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认识常见岩石

认识常见岩石

时间:2018-11-03 22:20:32    下载该word文档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认识常见岩石》教学设计

张立红


《认识常见岩石》教学设计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与《认识矿物的性质》、《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共同组成“岩石与矿物”单元,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地球物质”内容进行构建的。是在学生学习了组成地球的物质“水、空气、土壤”之后,学习的又一个组成地球的物质——岩石以及矿物,是小学科学教材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的物质,并为学习“地球运动和地表变化”作好铺垫。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创设条件让他们能直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大量的亲历活动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岩石的多种特征,并在过程中体会并学会科学观察、研究的一般方法。

本课学习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重视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的过程,主要用感官、借助工具和利用一些化学药品等常见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观察岩石的颜色、质地、颗粒,用钉子,铜钥匙刻划来观察岩石的软硬,滴盐酸观察岩石是否冒气泡等方法,来观察发现岩石的特征,从而了解岩石的特征和形成过程,并结合小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把知识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情感态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岩石应用到生活中,达到认识岩石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初步学会记录和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由此达到《科学课程标准》制定的,让学生意识到岩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愿意保护岩石的目标。整节课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岩石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岩石是一种大家经常能见到的东西,他们在山上、河边、工地等地方都见过岩石,从科普书刊、电影电视中了解了岩石的有关知识;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学生来学,还处于表面的认知状态,只是一些零碎、杂乱、单一的片断,对于岩石的特性,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 本节课指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进一步观察岩石。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酸反应等方面的特征;

2、能分辨出生活中常见的岩石。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征;

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交流,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品质。

3、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

四、教学重点:

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酸反应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五、教学准备:

分组用的岩石标号标本;放大镜、钉子、纸巾、记录单;滴瓶、滴管、稀盐酸、水槽、烧杯;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六晚cctv1的《鉴宝》节目你看过吗?节目通过宝物这个载体,利用收藏者与鉴定专家面对面地交流,发掘宝物所折射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我近来爱上了这档节目,特别喜欢藏友带来的宝石类藏品,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大家来欣赏一下。课件播放图片 各种各样的美丽的石头,科学上我们把这些石头称之为岩石。

2、提问:在自然界里,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岩石?(山上,水中,泥沙、土壤下……)

通过人们的研究,现在我们知道:[课件出示: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泥沙或土壤所覆盖。]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常见的岩石[板书课题]

3、了解学生对岩石的已有认识

学生欣赏自己搜集到的石头

提问:(1)关于岩石,你都知道些什么?

2)关于岩石,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4、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板书

(二)辨认岩石,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

1、谈话:要研究岩石,首先必须要学会辨认一些物体是不是岩石。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课件出示:花岗岩、瓷砖块、红砖块、水泥块、砂岩、玻璃块、页岩、石灰岩、大理岩实物图及名称]。

2、提问:看看它们是不是都是岩石?学生辨别并说明理由。

3、小结:很好,岩石一定是天然形成的,不是人为加工后的混合物。

研究岩石特征

1讨论操作方法

谈话:接下来我们认识一下屏幕上的这些岩石,为了便于称呼,老师做了1-5的编号,并分发给各组。

谈话:你若是一位地质学家,你在野外找到一块岩石,你不认识他是什么岩石,你打算怎么办?小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师生简要交流,达成共识: 先用感官观察,再使用工具,有顺序地记录,最后给这些岩石命名。

以花岗岩为例指导学生实验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看

提问:看什么?(看颜色)[课件出示:颜色]

它的颜色怎么描述呢?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事先把它拍摄下来,并放大了,请看。里面有哪些颜色?(有肉红或黄,有白,有黑)

说明:语言描述[课件出示:花斑状(其中有肉红或黄,有黑,有白)]

提醒学生适时把观察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看颗粒

谈话:借助工具——放大镜观察发现组成这两块岩石(花岗岩与石灰岩)的颗粒大粗细不一样,

说明:所以我们确定颗粒粗细时,可对比着不同的岩石来判断。

把结果写在记录单上。

二刻 判断硬度

提问:除了可以用看的办法来研究岩石特征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敲)为什么敲?(判断岩石的硬度)

