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英国园林

英国园林

时间:2011-12-08 00:37:31    下载该word文档

英国园林

英国是大西洋中一个岛国,有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和东北部等岛屿组成。大不列颠岛又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英格兰北部为山地和高原,南部为平原和丘陵,属海洋性气候,充沛的充沛的降雨量、温和潮湿的气候,使这个高纬度地区有着适合植物生长的自然浅见。森林面积占国土1/10,农业上畜牧业占主导地位,牧场至今占国土2/5。因此,缓坡牧场和孤立树构成了英国优美的自然景观。

另外,加上英国人对园艺事业的与生俱来的热爱,为英国造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早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建的别墅庄园。中世纪流行的是十字形园路的修道院庭园和小型绿丛植坛城堡园,非常简单,使用性质。中世纪后期,中世纪后期,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经济使新兴贵族有机会营造舒适的大型花园。

虽然最美丽的花园是皇家花园,但英国贵族手中握有广阔的土地,使他们有可能营造堪舆皇家园林媲美的大型花园,华丽而奢侈的花园也渐渐成为贵族和大地主的财富的象征。

15世纪末受都意大利影响,晚于欧洲其他国家,先按意大利造园,后由于斯图亚特王朝与法国关系密切,法国园林受到关注,特别是17世纪法国取代意大利后影响更加深远,但真正造园时代开始是在18世纪肯特和风景园出现后。英国园林才在园林艺术史上确定其重要地位。并对以后一个多世纪的西方园林产生影响。

古典园林独特之处在于花园面积的巨大减弱了园林的人工性。广袤的花园与树林、牧场和草地很好的衔接在一起,视线开阔,一望无际。

第一座大型花园式红衣主教沃尔西的汉普顿园,意大利造园师建第一位热衷于造园的国王亨利八世,与佛朗索瓦同一时代,主教死后,他的宫殿。说这一时期,与欧洲其他国家区别不大,精美的花坛、斜坡式草地、迷园和月季园。

1660年查理复辟为园林艺术发展带来新时代。曾著荷兰,对花卉喜爱,欣赏法国造园,派约翰·罗斯去凡尔赛学习,情勒诺特尔来英建园。

英国规则园林另一个显著特点造型植物的广泛运用,雕刻精细、造型更加丰富多彩。空间分割更趋向小巧,园林显得更加整洁、亲切。代表人物还有罗斯的弟子乔治·卢顿和亨利·怀斯。主要作品汉普顿宫苑和农萨奇公苑等。

17世纪70年代到18世纪20年代,形式上二元化。一方面英国在各地仍有自己美丽的府邸和花园植物雕刻艺术仍十分盛行,另一方面自然式造园倡导者在尝试新的造园,代表人物布里奇曼,规则式构图与曲线形园路的结合,放弃植物雕塑,斯陀园中放弃园林的围墙,代之以隐垣的形式。是园林景观与周围的风景结合在一起。意义非凡,对风景园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随后的自然风景园林的开创者肯特,第一个使风景园林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通过他的巧妙的处理,使园林拥有了真正的情感。抛弃所有的规则式造园要素,仅以自然,尤其是自然界的精华部分作为园林的装饰。而且,它是以画家的观点,向绘画那样来安排园林中的各要素。不仅如此,肯特越过围墙,发现整个自然界就是一座大园林。

肯特之后,布朗,学生和合作者,沿着布朗的路走的更远,不像肯特那样追求自然情趣,而是尽力使风景园林走向纯净和简练,把整个庄园变成一个巨大的牧场,一生设计了大量的作品,而且所到之处,必将园林的原理彻底搞糟,以致人们认为布朗的杰作就是将英格兰中部和南部变成一个无边无际的风景园。人们说布朗改东了英国国土面貌。游人跟他聊天是说,愿意死在布朗之前,以便赶去看看还没有被布朗改造过的天堂是什么样子。

布朗之后,英国风景园性变化,绘画式风景园林时期

布朗反对者,同时期的钱伯斯,特点:以各种主题型建筑形成园林中浪漫主义情调。

后来又出现中世纪田园风光情趣,以哥特式建筑来代替过去园中常用的中国式建筑和古典建筑。

英国规则式造园(15-17世纪)

