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论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

论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

时间:2011-11-24 19:22:02    下载该word文档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期末论文

论中国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

法学院

2007级法学3 赵沐芙 学号:0707124

2008525星期日

论中国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

摘要礼仪,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统治工具,上至政治制度、法律思想,下至贫民百姓的吃饭穿衣,无不在礼仪的规范与约束之下,可以说中国古代社会就是一个礼仪社会。礼仪为中国带来了“礼仪之邦”的美誉,也曾经为近代社会卫道士们戕害进步人士的帮凶,既为现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夹杂着大量落后的思想渣滓。那么,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与礼仪思想,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还有用武之地吗?中国古代社会丰富的礼仪思想,究竟给我们的是难以抹去的“国民劣根性”,还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字传统礼仪,孝,和谐,慎独,修身,礼教德治。

中国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几千年的奴隶社会(主要是指周朝)和封建社会几乎都是礼治的天下:国家的政权形式要依礼而设,官职设置要符合礼教,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的言行要用礼仪规范,经济秩序要靠礼仪来维护,文化上重视礼仪超过重视人的学识,思想上受礼教的约束极深,教育上儿童的启蒙读物、妇女的修身教育读物以礼教思想贯穿全书……

礼仪作为传统社会一种强有力的统治工具,在古老的中国社会发挥了令现代人难以想象的作用,它既是中国人近代固守传统以致落后挨打的根源,也是当今中国在国际上不断以自己的文明礼貌赢得称道的滥觞。那么,对于丰富而庞杂的中国传统礼仪,我们应该怎么评价,我们又应该如何取舍,才能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发挥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是一个比较迫切的问题实践证明,把西方的制度引入中国,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从中国传统礼教中寻求符合现代社会的思想精华,或许是一根治当今中国人痼疾的良药。

所以,在我认真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这门课后(老师应该还记得,我的笔记做的是比较全的),我便斗胆在这里讨论一下中国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目的很简单,如上所述,就是为了从传统礼仪中探索出有价值又能比较顺利的为当今所用的东西,提高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中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和社会基础。作为一个法学院的学生,我也希望有一天能看到社会上人们安居乐业、有违法与犯罪的情形法律不是解决争端的唯一途径,更不是最好的途径,如果能够通过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减少法律纠纷,那未始不是国家之幸即使我和我的同行们因此而失业,我也是万分愿意的。

首先,在讨论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之前,我想对传统礼仪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中国传统礼仪是一整套治国方略,既包括典章制度及其规范等度层面的东西,也包括礼器等器物方面的东西,既包括各种繁杂的礼仪仪式,也包括隐藏在仪式后面的礼仪思想。这些礼仪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我就以《尚书》的五礼为基准,逐一作简要介绍。

一是吉礼,古人以吉礼祀邦国鬼神,吉礼的对象主要是天神、地祇、人鬼,古代帝王通过对吉礼的控制达到报答祖先神、教化百姓遵守秩序的目的。二是凶礼,古人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凶礼又分为荒礼和丧礼,帝王以礼来体现自己的悲天悯人、注重人伦。三是军礼,是指与军队和征战相关的礼仪,帝王依靠强化军礼达到从军礼、同邦国的目的,军礼相当复杂,不仅对军队的建制与数量都有详细的规定,还分为大师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大均之礼五方面的礼仪,秦汉以后,军礼为军队训练战争中遵循的各种礼仪。四是宾礼,帝王以宾礼亲邦国,宾礼春夏秋冬各不同,春朝夏宗秋觐冬遇,又有会、同、问、视等行礼方法。五是嘉礼,帝王以嘉礼亲万民,嘉礼共分六类,有饮食、昏冠、宾射、飨宴、脹膰、贺庆六大类。

除了五礼之外,还有必要介绍一下礼仪的要素和本质。礼仪的要素主要包括礼法、礼义、礼器、礼辞、礼容。礼仪的本质比较复杂,根据老师的讲述,主要是以下几点:礼是人禽之别的标志,礼是人性本质的表现,礼是实现实现仁义的方式,礼是万物和谐的系统。

这就大致是中国的传统礼仪了,可以从我的简介中充分感到传统礼仪的的繁复庞杂,但是再繁复庞杂的礼仪,如果从精神价值方面分析,也就变得比较容易理顺了。所以,在我接下来的分析中,将会以各个礼书中要表达的思想精神为主、以各种礼仪规定为辅,来逐步分析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