介绍:在教室环境下,我们可以使用指甲或钢钉刻、划,看痕迹的办法研究岩石的硬度。规定:用指甲划,能留下明显划痕的岩石,硬度称为软;用钢钉用力划,几乎都不能留痕的岩石,硬度称为硬。

做好记录。

三滴 观察现象

介绍:为了鉴定岩石中是否含某种成分,人们还经常用在岩石表面滴稀盐酸的办法。

老师演示、说明:因为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滴稀盐酸实验的方法,而且稀盐酸有一定的腐蚀性,这里老师要做演示,请大家仔细看。

A把岩石放在玻璃皿里;

B手轻捏滴管,稀盐酸吸上来;然后手捏滴管的玻璃部分,而不是胶头部分,因为你一捏胶头部分,事先装好的稀盐酸就会流失;滴管也不能倒拿,胶头朝上,否则胶头会被稀盐酸腐蚀。稀盐酸和桌上的水不一样,它有很强的腐蚀性,一定注意不要沾到皮肤和眼睛上。操作实验小心谨慎。

C对准岩石较新的断面处,在距离岩石表面约1厘米的高度滴1滴,仔细观察岩石表面是否冒泡;记得把观察的现象写在记录单上。

D为了让同学们顺利进行观察,老师提一个要求,在同学们观察并记录好所有岩石的颜色、颗粒、硬度特征后,小组长举手示意,老师再发稀盐酸。

2实验前准备

1、提醒

好了,大家了解了这么多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也研究了1号岩石,一会儿就请大家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其他的岩石的特征,操作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齐读)

课件出示:安全操作提示

刻划时小心手指。

稀盐酸有腐蚀性,千万别滴在衣服或皮肤上。

在每个岩石的表面滴1滴就可以了。

用过了滴管,迅速放回滴瓶。

滴好稀盐酸的岩石不要用手直接去触摸,用纸巾擦干后才行。]

2、检查材料

小组长从抽屉里拿出实验器材,清点一下:标有1-5号的岩石各一块,放大镜一只,钢钉一枚,纸巾一张,记录单一张。观察、实验开始。

3观察、实验、汇报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1、请一个小组的汇报员大声汇报本组对花岗岩的研究,要求:一个组同学汇报时,其他组的成员仔细听,对与本组不同的特征拿笔做记号,回头补充、修正。[课件出示:显示花岗岩特征:颜色:花斑色(其中有肉红或黄,有黑,有白);颗粒:大,硬度:硬;遇酸是否冒泡:否]

2、再请另一个小组汇报你们对砂岩的研究。[课件出示:砂岩特征:颜色:牙黄色,白色;颗粒:中,硬度:硬;遇酸是否冒泡:否。]

学生可能对砂岩的颜色有较大分歧,因为砂岩的颜色各种各样,

学生可能对砂岩的颗粒有分歧,教师引导:怎么确定砂岩颗粒粗细呢?(如果没有学生答得出,教师提示:请同学把砂岩分别和花岗岩、石灰岩比较,你会发现砂岩的颗粒比花岗岩的要细,但有比石灰岩的粗,因此我们可确定砂岩的颗粒为中等。

学生可能对砂岩遇酸是否冒泡有分歧,教师首先调查有多少学生出现以上现象,如果多的话,引导:请你把2号和4号岩石送交到讲台前来。(等4号岩石特征汇报后,再对比演示实验)

3、再请另一个小小组汇报你们对页岩的研究。[课件出示:页岩特征:颜色:灰白,青灰;颗粒:细,硬度:软;遇酸是否冒泡:否。]

提问:组成页岩的颗粒我们用肉眼几乎看不出来,但你有没有发现组成它的颗粒的明显特征?(呈层状排列)这是判断此类岩石的重要标准。

4 再请另一个小小组汇报你们对石灰岩的研究。[课件出示:石灰岩特征:颜色:灰白,青灰;颗粒:细,硬度:中;遇酸是否冒泡:是。]