背景:中世纪一结束,英国即进入都铎王朝时代(1485-1603),修道院的瓦解,森严的中世纪城堡被取代。英国造园家从意大利、法国带来了古典规则的造园模式。

造园实例:汉普顿宫的庭园:位于伦敦北12英里的泰晤士河畔,面积两千英亩,园内有庭园和果园。1533年扩建秘园

造园特征:

1、结网花坛和花结 2、造型植物 3、日晷、喷泉、园门、水盘

4、植物收集热:英国海洋性天气使人们热衷于艳丽色彩的彩色土、雕刻品、花瓶、植物,用于花坛和造园营造欢快的气氛。这一时期出现大量关于植物学的园艺书籍著作。

18世纪自然风景园

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出现,改变了欧洲由规则园林统治的长达千年的历史,这是西方园林艺术领域内的一场极为深刻的革命。

除了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影响,还有英国自然地理和气候的因素。当欧洲兴起诺特尔造园时,对英国影响较小。原因:一是保守;而是自然起伏地形对诺特尔效果的限制。潮湿天气,植物自然生长有利,修剪效果维护难。

1、文学艺术领域;2、自然地理和气候;3、产业经济的;4、对中国园林文化的赞美与憧憬的

2、代表人物

1)威廉·肯特(1686-1748),是真正摆脱了规则式园林的第一位造园家,也是卓越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和画家。对肯特来说,新的造园准则即完全模仿自然、再现自然。“自然是厌恶直线的”这是肯特造园思想的核心。

初期作品为完全摆脱布里奇曼,不久完全抛弃一切规则式的规划,创造出一条新路,成为真正的自然风景园的创始人,摈弃了绿篱、笔直的园路、行道树、喷泉等,而欣赏树冠洒脱的孤植树和树丛,还善于以十分细腻的手法处理地形,经他设计的坡地和山谷,高低错落有致,令人难以觉出有人工刀斧的痕迹,认为风景园的协调、优美是规则园林所无法体会的。对肯特来说,新的造园是对自然的完全模仿。据说,为了追求自然。他还在肯辛顿园中栽了一棵枯树。

对当时风景园的兴起,以及后来风景园的创作方法都有极为深刻的影响。留下不少建筑小品,海德公园的纪念塔,丘园的邱宫。

2)朗斯洛特·布朗(1715-1783),是肯特的学生,也是继他之后英国园林界的权威。由他设计、建造或参与改造的风景式园林约有200多处,被称为“万能的布朗”。

先是蔬菜园艺家、后在伦敦学习建筑、在转为风景园林师。由于他对任何条件下的风景园都表现的十分有把握,并且有一句口头语“it had great capabilitis,即大有可为之意,因此人们称他为万能布朗。

擅长处理风景园中的水景,成名作:格拉芙顿公爵设计的自然式水池,马尔勒波鲁公爵布伦海姆宫改造中大显身手,原是亨利·怀斯设计的诺特尔式园林。成为他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改造风景园的标准手法,他去掉围墙,拆去台地,恢复自然的缓坡草坪,将规则式的水池、水渠恢复成自然式湖岸,水渠上的堤坝则改造成自然式的瀑布,岸边曲线流畅、平缓的蛇形园路,植物方面则自然式种植树木,草地、孤植树和树丛,采用隐垣的手法比布里奇曼和肯特更加得心应手。

大量改造作品,“大地的改造师”,这种大刀阔斧的破旧立新的做法,也引来了一些反对者,主要有威廉·吉尔平和普赖斯,普赖斯特别反对他破坏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的林荫道。吉尔平认为林荫道和花坛是与传统建筑协调的传统布局方式,而布朗对伯利园的改造,与古建筑风格不符,抨击他以一种狭隘的、偏激的情节改造旧园林。真正赞赏布朗的是另一位觉杰出造园家胡弗莱·雷普顿。