拿《仪礼》为例,其主要是针对西周统治阶级贵族的礼仪规范,从士冠礼到士丧礼,对以士为代表的统治阶级从成人(即跨入统治阶级并被承认)到死亡的一言一行做出了极尽详细的规定。《仪礼》全书贯穿着强烈的尊亲敬老思想和宗法道德思想,强调“亲亲”“尊尊”“男女有别,人道之大者”,注重维护宗族团结,同时以各种礼仪活动(如射礼等)加强对平民阶级的教化。

不可否认,《仪礼》的这些思想带有一定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并试图用这种方式巩固统治,这都是它的消极方面。但是,抛开阶级和时代的束缚,以人文的眼光去看这些思想,则不难发现,中国社会从此以后直到现在都不同程度地受着这些思想的影响:直到现在,尊敬老人仍然是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取向,在中国随处可以看到搀扶老人过街的少先队员或为老人让座的年轻人;中国人对待亲人比西方人亲得多,亲戚之间来往甚密,家族的认同感比较强烈,甚至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遇到老乡或者同姓人都会倍感亲切;在每个家庭内部,父母的威严还是存在的,对长辈的尊敬及长幼间的秩序还在默默发挥作用,父母在人生关键时刻的作用非常大,在升学、工作、婚姻问题上,子女还是会不自觉的征求父母的意见,并慎重考虑……

为什么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会这么长久而深刻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尊敬长辈之“孝”这个思想来举例说明。首先,一种传统思想之所以能保留下来,根本原因还是它符合社会的需要,既可能是物质上的需要,也可能是精神、思想上的需要,“孝”的思想是奴隶社会为了家国一体、便于统治而创设的,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孝”之一字。中国人普遍认为,做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就是孝,一个人在家族中对长辈不孝,在社会中也必定不与人为善,难以在社会中立足,并且,养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孝顺与否才是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准,这就是绝大多数中国人认为孝顺是天经地义的原因。现代社会,虽然深受西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注重个体的发展,已经由原本的家族本位转变为个人本位,但是,孝道思想却基本没变,而且继续为统治者所用,比如,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田世国,为母捐肾,把身体的一部分回馈给母亲,就让好多人为之掉眼泪、感动不已,作为主旋律的节目,“感动中国”无疑会对社会整体共同价值取向做出示范性引导,而大力倡导孝道,一向是该节目的主题之一,从此也能看出,个人本位、重视个人与加强孝道、强化家庭伦理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似乎并行不悖,这是跟西方世界有很大区别的一点,西方世界重视个体,子女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社会也不会因为一个人“不孝”个人的其他方面的品质,但在中国,不孝是可以掩盖一切能力与学识的,对于西方人的上述做法,“岂非不孝,抑且以为罪人,是则知道义之观念,吾族自优于他族也”。这是因为,当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后,即将步入老年型社会,国家负担将空前加重,这就呼吁着孝道以家庭负担的方式减轻国家的负担,这样说,似乎有些武断,孝道的盛行自然还有其他原因,不过从社会需要上来说,这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原因。再一个重要原因,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成员道德素质的普遍降低,中国社会要继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为长久的发展做准备,而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后社会成员文化素养普遍提高的情况下,道德素质高低的差异将会成为衡量社会成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样的趋势下,大力倡导和、孝、诚、信等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关系的品德,得到倡导就毫不足为奇了。

其次,一种传统思想之所以能保留下来,还在于它多年形成的一种社会共同意识、社会共同信仰,在这一点上似乎跟宗教有些相似之处。按说,随着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和对自身有了更多的了解,像宗教、传统道德这些东西应该随着初、中等教育的普及而消失;但是,事实正好相反,现代人的信仰并不比古代人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的东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反而越注重对传统思想的有益汲取,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的确,大多数时候,人需要精神的依靠,传统礼仪中包含的丰富的孝道等思想,适合没有统一信仰的中国人(尤其是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族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人与人之间利益的角逐,能力的竞技让人身心俱疲,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精神良药,去医治疲惫的身心,而根植于中国人身心内部的传统思想,就是一副精神良药!很多中国的富翁大亨们在衣锦还乡之后,不断教育子孙要学习传统文化,讲究传统礼仪,就是这个原因,在这一方面,台湾和香港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表现更为明显。而他们的言行,无以又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带动作用,进而达到比古代社会的强制要求更好的效果,在全社会形成更加坚不可摧的共同价值追求,再进一步强化每个社会成员对传统道德精神的回归。

其实,我重点要讨论的是这些传统礼仪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不过正如上所说,现代人对于传统礼仪思想、精神的认可是其发挥价值的前提,如果人们根本不认可传统礼仪文化的内在精神价值,那么再讨论它的价值就成为多余的了,由这个角度看来,我前面的表述是我分析传统礼仪价值在现代社会如何发挥的基础。

