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桃花源记解词译句

桃花源记解词译句

时间:2014-02-19 13:39:23    下载该word文档

《桃花源记》解词、译句练习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译句: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 之:

译句: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逢: 杂:

译句: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 鲜美:

缤纷:

译句:

5.渔人甚异之。

异: 之:

译句:

6.复前行,欲穷其林。

复: 穷: 其:

译句:

7.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尽: 得:

译:

8. 便舍船,从口入。

舍:

译句:

9.初极狭,才通人。

通:

译句:

10.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豁然: 开朗:

译句:

1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平旷: 舍: 俨然:

译句:

1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之:

译句:

1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阡陌: 交通

闻:

译句:

1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其中: 悉: 外人:

译句:

1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 垂髫:

并: 怡然:

译句:

1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乃: 所:

译句:

17.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具: 要: 设:

译句:

18.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此: 咸: 问讯:

译句:

1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邑人:

绝境:

译句:

20.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焉:

译句:

2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世: 乃: 无论:

论:

译句:

2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为: 具: 所:

皆: 叹惋:

译句:

23.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馀: 延:

译句:

2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语: 不足: 为:

译句:

25.既出,得其船,

得: 其:

译句:

26.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扶: 向: 志:

之:

译句:

27.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及: 诣:

如此:

译句:

2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 所: 志:

遂:

译句:

29.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译句:

30.闻之,欣然规往。

之: 欣然:

规:

译句:

3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果: 寻: 津:

问津:

译句:

【本课知识疏理】

一、 重点虚词:

乃、

咸、

既、

复、

为、

所、

二、 通假字:

便要还家

具答之

三、 古今异义:

重点字 古义 今义

缘、

延、

津、

不足、

交通、

绝境、

妻子、

鲜美、

无论、

如此

四、 一词多义:

舍、

乃、

寻、

五、 词类活用:

异、

穷、

志、

果、

前、

六、特殊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便要还家

问所从来

不复出焉

七、 成语归纳:(本文成语及释义)

【中考链接】

1.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3.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4)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 乱)的向往 ,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合即可。 “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 ”两点每点各2 分)

4.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

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5.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

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6.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

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7.“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8.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9.下列诗()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 B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3分)

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桃花源记解词译句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