布朗设计的园林尽量避免人工雕琢的痕迹,以自由流畅的湖岸线、平静的水面、缓坡草坪,起伏的地形上散置的树木取胜,他排除直线条、几何形、中轴对称及等距离植物种植形式,他的追随者将其设计誉为另一种类型的“诗、画或乐曲”。

3)威廉·钱伯斯(1723-1796),年轻时曾在中国的瑞典东印度公司任职,1772年,他的名著《东方庭园论》问世,将中国的庭园介绍到英国。1758-1759年,他担任了邱园的建筑官员,建了许多中国式建筑。

布朗反对者,同时期的钱伯斯,绘画派风景园的代表人,万能布朗的有力批判者。特点:以各种主题型建筑形成园林中浪漫主义情调。自丘园中工作6年,留下了许多中国风格的建筑,中国塔和孔子之家,是当时英国风靡一时的追求中国庭园趣味的真实写照,还有清真寺、岩洞、希腊庙宇和罗马的废墟等,可惜孔子之家和清真寺已经不存在。而中国塔和罗马废墟至今仍是丘园中最引人注目的景点。

布朗之后,英国风景园性变化,绘画式风景园林时期

后来又出现中世纪田园风光情趣,以哥特式建筑来代替过去园中常用的中国式建筑和古典建筑。

以后英国造园家或继承布朗的风格,或捍卫钱伯斯的观点,彼此争论不休。焦点集中在绘画与园林、画意与实用之间的关系上,结果是大大促进英国造园事业的发展。
布朗派代表人雷普顿,英国第一个职业造园家,设计过上百个作品,号称“自然风景园之新王”,但他身上既有布朗的影子,也有勒诺特尔的影响。折中主义倾向。

1、约翰·罗斯(John Rose

2、乔治·卢顿和亨利 怀斯1699年《完全的造园家》Gardener),1706年《退休的造园》与《孤独的造园》

3、威廉·坦普尔(1628-1699),英国政治家与外交家,其思想和写作风格对18世纪的血多作家都产生过影响。于1685年出版《论伊壁鸠鲁的花园》,书中有关于中国园林的介绍。但他本人从未到过中国。根据传教士或海员的文字及口头描写略知一二。书中回顾英国历史,对整齐、规则的园林的认识,殊不知有另外一种完全不同于规则式造园的园林,却是更美的、更引人入胜的。认为中国园林最大的成就在于形成了一种悦目的风景,创造一种难以把握的无秩序的美。

4、沙夫茨伯里伯爵三世(1671-1713,政治家、哲学家,受柏拉图影响较深。最早影响风景园的产生,观点:人们对于未经人工玷污的自然由一种崇高的爱,与规则园林相比,自然景观要美得多,即使是皇家宫苑里创造的美景也难以与自然界粗糙的岩石、布满青苔的洞穴、瀑布等所具有的魅力相比拟,对英、法、意影响。对自然的歌颂是与水园林的赞美与评价相结合的。他的思想史英国造园界新思潮的一个重要支柱。

5、约瑟夫·艾迪生(1672—1719),1712年《论庭园的快乐》:散文家、诗人、剧作家、政治家:认为大自然的雄伟壮观是造园所难以达到的,并由此引申为园林愈接近自然愈美。欣赏埃斯特庄园中丝杉不加修剪的景观,认为造园应以自然为目标,这正是风景园兴起的理论基础。

6、亚历山大 ·蒲柏(1688-1744),《论绿色雕塑》

7、斯蒂芬· 斯威特则(Stephen Switzer

8、凡布高和查理·布里奇曼,完全摆脱规则式园林,首创haha隐垣。

9、胡佛来·雷普顿(1752-1818 ),杰出造园家,理论造诣深,著作颇丰。18世纪后期最著名的风景园林师,真正赞赏布朗的是另一位杰出造园家,从小接触音乐、绘画、文学。对布朗留下的设计图及说明文字进行深入研究,取其所长、避其所短。认为自然风景园应尽量避免直线,但也反对无目的的、任意的弯曲的线条,也不像布朗那样排斥一切的直线,主张在建筑附近保留平台、台阶、规则式种植以及通向建筑的直线式林荫道,种植方面,采用三点式,更接近于自然生长状态,并强调,树丛应由不同的年龄的树木组成,不同树种组成的树丛,应符合生态习性的要求,还强调园林应与绘画一样注重光影效果。

