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形势与政策 22(2)

形势与政策 22(2)

时间:2014-05-30    下载该word文档


为什么国家要重视“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具体分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2 学号:120206305 姓名:彭启超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三农”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素质,社会的稳定,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党中央领导集体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就是如何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提出 含义 原因 解决措施 意义

、三农问题——提出
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中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新旧体制转变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所谓的“三农”问题。

“三农”作为一个概念则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2000年初,湖北省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以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2001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大陆理论界和官方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

、三农问题 ——含义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一)、农业问题
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二)、农村问题
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三)、农民问题
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如果没有一
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三、三农问题——产生原因

(一)、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
(二)、土地资源不足,农村劳动力过剩。

(三)、资金投入少。

(四)、农民素质普遍较低。

(五)、农民负担重。

(六)、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三农问题 -—危害

(一)、影响社会稳定
能否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是看“三农”问题能否得到很好解决。“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
据测算,中国的土地最多只需要1亿农业劳动力,而目前农村总计有劳动力约5.5亿,以吸收1.2亿计,依旧有近3亿剩余劳动力。以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和提供的劳动机会,至少在四十年后,中国还依然面临着的劳动力严重过剩的问题。众多的劳动力农村无法消化,只能向城镇转移,如何解决3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困难。

、三农问题 ——重点解决措施

(一)、是切实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 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两个制度”。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对农业进行补贴,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政策。


(二)、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最重要的是扩大农民就业。要内外结合、多措并举,既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做足种植业结构调整、耕地精耕细作的文章,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

(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切实把重点放在农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四)、是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战略布局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城镇化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变的大趋势,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有序转移农村人口,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农村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今后相当长时期中国始终会有数以亿计的人口在农村生活,进城务工农民相当一部分还会“双向流动”,必须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要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合理把握城镇化的速度,积极稳妥引导农村人口转移。使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努力形成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局面。

、三农问题 ——意义

(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吃饭没有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能够保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任何时候,中国人民的饭碗只能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必须养活自己。“三农”问题不解决好,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保证。

(二)、是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在中国,如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三)、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目标。对照这个目标,最大的差距在农村;实现这个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
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同样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
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 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尤其重视,提 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 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决农村问题是中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叶子.从减负到发展:中国三农问题的剖析.中央翻译出版社.2006.

2)林教走.“三农”问题与我国未来的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3.

3)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2.
4)刘涛.“三农问题”的困境及其对策.[J].商业经济.2009.
5)寇丽.对我国的“三农”问题的解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6)张志清,李海洋.形式与政策.[M]吉林大学.2014.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形势与政策 22(2)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