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0-04-29 22:53:49    下载该word文档

第五单元

16.海上日出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64~65 内容。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不仅……连……也……”造句。

2. 理解作者运用哪些词句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生动地描述出来的。

3.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运用哪些词句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生动地描述出来的。

【教学难点】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导入课文。在著名作家巴金的笔下,日出显得异样辉煌、壮观,让人印象深刻。

今天,我们就随着巴金爷爷一起去领略这奇迹般的《海上日出》。

2. 读题、审题。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2)由课题你会想到什么样的问题?

二、逐段朗读,随文识字

1. 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的大意。

2. 随文找出生字词,引导学生识字,理解、应用生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 自由朗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2)重点强调学生容易出错的读音。       

2.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写了在天气晴朗时看到的日出景象和有云时看到的日出景象。)

3. 两种日出景象你更喜欢哪一种?请大家先仔细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4. 请回忆一下哪几段写日出,首尾两段起什么作用?

(第 2~5 自然段写了日出;首段总起下文,尾段总结全文。)

5. 写日出景象的段落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写日出前的景象,再写日出时的景象,最后写日出后的景象。)

6.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试着说一说。

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 ( 第 1 自然段 ):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和在船上看日出的特殊位置。

第二部分 ( 第 2~3 自然段 ):写“我”天气晴朗时所看到的海上日出的奇观。

第三部分 ( 第 4~5 自然段 ):写白云飘浮和浓云蔽日时的日出景象。   

第四部分 ( 第 6 自然段 ):用反问句赞叹海上日出是奇妙而伟大的自然景观。

四、教师小结,学生交流

1. 大家从一些重点语句里感受了日出的壮观景象,想不想看看当时的景象?(播放日出视频)仔细观察,和你想象的日出的景象是一样的吗?

2. 学生讨论交流。

2课时

一、谈话引课,顺势导入

《海上日出》描写的是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壮观景象。巴金爷爷乘船去巴黎留学,在海上航行的日子里,常常早起观看日出,并把看到的景象写了下来寄给了他的哥哥们,让他们一起领略这壮观的景象。今天我们继续领略伟大的海上日出奇观。

二、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 自由读文,思考: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 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共同感受?(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1)“奇观”是什么意思?

(2)出示句子: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明白修辞手法的使用,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这真是伟大的奇观。)思考: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三、品读课文,美读展示

1. 巧设疑问,突出主线:为什么称之为“伟大的奇观”?

2. 默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伟大奇观”的语句,简单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    

3. 集体交流,顺学而教。重点理解句子:

(1)“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①为什么觉得“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写太阳“喷薄而出”的过程 , 给人以庄重、艰辛而壮观的印象。)

②“一步一步”,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想。引导学生体会太阳上升时给人的“一步一步”的感觉。

(2)“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因为太阳走进云堆看不见,只能看见阳光,又因为是海上的日出,不只是阳光,还有水光,所以灿烂到水天相接,分辨不出水和天。)

4. 把握情感,指导朗读。

(1)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象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

(2)学生练读,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指名展示,他人评价。

5. 齐读最后一段,回味整篇课文。

四、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 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

(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联起来;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理出思路,按顺序背……)

2.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五、谈话小结,学习写法

1. 渗透观察,养习惯。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的习惯,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2. 总结写法,指明灯。

结构安排是:总起——分述——总述。

写作顺序是: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3. 延伸拓展,陶醉美。

太阳——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好的礼物。它是光明的使者,温暖的象征。尤其是经过漫漫长夜喷薄而出的太阳,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光明和温暖,还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力量。

六、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文

第 3 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word/media/image1.gif 总起——时间、地点

日出前 (色美)

海上日出 分述 日出时 (形美) 雄伟壮丽

日出后 (光美)

总结——伟大的奇观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依据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创设多元的审美情境,用多样性、形象性、启发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悟出言中之意,文中之美。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66~68 内容。

【教学目标】

1. 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5 个生字。正确读写“聚

集、臀部、变化多端”等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词,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教学难点】

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学习新课

1.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色是怎样的?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 过渡: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2. 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指名轮读课文,随机正音。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

(4)教师小结: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 齐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段交代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 探究第 2、3 自然段。

(1)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小组讨论、交流。

①交流第 2 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出示句子:“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的颜

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或浓或淡的新绿”,

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

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②交流对第 3自然段的理解。思考: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3)小结:第 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看见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四、课文小结,布置作业

熟读、背诵课文。写会生字词。

2课时

一、复习引入,直入主题

1. 说说课文的第 1 自然段和第 2、3 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 过渡: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就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吧!  

二、继续探究,领略美景

(一)自学第 4~7 自然段。

1. 默读思考:作者在外洞、孔隙、内洞都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什么感受?

2.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 小组讨论交流。

4. 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经过说清楚的,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船的“小”,以及由外洞到内洞的“窄”,注意学习这种细致描写的方法。

5. 有感情地朗读第 5 自然段。

(1)出示句子:“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孔隙指小洞、裂缝,应该说是小的;但又能容小船进出,那就该说是大的,那孔隙到底该说它小,还是该说它大呢?

(说它“大”或“小”,要跟它相连的外洞与内洞的大小比较,才能做出判断。外洞能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会,当然很大,而内洞更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就显出这一处的洞或裂缝很小,因而称之为“孔隙”。)

(2)出示课件,欣赏内洞的神奇美景。

6. 有感情地朗读第 6、7 自然段。

(1)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儿像”,到底像不像?

(此处本已有颜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见其形态,再加上灯光摇曳,产生一种“像”的感觉;但由于它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刻,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儿像”,可见其用词严谨。)

(2)出示句子:“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那么,究竟可以想象成什么器用、什么宫室、什么神仙和动物呢?(学生自由想象)

(二)齐读第 8 自然段,思考:这段讲什么?(乘船出洞。)

三、齐读全文,教师总结

1. 全班齐读课文。

2. 双龙洞一游,路上景色美丽迷人,外洞高大宽敞,内洞梦幻般神奇,再加上过孔隙时那新奇的快感,使作者有种美的感受。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把游洞的过程和泉水流经的路线结合起来写,使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四、拓展延伸,解说景点

根据课文的描述,展开合理想象,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先分小组设计“外洞”“孔隙”“内洞”处的解说词,再轮流担当导游。选出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说一说。  

五、课外作业,复述景象 

把金华双龙洞的迷人景色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学习课文时,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景点,学习途径也可以自主选择,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