重要贡献,提出绘画与园林的区别。

造园方法:先画一幅原址现状透视,在此基础上再画一幅设计透视图,将两者都画在透明纸上,加以重叠比较,使得设计后的效果可以一目了然。文特沃尔斯园就是用这种方法设计的景园之一。许多著作《园林中的速写和要点》序中:风景园林主要是由画家和造园家共同完成的。

《造园的理论和实践》一书,是他从事园林事业的心血,并且是他将其提高到理论境界的结晶。他将所作的设计、说明书,以及别人征求他关于设计的意见,统统收集在一个红封皮的本子里,并称之为《红书》,其中有400分资料,是一部集理论和实践之大成的风景园林艺术专著。

点(与中国古典园林)

风景画:油画、一点透视、表现光影、忠实于原景

山水画:水墨画、散点透视、注重神韵和意境

虽然英国自然风景园和中国自然山水园同属于自然园林,但无论形式和外貌上,二者都是截然不同的。中国园林受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宗教及文人道德和审美观的影响,对与另外一个民族,要想真正领会其没的内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似乎二者都反映了“虽由人做,宛自天开”这种对自然的追求,但中国园林虽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反映了一种对自然的高度概括,体现诗情画意的境界;而英国园林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模仿,是自然的再现,这一点正好成为不少人对其攻击的薄弱环节。当时风景园的反对者们就认为耗费大量财力建造的园林与郊野风光无甚大区别,即便以后的绘画派园林也只在园中模仿一些风景画家的画面。

查兹沃斯风景园

因其长达四个世纪的变迁史和丰富的景观而著称。最早建于15—16世纪,1685,大改造,规则式面积达48.6公顷。1750年后,布朗的风景式园林改造;1826,帕克斯通的:绘画式构图。具有多样化特征,成为世上最著名最迷人的园林嘴贫之一。

英国许多造园师参与,乔治·卢顿和亨利·怀斯,建造了花坛、斜坡草坪、温室、泉池、长达几千米的整形绿篱和以黄杨为主要材料的植物雕刻。

法国园林影响使人们惊奇的是,极其优雅的庄园与沼泽的对比,英作家德福1660—1731描述“可怕的深谷和难以接近的沼泽,荒草丛生且无边无际”。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最美妙的山谷和令人愉悦的花园,总之,是世上最美丽的地方”。可惜,过去这种强烈的对比,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1750年后,布朗的改造工程,重点便是将这片沼泽地,同时很大一部分花园也遭改动,重新塑造地形,铺种草坪。

1826年,帕特斯通总造园师,“威灵通岩石山”“强盗石瀑布”、大温室(线改造成迷园),大温室因很早就引种亚马逊百合花而闻名。

布伦海姆宫

凡布高布伦海姆宫殿,远离古典主义的形式,最初由亨利·怀斯建造花园采用勒诺特尔形式。

第二杰作,帕拉第奥桥梁。凡布高与马尔波罗公爵选的府邸,前是山谷谷中格利姆河流和沼泽地,凡布高打算在谷中建造欧洲自美丽桥梁,使沼泽成为园中一景。但与河流相比,尺度明显过大桥梁。

1764年,布朗改造开始,“草坪铺设到门口惯例,草地一直延伸到巴洛克宫殿面前。

对帕拉迪奥式桥梁的改造,取得令人惊奇的效果。保留“伊丽莎白“岛一小块地。桥西面堤坝,壮阔的水面。地形淹没,弯曲的湖泊在桥下汇集,水面提高到桥墩以上,桥失去原来的高大感,与水面比例更加协调。