《仪礼》的核心思想在于重视宗族伦理、重血缘、重亲情,强调孝道,《大学》的核心思想在于教给古代士人一种修身的方略以不断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中庸》的核心思想在于和谐,《周礼》的核心思想在于用礼教德治调整社会关系,以期达到天下大同的美好目标。我在本文开篇便已说过,古代的传统礼仪仪式本身,早已失去了它存在的社会基础,也谈不上有什么现代价值,而传统礼仪中蕴含的某些思想或是内在价值,则可为现代社会所用;上述古代礼书中的核心思想,在一定的角度来看,都可以为现代所用。关于孝道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上文已有较多表述,相信读者也可以从中感到孝道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现实价值,下文就不再赘述,下面我简要地就修身、和谐、礼德治国谈谈自己的意见。

《大学》后来成为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它的一套修身思想也因此绵延后世,泽被千古。我们经常可以从影视作品中听到朗读《大学》那有名的关于修身的名言警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现修其身;欲修其身者,现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一段论述,无疑是很严谨的,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论证了一个士人从学习知识,到修养身心,再到治理一个家族,最后治理一个国家的历程,这种修身思想,至今也有很大的现实价值。知识是在当代社会立足的首要条件,其重要性程度比在古代社会里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人都在加油充电,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各种补习学校不断建立,成人教育也蓬勃发展,“格物”、“致知”正在以另一种姿态发挥着他们的现实意义;道德修养也是事业有成的关键要素,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观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在市场规则的约束下,保持市场信誉,诚实守信是企业生存之本,“冠生园月饼”事件的警钟还在耳边回荡,证明了心正意诚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家庭观念虽然不像以前对于一个人那么重要了,但是不得不承认,幸福美满的家庭是事业有成的坚强支柱,不幸福的家庭也会磨练人,却更容易出现社会的悲剧;最后一点平天下,与我的论题关系不大,就不论述了。

《中庸》也是“四书”之一,不过中庸之道经常作为批评中国人不思进取的代名词,加上中庸文本比《大学》晦涩,不易理解,所以没有《大学》那么受人称道。但是依我看,《中庸》的中道、和谐、慎独的思想都是值得提倡的。中道思想并非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不可取,“过犹不及”不只是自然界的定律,也是人类社会的定律,平和中庸,是一种在为人处世中十分实用的方法,在学术研究上、在表现才华时固然应当当仁不让,尽情体现现代人出类拔萃的风采,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中庸却能为你赢得更好的生活环境;和谐的重要性现在由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为人所熟知并理解,可见中国传统礼仪思想的先进性;至于慎独,“君子不欺暗室,无愧屋漏,”更是法治社会想要建成所必不可少的一点,作为一个学习法律的人,我深深的明白,提高社会每个成员的道德素质、法律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做到慎独,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有多大的作用。

说完了这些基本的礼仪思想,《周礼》中的礼德治国也就比较好理解了,当今社会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目标是这样的,可是现实中两样还都没有完全实现。就依法治国来说,我作为法学院的学生,负责的说一句,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是特别完善,至于制定出来的法律,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些是我们法律人应该关心的事儿,在此不作过多表述。就以德治国来说,情况比依法治国更早,不说别的,就说身边的例子(例子绝对真实,但老师可能认为小题大做),平时上课总有人无故旷课,期中期末论文不论怎么强调,总有人上网下载,甚至计算机课的作业,也到网络中心下载盖上自己的名字在堂而皇之的上交,期末的综合作业本来是由立意、收集材料、确定主题、筛选材料、到制作完成一系列活动都要亲自完成的,以此来培养我们的细心耐心和恒心,但有不少人却直接将往年的综合作业改个学号改个名,当成自己的作品交上去……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及其不符合道德礼仪的事,大部分还都是我的同院同学的作为,试想,法学院的学生,道德素养尚且如此,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就可想而知了。我不否认,现今的教育制度有些问题,但是我们学生是不是也太过分了点?不愿接受束缚可以自学成才,既然选择了大学,就要像个学生的样子。大学生的素质这几年屡遭社会质疑,但社会也要反思一下,自己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什么影响?以德治国,让社会成为正义的天空,是十分迫切的事了。

通过对传统礼仪的这些有益的思想的深入分析,来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做贡献,挖掘并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价值是我写作本文的初衷,不过由于才力所限,只能谈到现在的程度,离我的目标还是比较遥远的,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了,希望老师能对我的观点予以批评指正,我一定虚心接受,学了半年的传统文化、传统礼仪,要是连尊师重道都没学会,可真是白学了。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彭林著,中华书局2004年版;

《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研究读本》,郑师渠,史革新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人的性格》,李亦园、杨国枢主编,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论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