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

时间:2020-01-09 20:29:04    下载该word文档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7.(2013浙江文综,14,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禅让制分封制世官制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D 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④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②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③正确。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张谱系图中无法体现。

考点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4.(2011浙江文综,38,8)(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

答案 (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解析 回答第(1),要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考点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6.(2009浙江文综,14,4)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答案 B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另外,由图片中的知州”“通判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7.【加试题】(2010浙江文综,16,4)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答案 C 抓住时间信息唐朝和关键信息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不是以官举士,排除A项。采用八股考试方式是在明清时期,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故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唐朝科举制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项。

考点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2.(2009浙江文综,16,4)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答案 B 设置内阁制的是明成祖朱棣,A项错误。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项正确。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C项错误。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考点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7.(2016课标Ⅲ,24,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答案 B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这表明西周时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因此B项符合题意。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的甲骨文是继承关系,并非全新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C项与史实不符;青铜器主要用于制造祭祀用的礼器和战争用的兵器,从商代到西周,其功用并未发生重大改变,D项错误。

8.(2015广东学考,42,2)

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生活的影响。家中长辈住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 A 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宗法观念。宗法观念体现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并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长幼有序。据此可以判断长辈应居住在甲处。A项正确。

9.(2015上海单科,32,2)“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答案 A 从材料中贵贱等矣”“上下和矣可知礼乐的主要功能是规范社会秩序,A项表述最为准确。C项曲解了材料意思。BD两项的表述有一定道理但不是最佳选项。

10.(2015江苏单科,1,3)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贵族朝会时,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九夷、八蛮等都有严格的列位礼节,这种礼仪规定体现了分封制下的等级特征,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材料中的贵族朝会特征不符。

11.(2014广东文综,12,4)“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答案 A 在夏商周时期,“有宗庙之意,而宗庙是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宗庙里所供奉的祖先牌位,A项符合题意。由甲骨文可知,当时尚未有皇帝称号,B项错误。青铜兵器和铁制农具均与宗庙之意相差甚远,CD两项可排除。

考点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7.(2017课标Ⅰ,25,4)

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 C 本题考查对西汉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理解。观察表格,西汉中央政府对地方郡国直接管辖的数量越来越多,表明汉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这有利于朝廷调动地方力量解决匈奴威胁等边患问题,故选C项。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王国势力,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日趋减弱,排除A;表中主要涉及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辖问题,未涉及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排除B;据所学可知,此时期,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缩小,D项错误。

知识归纳 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

(1)分化事权,使机构间互相牵制。

(2)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

(3)实行监察制度。

(4)中央直接掌控地方权力或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直接管理。

8.(2017江苏单科,2,3)公元前113,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 A 本题考查汉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化。材料信息表明,汉武帝将铸币权由地方收归中央,这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权力,A项正确。B项本身表述有误。铸币权收归中央并不会加重百姓的赋税负担,C项错误。D项混淆了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这两个概念。

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D,错选的原因主要是不能准确理解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中央集权是把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而君主专制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

9.(2015课标Ⅰ,25,4)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答案 C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如皇帝幼小,这些外戚往往成为执政大臣,体现了汉代对母族亲属关系的重视,故选C项。外戚担任执政大臣”,很可能是自身掌控相权,A项中抑制相权说法不当;外戚干政无法体现家天下观念,B项错误;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大大削弱,D项不符合史实。

10.(2013天津文综,12,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并分析其意义。(2)

答案 (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承袭秦制。

(2)分封诸侯王国。

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

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解析 本题考查汉初的政治制度。回答第(1)问第一小问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皇帝”“三公九卿”“郡、县、乡;第二小问要联系汉承秦制这个基本历史结论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封建王侯”“自置吏”“得赋敛稍加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联系汉初的重大政治事件七国之乱总结其危害。第(3)问第一小问归纳材料要点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主要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分析。

考点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2.(2016课标Ⅲ,25,4)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 B 题干材料信息表明,秦朝灭亡后,萧何重视整理秦朝的国家档案文献,并为汉所用,汉承秦制”,因此汉初统治全国,靠的是继承了秦朝的典章制度,故应选B项。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排除A;汉初充分发挥了文书的功能,排除C;材料意在表达汉初对秦朝典章制度的继承,而非官员熟知秦朝典章制度,排除D项。

13.(2015江苏学考,5,2)

清代的公主从出生到出嫁,即使母亲与其相见也受限制。公主成婚后,公婆如果想见贵为公主的儿媳,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  )

A.后妃地位不如公主 B.皇权思想影响深刻

C.程朱理学焕发生机 D.家庭伦理关系紊乱

答案 B 材料中公婆如果想见贵为公主的儿媳,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显示了公主地位尊贵,说明皇权独尊,大于家庭伦理秩序,B项正确。

14.(2015上海单科,9,2)“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答案 D 材料表明,该朝代以作为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机构名称,元代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D项符合题意。

15.(2013大纲全国,12,4)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答案 A 古代中国的监察区是由中央派驻官员实行间接管理的区域,行政区则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区域,监察区转为行政区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体现,A项正确。B项中的经济发展D项中的疆域变化表述均与监察区关系不大;监察区转为行政区后,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更强,C项表述错误。本题选A项。

16.(2013山东文综,11,4)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答案 A 自秦汉至宋元,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自主性逐渐被削弱,A项正确。秦统一全国后,确立了皇帝制度,皇帝拥有最高行政权,自秦汉至宋元,君主专制呈加强趋势,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说法明显错误。自秦汉至宋元,宰相并未退出权力中心,C项不正确。D项明显错误,排除D项。

17.(2014安徽文综,37,12)(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12)

答案 (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解析 (1)实际是考查图中每项制度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作用,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即可。

18.(2013四川文综,13,12)(节选)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6)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6)

答案 (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任答3点即可)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解析 第(1),“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可从时间、形式、内容等角度进行归纳,“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结合中央集权制下君主与官员、行政与监察的关系分析即可。

考点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0.(2017天津文综,1,4)“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答案 D 本题考查古代中君主制存在的历史条件。题干材料表明支撑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长期存在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其意在强调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D项正确。AB两项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C项完全曲解了材料的意图。

解题技巧 就材料论材料式选择题解答技巧

本题属于典型的就材料论材料式的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的核心意图,尽量避免受到教材主干知识的干扰。

11.(2014四川文综,4,4)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答案 C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体现出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的趋势,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从表格信息看,自秦汉至清,各朝都设置级行政区划,这说明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A项表述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州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之后州之上有”“行省”“布政使司”“等地方最高行政区划,B项表述正确。秦汉、隋唐时期我国行政区划以二级制为主体,自宋之后,以三级制为主体,D项表述正确。

评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行政区划,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可以从材料中不同时代行政区划的特征入手,联系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回答。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