改造成功,使得代表着当时造园艺术一大进步的风景园堤道认可。布朗也因为成功将布伦海姆宫改造成全新的风景园而得到认可。

斯陀园

为了花园的构图与园林形式完全与建筑一致,在一个世纪当中,许多建筑师和造园师参与,数次演变和改造。

花园最初采用17世纪80年代规则式,1715年后,规模急剧扩大,园中逐渐增加了一些豪华的庙宇和建筑物,直到1740年仍然要与凡尔赛一竞高下。

最初建造师,布里奇曼,规则式向自然式过渡人物,在该园中使用隐垣(HA-HA-Wall,)使人的视线得以延伸到园外的风景之中。

大约1773年,肯特带体了布里奇曼,他逐渐改造了规则式园路和甬道。并在主轴线东部,以洛兰和普桑的画为蓝本建了一处“爱丽舍田园”。

山谷中小溪称为斯狄克斯,传说中地狱里的河流之一。河边修建几座庙宇,仿西比勒的古罗马庙宇“古代道德之庙”,荷马、李库尔格、苏格拉底等古希腊学者的雕塑。批判当代人人文精神的堕落---新道德之庙

在爱丽舍山谷中的“友谊殿”,友谊殿采用立体逼真的绘画技巧,以后成为风景园中的特征。建于一座小山丘上,“哥特式庙宇”在人们想象中,古代的萨克逊人是与法国人及统治者相对立的自由民。,为与规则式法国建筑相对立,自由式布局,哥特式也用来表示对萨克逊人过去辉煌。

1741年,肯特在这里工作时,布朗作为这里的第一位园艺师,在希腊山谷“的建造中起到重要作用。山谷建在”爱丽舍田园“的北面。是一种盆地形式的开阔的牧场风光。

斯托海德风景园

风景式园林的杰出代表,为于威尔特郡的索尔斯伯里平原。府邸是由亨利·霍尔一世于1724年建的帕拉迪奥式建筑,亨利二世于1741年开始创建风景园,并倾注了他一生的精力。斯托尔河截留形成湖泊,湖中有岛、有堤,周围是缓坡,或是茂密的丛林,沿湖道路与水面若即若离,有的甚至进入人工堆叠山洞,沿岸设置各种园林建筑、亭、桥、洞窟及雕塑等。,他们位于视线焦点上,互为对景,在园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由于亨利·胡奇当然独生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死于战场,遂于1946年将斯托海姆献给了“全国名胜古迹托管协会”(national trust),该园现在已成为对游人开放的著名的风景园之一。

丘园皇家植物园

两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瞩目的植物园之一,其园林特色体现了英国园林发展史上几个不同阶段的特色。作为一个植物园,无论是在科学性和艺术性上,丘园都是十分杰出的,是各国植物学兼、园艺学兼和园林学家为之倾倒之处。

1763年乔治三世用宫内费用出版《丘园的庭园、建筑平面、立面、局部及透视图》一书,使更多的人对丘园有所了解,负责此次出版的是威廉·钱伯斯。他在丘园工作期间建造了一些当时流行的中国建筑,如1761年建了中国塔,还有孔子之庙、清真寺,以及岩洞、废墟等。以后毁掉了一些,而他和废墟保留至今。这些建筑的修建说明了东风园林情趣对英国园林的影响。不过中国塔都是奇数层,而丘园中塔十层。说明当时在英国园林兴起的中国热,只是模仿了中国园林中一些零星的建筑物如亭、桥、塔及假山洞等,满足了一些人的猎奇心理。

16世纪中叶,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已设立了搜集多种植物、按分类布置的植物园,然而,大规模的引种驯化,搜集植物种类和品种却是从18世纪末开始的。1789年英国丘园的修建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从建园到1789年的30年时间,搜集植物达5000多种,至1810年由增加了1倍。

风景园中常用要素:

1、隐垣:又称暗沟,布里奇曼陀斯园首创将园子与周围自然景色融于一体。园的边界不设围墙而是挖一很深的壕沟。扩大园林空间感,也正符合中国园林“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称为哈哈,一段佳话。

2、假山:代替意大利园中的洞府,处于对自然的喜爱。洞内或置雕塑或构成洞中天地。后者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