学生会对遇酸是否冒泡产生怀疑(认为滴不冒泡),可现场论证一下,最终解释有的小组不冒气泡的原因。适时鼓励。

5 再请另一个小小组汇报你们对大理岩的研究。[课件出示大理岩特征:颜色:白;颗粒:中,硬度:中;遇酸是否冒泡:是。]

学生可能对大理岩的颗粒有分歧,教师引导:怎么确定大理岩颗粒粗细为中呢?(把大理岩分别和花岗岩、石灰岩比较,会发现大理岩的颗粒比花岗岩的要细,但又比石灰岩的粗,因此我们可确定大理岩的颗粒为中等。

6、有了上面的研究,如果不看标签,能说出没中标本是那种岩石吗?

从这些岩石中很快认出大理岩吗?(能)根据什么?(雪白的颜色和均匀的、粗细中等的颗粒)抓住颜色特征,不错。

你能从这些岩石中认出石灰岩吗?根据什么?(颜色或颗粒,再结合遇酸是否冒泡特性)仅看颜色容易与页岩混淆,仅看遇酸是否冒泡容易与大理岩混淆,所以可以结合颜色与遇酸是否冒泡两个特征辨别石灰岩。

你能从这些岩石中一眼认出页岩吗?根据什么?(薄层状的结构)

你能从这些岩石中一眼认出花岗岩吗?根据什么?(花斑状的颜色和坚硬的质地)

同学们对岩石的特征抓得真准!

(四)拓展、总结、延伸

1、拓展:人们常常根据岩石的这些特征去区分它们,运用它们。

这里老师收集了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岩石例子的图片,请同学仔细观察、欣赏。

岩石与我们的关系真密切!你还能举出哪些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岩石的例子?

同学们说得真精彩。老师相信,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种类的岩石,它们的种种特性有待我们大家用今天掌握的方法去发现。如果我们有幸寻到一件宝石,就去《鉴宝》节目吧!

2、总结、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了解有关岩石的哪方面的知识?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科学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利用感官的观察和借助工具的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知识;知道岩石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从而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不断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当我指导学生观察一块岩石的时候提问:“你都在哪见到过岩石呢?”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观察前,还出示的观察要求,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工具材料,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三)学生积极参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有时效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有深度有广度。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记清分类的依据,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观察岩石时,通过老师引导使学生有意识地按顺序观察从而发现更多的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二是观察岩石,通过记录,把发现多理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三是汇报时鼓励和表扬学生描述的现象,培养学生思维流畅性。

(五)合理地拓展探究空间

学生对岩石的外在特征进行深入观察后分类,没有统一标准。只要学生能说出分类的理由就行,这样学生的主题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探究,思维才是自由的。

八、设计特色简述

根据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事实,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得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结论。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本课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研究并发现不同岩石的不同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着力于探究方法的指导,着力于学生探究能力的训练,培养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经历探究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锻炼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在设计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方式,以花岗岩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完成此项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岩石的使用是和它的性质密切相关的,最终体验科学探究是有目的的,有序的。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学生亲身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在“干”中学,“用”中学。

科学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磨练科学能力,陶冶科学精神的过程,是在教学情境下科学过程与认知过程的统一。在教学中,学生对于这样的学习方式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大大的提高,让本来有些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

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动手能力,并落实在环节目标中, 不仅注重了观察方法的指导,而且注意指导学生做到观察有序。

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在教学的第三环节,当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获得实验的方法之后,我提醒学生,在实验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从后面的探究环节来看,这一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学生井然有序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探究者,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亲身去体验,去发现,去获得的过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但正是这种“难度”,才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发展。在学生独立探索后,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独立地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充分表达出来。通过讨论,学生的探索结果得到了交流,互相启发提高,自己找出了各种岩石的特征。这种安排,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很有好处。

九、板书

认识常见岩石

岩石是天然形成的

用途:建房、修路、雕刻……

学生记录单设计附:

常见岩石特征记录表

免费下载 Word文档免费下载: 认识常见岩石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