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音乐分析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音乐分析

时间:2020-06-01 09:04:41    下载该word文档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音乐分析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音乐分析

口向少华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一巴托尔第(FelixMendelssohn--Bartholdy

1809__1847)是浪漫主义早期德国着名作曲家,指挥家.他一生从事音

乐创作,虽然年仅38岁去世,但他留下的作品数量之多,创作体裁之广

泛让人惊叹.作为浪漫主义早期重要作曲家,门德尔松为戏剧《仲夏夜之

梦》配乐.首创音乐会序曲体裁,丰富了交响乐队演奏的内容,更为重要

的是,这种体裁无疑对十九世纪中叶李斯特创造的单乐章交响诗有着直

接的影响和启示.同时门德尔松创作的49首钢琴小品《无词歌》,在他的

整个音乐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无词歌”,即没有歌词的歌曲.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歌唱性和抒

情性.每首作品配以单一化音型的伴奏,是一种声乐化的钢琴作品.《无

词歌》的创作手法新颖精炼,表达的思想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高度的艺术

,是典型用古典主义的形式表现浪漫主义思想的佳作.《葬礼进行曲》是

《无词歌》中的第27,本文主要从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特点及音乐的

发展手法等方面,对其进行探究.

,作品的音乐分析

((葬礼进行曲》(以下简称葬礼”)1841--1842年间创作.乐曲

为再现单三段曲式结构(曲式结构图如下),前有引子,中有连接,后有

尾声,,弱起小节开始.整个乐曲充满了深沉,严肃的气氛.

曲结构图:

再现段曲式

BA

广连接

8(4+4)4

首先乐曲从四小节引子开始,三连音加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型,仿

佛是送葬队伍沉重的步伐在艰难的前行,开始就奠定了乐曲悲痛的基涮,

4l/音乐教育与包f4#/20113

4

F==

:4e

e小调的色彩更是添加了儿分暗淡.引子主要由主属和声材料构成.

据力度,音区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各两小节的两部分,第一部分建立在

主调主和弦上,引入并肯定调性,第二部分力度由原来的f上升到仃,

入属和声的色彩,好像送葬队伍的步伐由远至近,越来越清晰……,

后在e小调属和声上结束,为呈示段的进入在情绪,和声上做好了准备.

A部分(呈示段)由两个乐句构成,各为四小节,为典型的属主呼

,方整型乐段.第一乐句从弱起八分音符开始,右手声部为柱式和弦

音型,和弦的高音声部构成主题旋律.左手声部则为八度单音音型.

随着音区不断上升,力度由HIfsf的变化,表现出送葬队伍情绪的上升

和回落.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引伸发展,在保留前乐句基本节奏型的

前提下,旋律与和声发生了变化,并加入了第三声部,使音乐有了进一

步发展的动力.第二乐句开始部分伴奏织体变为流动的八分音符,调性

有向e小调关系大调G大调交替的因素(第二句开始左手出现还原D),

可以认为在G大调上进行了短暂的逗留,让音乐在悲痛的情绪中得到短

暂的舒缓.最后由e小调的下属功能组二级七和弦进行到主和弦的变格

终止,并以延留音的外音形式进行到主音结束.这一手法具有典型的古

典主义的和声风格.整个乐段自身重复一次,只是在重复的第一乐句开

始旋律部分和弦加厚,伴奏部分也有少许变化.

B部分是引伸对比段,材料由A段裁截的一小节为原始陈述,运用

模进,裁截等手法发展而成的一个不可分割八小节的连句结构.旋律从

属音上行三度到导音开始,跨越十四度的音区直线上升,随着力度的不

断加强,最后在ff的力度上在B段第五小节达到整首乐曲的高潮.B

前四小节,左手贯穿e小调的属持续音与右手旋律形成斜向进行,加强

了中段的不稳定性和音乐的张力.从第五小节开始,旋律移至内声部二

度连续下行进行到第六小节,第七,八小节旋律是前两小节的下四度模

,进一步表现出情绪的下降,并结束在四级六和弦上.

连接四小节,材料来自引子,可分为两部分,前两小节为引子上二度

模进,后两小节为下二度模进.和声上用二级七和弦代替了主和弦,力度

I:l~gl子稍强,最后以属七和弦结束,为再现段的进入做了过渡和准备.

再现段为动力化再现,4+9两个乐句构成的非对称,属主呼应乐

.首先它是一个减缩——扩充的结构,省掉A段反复的部分,在第二

句后进行扩充,结构上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其次在力度,织体上也与A

段形成对比,主要表现为力度的加强和织体的加厚.最后在材料上第二

乐句引入引子的材料(三连音的节奏型).在调性上,通过向下属方向的

离调加强了再现段的收束感,使乐曲在深沉,肃穆的气氛中结束.

尾声四小节,与再现段叠人一小节,是引子材料后半部分的变化发

42/~=乐教育-9OJf4~/2011.3

,力度上渐弱到PP的变化,使人们联想起送葬队伍渐渐远去的场景.

,作品的艺术特点

1.和声上的特点

门德尔松在《葬礼》中使用的和声是大小调体系成熟时期的功能性

和声.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主要是自然体系中的正副三,七和弦,

及个别重属,副属七和弦.如第39—42小节出现向下属和弦离调的副属

七和弦的运用.第二,再现段终止处(43—-44小节)运用了导七和弦

的第二转位,这是一个由下属和弦与属和弦构成的具有复合功能意义的

和弦,它进行到主和弦结束,从而产生了终止式变格功能解决的特点.

第三,在和弦外音上,多重留音无准备形式的运用,增加了和弦的不协

调与紧张度的碰撞.如第l2小节中D一卜A—C四音的延留形式的运

,使音乐在强拍上具有了更强的推动力.如第2l24小节属持续音的

使用,让音乐获得了复合功能的效果.这些可以看作是门德尔松在《葬

礼》中个性化和声风格的探索.

3.调式上的特点

《葬礼》在调式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调式交替的运用.如呈示段第9—10

小节,l7l8小节都出现了向e小调平行大调G大调的交替.在中段的

25,26,27小节中,表现出e和声小调,旋律小调和自然小调的交替.

在再现段中的第33-_36小节出现的G大调和e小调的平行大小调交替,

及第39__42小节向下属方向a小调的离调.以上这些,都体现了门德尔松

在礼进行出i》中调式运用的特点,获得了调式对比的色彩.

3.在结构原则,材料发展手法上的特点

这首乐曲在曲式结构方面体现了三部性原则,为典型的再现单三段

曲式.另外由于引子,连接,尾声三者在材料上的一致性,使整首乐曲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循环原则的因素.A(引子)B(呈示段和中段)A

(连接)C(再现段)A(尾声).但是并没有在结构上形成真正的循环原

则的曲式结构.在《葬礼》中,引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材料,其中又以引

子中的三连音为核心节奏型,贯穿于呈示段,中段,连接,再现段,

声之中,使全曲在对比中体现出高度的统一性.

《葬礼》作为《无词歌》中的一首,无论在曲式结构,调性,和声等方

面都有鲜明的特点,对其分析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亦足见

门德尔松的词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愧为钢琴音乐中的

精品.

向少华(1985),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

:西方音乐史.

43/音乐教育sf~/20113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