3、庙宇、纪念性建筑:希腊、罗马式建筑作为园林中景点主题,表示对先贤的缅怀,或形成一种异国情趣,视线焦点。

4、树林草地:国土景观影响,大面积草坪和树丛为主,与园外的牧场和树林完全融合在一起。

5、湖泊水景:很少做出动水景观,国土景观影响,面积大,地形平缓,无法形成激动人心的水景。天然形状的水池,构成平静的水镜面效果,有着淡泊宁静的效果。

6、帕拉第奥式建筑:意大利建筑师建有宫殿、剧场、教堂等建筑。运用古典形式,趋于风格主义流派,有令人喜爱的变化。1570年《建筑四书》,对欧洲,尤其英国影响很大。

7、哥特式建筑:是12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以法国为中心,在欧洲流行的样式。这种结构常用于中世纪的教堂建筑上,造型不完全对称,常用于后期风景园中,便于形成中世纪的田园生活气氛,又易于与自然式构图相协调。

法国英中式18世纪初期,法国绝对君权的鼎盛期一去不复返,古典主义艺术逐渐衰落,洛可可艺术开始流行,随着英国出现了自然风景式园林并逐渐过渡到绘画式园林之后,在法国也兴起了建造绘画式风景园林的热潮。由于法国的风景园林借鉴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造园手法,又受到中国园林的影响,所以成为“中英式园林”。

在英国,这场艺术革命带有几分“天真”的成分,在法国,人们竭力利用它来对抗过去的思潮。英国人关心的只是怎样建造美丽的花园、追求一个更适合散步和休息的理想场所。而法国的规则式花园,被人们与宫廷联系在一起,因此,仅仅由于对过去喜爱它的人就憎恨,就足以导致对这类花园的憎恨了。贵族们同样也厌倦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豪华和庄重,适度与比例,秩序和规则的风格。他们为了表明自己在艺术品位上的独立性,与过去时尚背道而驰。

为英国风景园理论做好准备的是卢梭,他仇恨封建贵族统治的腐朽社会。而仇恨所有规则式花园。主张放弃文明,回到纯朴的自然状态中。1701年,发表小说《新爱洛绮丝》,被称为轰击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的霹雳,书中构思了一个名为“克拉伦的爱丽舍”花园,其中只有乡土植物,绿草如荫,野草飘香、园路弯曲而不规则“或者沿着清澈的小河,或者沿河而过。水流一会是难以觉察的溪流,一会又汇集成小溪,在卵石或和床上流淌”

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在他的《绘画论》一书中,开头一句话,凡是自然所造出来的东西没有不正确的”,与古典主义“凡是自然所造出来的都是有缺陷的”观点针锋相对。

启蒙思想家渴望感情的解放,号召回归大自然,主张在造园艺术上进行彻底的改革。伏尔泰。

背景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运动是受英国理性主义的影响,法国启蒙主义运动的之一的卢梭大力倡导“回归大自然”,并且提出自然风景园林的构思设想,后在峨麦农维尔园林设计建造中得到体现。

中国园林对法国园林有些影响,因而,该时期的法国园林成为“英中式园林”。

埃麦农维勒林园

该园位于亨利四世的城堡周围,1763年,归吉拉丹侯爵所有。特点为:

1、 园主支持自然风景式园林

2、 总体布局为自然风景式。全园由大林苑、小林苑、荒漠(偏僻之地)三部分组成。

3、 水面中心有一著名小岛。建有挺拔的白杨树,还建有卢梭墓。

4、 偏僻之地是风自然,有丘陵、岩石、树木和灌木丛林等。

5、 园主将景观欣赏与音乐鉴赏相结合。

6、

沃利兹园(德国)

自然风景园影响到德国, 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一些哲学家、诗人、造园家倡导崇尚自然,在18—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和席勒进一步推崇自然风景式园林。

位于德绍,建于18世纪下半页,完成于19世纪初,为公爵弗朗西斯所有。该园特点:

1、 总体布局为自然风景式

2、 重点建设大岛。“极乐净土”

3、 小岛仿“卢梭白杨岛”

4、 为建筑园林

5、 表现田园风光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英国园林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