方的商人,限制中国人与西方之间的交往。

闭关锁国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一、1757年后,海路方面仅保留了广州一地作为通商口岸。二、实行公行制度。公行是一种同业公会形式的商人组织,由官方批准,通过纳税依靠封建势力垄断外贸。三、对来华商人进行种种限制。比如不能带“番妇”来广州,不能在省城乘轿子,不能雇佣中国人做杂役,不得随意外出等等。

评价:闭关锁国是一个十分消极落后的对外政策,是一种慢性自杀的政策,对国家和民族有百害而无一利。它使本来已经落后的中国无法及时地了解到西方的发展变化,取得主动权,只有被动挨打。

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大量进口中国的丝、茶、药材,而中国人对英国的纺织品并没有多少兴趣,导致英国外贸逆差,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想尽了一切办法,最终使用鸦片,以其为导火线发动了战争,其本质的就是倾销商品,进行资本主义的扩张。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