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三顾茅庐教案 新人教版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三顾茅庐教案 新人教版

时间:2019-04-06 02:22:25    下载该word文档

23 三顾茅庐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三顾茅庐》视频

刚刚所播放的小视频,正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故事——“三顾茅庐。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经千年传唱,已成佳话。然而古来君主礼贤下士的例子并不少见,为何三顾茅庐成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教学提示】

三顾茅庐的故事为何久传不衰?点出此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该故事的来龙去脉,关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导入视频资源见光盘)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三遂平妖传》等。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的喜爱,所以可观道人在《新列国志叙》中形容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选文背景: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目标导学二:梳理课文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做简要概括。

明确: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因前两次拜谒不遇,关、张二人颇为恼怒,第三次适逢诸葛亮正在午睡,于是刘备立于厅前等待。这是三顾茅庐中的第三顾。

第二部分讲诸葛亮醒后,刘备咨以天下之事并邀之出山辅助的过程。二人对话中已经策划出未来的三分天下局面。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部分。

目标导学三: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探究:本文篇幅不长,但人物个性却十分鲜明,请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张飞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诸葛亮:(1)高风亮节。诸葛亮有一身才华,却甘心做南阳野人,刘皇叔若非一片赤诚,不能邀其出山,可见其本心也不愿流落世俗,是高风亮节之行。(2)仁心爱人。刘皇叔以天下苍生为念,诸葛亮方表示愿效犬马之劳,这是儒者大义,足见其一片仁义。(3)聪睿过人。一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是智慧的宣言,不出茅庐,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

刘备:(1)仁心爱人。刘备求贤若渴,非是为了一己之私,在诸葛亮未应出山时,刘备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是以苍生为念,以此可见其仁人之心。(2)诚心求贤。刘备为见得诸葛亮,不顾帝王身份,凡三往,可见其求贤之诚。(3)虚心求教。刘备自知谋略不足,因此请见诸葛亮,言开备愚鲁而赐教,可见其请教虚心。(4)待人宽和有耐心。在张飞表现出急性子时,刘备表现出的是一种耐心与宽厚。(5)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张飞:鲁莽、直爽,直扬言将诸葛亮用一条麻绳缚将来,足见其行事鲁莽。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分析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在理清人物性格之后,可分角色扮演,还原三顾茅庐情景。角色表演时注意引导学生表现出角色的独特性格。

目标导学四:精彩段落研读,解说隆中对内容

精读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完成以下问题。

1.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

明确: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暗示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雄才大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写出了诸葛亮淡泊名利。这四句诗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2.为什么作者安排通过刘备的视线写诸葛亮的相貌?

相貌描写片段: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明确:一方面写出诸葛亮气宇轩昂,神异不凡,另一方面更加坚定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确实有将相之才,又为下文的一再邀请做了铺垫。

3.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被后人称作“隆中对”,请你说说,“隆中对”是如何帮助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隆中对”的内容有何作用。

明确:对曹操,诚不可与争锋。

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对荆州,可争,作为根据地。

对益州,可图,作为根据地。

最终目标:成霸业,兴汉室。

隆中对的内容,其实也是整本《三国演义》的总纲,诸葛亮出山之后的情节,恰如隆中对中所对出的内容,都一一上演。

【教学提示】

隆中对的内容极具谋略性,可引导学生对此战略布局做详细分析,绘制地图,感受诸葛亮之智,体会运用军事谋略的趣味。

4.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让刘备找到了实现宏愿的途径,兴复汉室有了可能性。

1.人物出场的艺术

小说人物常见的出场方式:一、“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出场);二、“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三、“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属于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

例如,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诸葛亮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又过了一个时辰才醒。

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仿佛东云现鳞,西云现爪,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三、四段用诗句作结,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诗句: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明确:作者善用诗句对所叙之事、所刻画之人进行评点,又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目标导学六:拓展延伸,探究《三顾茅庐》故事经久不衰之秘

试探究为何《三国演义》经千年传唱成为佳话且经久不衰?

明确:1.《三顾茅庐》的情节在史书中仅有寥寥几笔,但在罗贯中的笔下,这个故事丰润起来,并随着《三国演义》的感染力一同为人悉知。

2.《三顾茅庐》的隆中对部分,表现了诸葛亮之智,又类似于总纲内容,给人深刻印象,因此经久不衰。

3.古代士人都有一个择主而事的梦,求贤若渴也是贤君的表现,这正是士大夫乃至平民百姓的理想,因此经久不衰。

【教学提示】

该部分照应教学导入,教师可提供适量材料,方便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发挥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三、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刘备:  求贤若渴  志向远大

诸葛亮: 才略高超 淡泊名利

张飞: 言行鲁莽 性格直爽

诗歌鉴赏(2)炼句及语言风格

李仕才

【考纲说明】

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语言的鉴赏,侧重于领会语言的艺术特色。

【学习目标】

1.体会古典诗歌的语句之妙和把握古典诗歌语言风格。

2.学习掌握古典诗歌炼句与语言风格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3.激发阅读古典诗歌的兴趣, 提高审美情趣。

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

1.熟读诗歌,识记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术语。

2.结合“典型剖析”及“实战真题”,掌握炼句和语言风格题作答的一般方法,学会规范答题。

【典例剖析】

(一)炼句题设问方式

1.有关语句的内容(解释含义)

2.重要语句的情感(对主旨的探讨)

3.关键语句的手法(艺术层面的鉴赏)

答题模式:

解释语句 指出语句的特点 表达效果或作用

(二)语言风格术语举隅

1.平实质朴 朴素自然 直接陈述,或用白描,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贾岛《寻隐者不遇》
2.含蓄隽永 委婉蕴藉 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之中让读者想象。李商隐《夜雨寄北》
3.清新明快 简洁雅致 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杨万里《小池》
4.诙谐幽默 讽刺批判 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章碣《焚书坑》

【示例1】(2012年辽宁卷)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示例2】(2011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示秬秸①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1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