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安全验证

安全验证

时间:    下载该word文档
2021届百校联考高考百日冲刺金卷全国I(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百校联考高考百日冲刺金卷全国I(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讲清晰,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毕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无疑是中华文化进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正是这一时期的众多杰出思想家,提出了中华文化的若干基本主见。在诸多主见之中,对个人与他人关系问题的探讨当属最重要的。老子的《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最终形成"为而不争"的主见。这样的主见把个人和他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索,反映了在中华文明形成早期我们的先哲思索这一问题的动身点。孔子同老子相呼应,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见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设身处地去思索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同他人和谐共生,这就是孔子的仁学。作为孔子的后学,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礼记》中有很经典的一句话:"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这句话是说凡事要敬重别人,把他人摆在第一位,一个社会若能做到
1
"先人后己"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同样的思想还见于《尚书》该书《大禹谟》一篇记载上古君臣治国之道,主见多方听取看法,甚至可以"舍己从人"
中华文化始终把人作为探究的核心,而这个""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正是在追求人己和谐共生的历史演进中,人们不断完善自我,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先人后"的传统美德。此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舍己为人"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追求。可见,中华文化是把个人和他人融为一体、追求人己相互依存与和谐共生的文化。
一些西方学者以"为己"一词为依据,认为中华文化是利己文化,这明显是对中国古代典籍的误读。据知,"为己"一词始见于《论语》。在《宪问》中,就弟子所问古今学术差异这一问题,孔子答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何谓"为己""为人"?孔子未曾绽开讲,这个问题是由随后的荀子解决的。在《劝学篇》中,荀子将"为己"之学定位为"君子之学"而将"为人"之学称为"小人之学"荀子的结论是:"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西汉经师孔安国取荀子之说以释《论语》,将""训为"履而行之""为人"则解作"徒能言之"。魏晋时期,玄学家何晏著《论语集解》,以孔安国之说为基本依据。从今,把"为己""履而行之"的经典解读始终为历代经师所传承。可见,中国古代典籍中的"为己",乃是讲修为自己,是指学者个人的道德修持和践履。因此,"为己""利己"全然不是一回事,不行混为一谈。

2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安全验证

TOP热门搜索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