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安全验证

安全验证

时间:2023-11-13 17:24:28    下载该word文档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修辞同义关系的
作者:李运富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4
要:修辞同义是就词语使用状态而言,是针对具体的某个义项来分析的,所以要么是,要么是。对具体语境中的某组修辞同义词,认同和别异是各有偏重的。这就需要首先弄清楚具体语境中的一组修辞同义词究竟是在的义项上发生了关系,还是在的义项上发生了关系。古人对文则别,散文则通,可借用来帮助我们确定修辞同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义是取还是取关键词:修辞同义关系;
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4-0152-03三年前,我曾给李艳红女士的《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研究》写过序,其中说:在语言学界,同义词的研究是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复杂的课题。说它重要,因为它是语言表达中以情设词、同义替换的有效修辞手段;也是注释家解读文本、编辑字典辞书时同义相训的基本方式;更是类聚词语、描写词语系统的客观依据。说它复杂,因为首先,同义的概念不专指而言,也可以指同义字(例如某字跟某字的构意相同《说文》叫同意)、同义语(例如成语和谚语之间可以同义)、甚至同义修辞(例如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同义),这些关系如何处理比较麻烦;其次,即使就而言,有的同义是指词的义素而言,有的同义指词的义位而言,有的指一个义素或义位而言,有的指多个义素或义位而言,有的指贮存状态下的固定意义而言,有的指使用状态中的临时意义而言,有的指复合词的参构语素义而言,有的指整个复合词的合成词义而言,这些不同的同义常被混为一谈;再次,所谓同义并不真正相同,总是有存在的,甚至研究同义词的重点并不在而是在,那么如何辨别各种不同的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后还有个词音和词性的问题,由此又引出跟同源词的关系等等。
可喜的是,这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一直有人在研究,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诗经〉修辞同义词研究》就是程国煜先生奉献给学术界的一项新成果。程先生2006年曾来北京师范大学访学,在确定研究课题时跟我商量,我就建议他做这个题目。尽管我对修辞同义词并没有什么研究,但凭语感觉得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诗经》中有许多词语的语境表达义应该近同,却无法按照一般的同义词沟通理解,我想应该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加以阐释。程先生接受我的建议,一年访学结束,写成《〈诗经〉修辞同义词研究》的论文,刊发于《励耘学刊》总第5期(2008)。那篇论文已就《诗经》修辞同义词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了探讨,作为访学成果,我很满意。没想到几年后,程先生来信说他把论文扩展成了一部专著,希望我能给他写个序。我一看稿件,竟然从论文的1.5万多字扩充到了专著的25万多字,这令我既高兴又惊讶。专著在原来论文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诗经》修辞同义词的有关问题,上篇不仅有诸如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修辞同义词跟词汇同义词的关系、《诗经》修辞同义词的研究方法、《诗经》修辞同义词的形成基础与基本类型、《诗经》修辞同义词的构组与辨释、《诗经》修辞同义词的修辞作用等着修辞的论述,而且有从《诗经》修辞同义词看古汉语同义并列复合词、从《诗经》修辞同义词看古人的认识能力等内容,基本形成了描述《诗经》修辞同义词的自足框架。更为难得的是,下篇按照《诗经》修辞同义词的基本类型列举了全部词例,每组修辞同义词例都包括构组和辨释两项内容,这样翔实的材料分析,大大增加了专著的分量。
当然,这部书稿在标题拟定、行文表述方面还不太精致,有关问题的讨论及材料分析上也可能见仁见智,但它以专书为研究对象,又以专著的形式来展现,第一次从修辞和词汇相结合的角度正式提出专书修辞同义词的问题,第一次描述《诗经》修辞同义词的基本面貌并穷尽性地提供全部材料,这种开创之功是值得肯定的。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再深入讨论某些问题就会方便得多。下面就《诗经》修辞同义的认和别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通常所说的同义词,是就储存状态而言,即两个词的数个义项中,只要各有一个义项相同,就算同义词。储存状态下的同义词的认同别异是针对词的全部功能的,所以一组同义词既认同,也可以别异。而修辞同义词则与此不同,它是就使用状态而言,是针对具体的某个义项来分析的,所以要么是,要么是时要说明该组词的是什么义,为什么能同义;时要说明它们的不同意义各是什么,为什么要共现使用。可见对具体语境中的某组修辞同义词,站在理解赏析的角度,认同和别异是各有偏重的。这就需要首先弄清楚具体语境中的一组修辞同义词究竟是在的义项上发生了关系,还是在的义项上发生了关系。
古人有所谓对文则别,散文则通,可以借用来帮助我们确定修辞同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义是取还是取对文就是一组词相对出现,即在不同的语位上共现,这时它们的意义是不同的。散文就是一组词的某个成员单独出现,但在这个成员的语位上可以换用同组的其他成员,那么替换使用的一组词表达的应该是同一个意义。就《诗经》而言,异位共现的修辞同义词和同位换用的修辞同义词都有,分析时应区别对待。例如:1)去其螟螣,及其蟊贼。(《小雅·大田》)
2)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召南·采蘋》)
这是两个含有异位共现修辞同义词的例句。例(1)的螟、螣、蟊、贼四词的上位义相同,都属于害虫,所以在害虫的意义上可以看作一组同义词。但在句中使用的不是它们的共有害虫,而是互有区别的专名义。《毛传》:食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贼。可见螟、螣、蟊、贼分别指吃植物心、叶、根、节的不同害虫。这里之所以共现,是因为这些害虫共同侵害田间的幼苗,一一列出同一对象的不同侵害者,可以显示害虫之多和稼穑之苦,强调其才能体会作者使用这组同义词的修辞目的。例(2)的也分别属同类同义词。《毛传》:方为筐,圆为筥。同属竹制容器。《毛传》:锜,釜属,有足曰锜,无足曰釜。《说文段注》:锜,三脚釜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属锅类器物。尽管属于同类同义词,但在句中的使用义仍然是各自的专名义,否则作为并列连词就无法落实。这些类属相同的同义词由于在句中占据着不同的语法位置,各自表达不同的专名意义,作为修辞同义词来分析时,应该强调其,才能体现修辞的本意。
某组同义词如果处于同位换用的语境,那其修辞取义则在于,强调的是共同的意义特征。例如:
3)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4)緜緜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緜緜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緜緜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例(3)是《诗经·周南·葛覃》的前两章。其中前三句结构、语意都相同,只是第二章将第一章相同位置的萋萋换成莫莫。例(4)是《诗经·王风·葛藟》的全部三章,其中第一章在河之浒在第二、第三章分别换成在河之涘”“在河之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同位换用语境。用以替换的词语本来是潜在的,每次只能出现一项;而《诗经》用重章叠咏的方法将可以替换的词语分章列出,就整个诗篇来说好像是对文共现,但就单章来看,仍然是散文的替换用法。所以这种重章同位换用的词语一般应该意义相同。例(3)《毛传》:萋萋,茂盛貌。朱熹《诗集传》:莫莫,茂密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广雅》:莫莫,茂也。莫莫犹言萋萋,故训为茂。可见萋萋莫莫属于同义换用。例(4)《毛传》:厓曰浒。《说文·水部》:涘,水厓也。《说文·水部》:漘,水厓也。可见”“”“也属于同义换用。为什么要在不同章段换用同义词语,就需从修辞上解释了。一则求变化,二则为叶韵,所以如此之类的同义换用是有特殊的修辞目的的。对这种分章换用的同义词语如果从词义上硬生生地辨析其,似乎没有必要。
以上所论同义词实际上离开《诗经》语境仍然成立,只是用在《诗经》中另有修辞效果,这就是程著所说的语境词汇同义词。《诗经》中还有不少语境临时同义词,更需要从修辞上说明其同义的实质和所以同义之理据。例如:5)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6)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彼美淑姬,可与晤语。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例(5)《郑风·萚兮》是《诗经》中最短小的诗,共二章八句。其中第一章的风其吹女第二章同位换用为风其漂女。《毛传》:漂犹吹也。”“八竿子打不着,应该是的通假字。怎么会与同义呢?这就是语境临时赋予的。但语境临时赋予也应该有某种理据,不能无缘无故就说某犹某。其实的结果,风一吹,树叶就飘起来,所包含着义,所以作者把用在跟相同的语位,所以毛传说飘犹吹也。这可以解释为因果相关而临时产生的同义。但这种同义与其看作字面的替换,不如看作字面意义的加合,即字面上对应于,而实际上并不是为取代,诗人要表达的意思应该等于第一章和第二章词义的加合,也就是说,第一章的风其吹女和第二章的风其飘女是指风把树木的枯叶吹得飘落。这样来理解的意义关系和修辞作用,则不仅能满足求变化、协音律的需要,而且使表义更为丰富生动,也许更符合诗意。那么的同义就不是词义的相同,也不完全是为了替代,而是换用相关词语以便把相关词语加合起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例(6)是《陈风·东门之池》中三章的各两句,说”“同义,大家能接受,而说”“同义,则缺乏训诂依据。实际上也需要将”“合起来理解,才可能符合诗意。可与晤歌”“可与晤言”“可与晤语并没有分别解释的必要,而是总体表达或者都是表达可以跟他一起唱唱歌、说说话的意思。当然,”“之所以能够合起来理解,也是因为它们同类相关。这种分言合解式的修辞同义现象在《诗经》中并不少见,其原理有点像互文,甲句包含着乙句的意思,乙句包含着甲句的意思,甲乙句合起来理解才能得到完整的意思。
除了相关加合的同义形式外,《诗经》中的语境临时同义还更多地表现为同类概括。即分章列举同类的具体事物,实际表达的是从具体事物概括出的抽象类属义。例如:7)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这是《诗经·鄘风·干旄》的全文。其中旄、旟、旌如果对文的话,是古代三种不同的旗帜:旄,用旄牛尾做装饰的旗帜;旟,用鸟隼图画做装饰的旗帜;旌,用五色羽毛做装饰的旗帜。而在此诗中分置三章,各自属于散文,其义可通。就是说,该诗并不强调三种旗帜的区别,而是取它们的共属概括义:旗帜。那为什么不直接用通名或表示上位概念的词语?这就有修辞同义的妙处了:除一般同义替换所具有的变化、叶韵等作用外,概括起来理解还兼有举例或不确定的模糊效果,即像旄、旟、旌之类的旗帜。同样的道理,尽管郊、都、城各有其义,但都属于市区外的地域,《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陈奂《诗毛氏传疏》:制,乡、遂之外置都、鄙,都为畿疆之境名。城,本指城墙,亦属市区外围。诗句在浚之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在浚之都”“在浚之城并非要精确区分具体位置,只是概言在城外某个地方而已,所以只郊、都、城的类属概括义:郊外。重在缝合,义为交织,(通)义为用线连接,三词本不同,但在重章素丝纰之”“素丝组之”“素丝祝之的语境中,其实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所以当取其共属概括义:缝制。究竟旗帜上的装饰是怎么缝制的,可能是,可能是,可能是,也可能都是,也可能都不是而是另外某个近似的方式,模糊表意即可,不必认真追究。其实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也是同一个意思,皆指良马很多,而不是一会儿四匹马,一会儿五匹马,一会儿六匹马。凡此类重章同义,如果拘泥字面原义,辨析彼此差异,可能失去诗章修辞的含蓄模糊之美。当然,《诗经》的重章叠句往往同义,但不必尽为同义。如何以畀之何以予之同义,都是指拿什么东西送给他;可何以告之是拿什么话来向他诉说。之与畀、予,我们无法找到同义的理据,就不能强以语境之。所以说《诗经》的章法句法可以为修辞同义创造语境,但不能为词语同义提供理据,因而这样的语境同义不是必然的。
总而言之,从词汇的角度来分析词语的同义关系,针对的是词语的全部功能,故可认其而辨其”“共存于词际之间。而从修辞角度来理解词语的同义关系,则是针对某个具体意义,所以要根据实际使用语境或求而舍,或取而略。一般来说,对文(对立使用)取其散文(单独使用)求其散文,或替换同义,或加合同义,或概括同义,已经不限于的层面。这些修辞同义关系所体现出来的不同于一般词汇同义的特点,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安全验证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