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文档网

聪明文档网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构建多元课程建设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构建多元课程建设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时间:2013-01-21 13:58:53    下载该word文档

构建多元课程平台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学校简介: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成立于1985年,是一所年轻的高级中学。学校占地十万平方米,拥有30个教学班,120名教师,1200名学生。多年来学校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以学生多元需求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优势智能为课程构建目标,坚定“教育至上 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创设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通过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建构了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课程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以国家课程为核心,强化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发挥其核心价值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以校本课程为拓展,通过系列校本选修课程,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强化其附加价值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学校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一所社会闻名、家长称赞、学生向往的高级中学,一所具有全新发展理念的省级示范学校和省级模范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百所特色学校实验校”、“中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辽宁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辽宁省模范高中”、“辽宁省课改先进学校”、“辽宁省科研兴校百强学校”、“辽宁省文明单位”、“大连市先进集体”、“大连市教育研究基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的发展特色。

今天的一中人正以团结协作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斗志,竭尽全力的干劲,去创造明天的辉煌。

开发区一中是一所同开发区一起成长的年轻学校。由于新建城区人口基数少,每年只有2500左右的中考学生,真正户口在开发区且能参加高考的学苗不足两千人。受开发区两所示范性高中同时招生的影响,造成每年考入我校学生的中考成绩高低相差近100分,如何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成为我校必须探索的办学之路。2006年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教育之路,成为我校谋划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结合课程改革,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科学构建了“多元”课程平台,探索出一条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特色教育之路,并取得了可喜的教育成果。

一、多元课程平台的构建背景——多样化人才需求

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奠定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以来,班级授课制的“归一化课程”模式,“多快好省”地为社会化大生产培养了大量人才,对资本主义工业化革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这种教育模式随着社会发展显现出特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归一化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共性问题,不能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和创造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多样性人才的社会发展需求。

针对“归一化课程”的局限性,在“新课程运动”失利后,施瓦布(J.J.Schwab)、斯腾豪斯(L. Stenhouse)等教育家发起了“走向实践运动”与“教师即研究者运动”,主张课程设计应针对单个的学校和它的教师进行,以学校为单位的课程设计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19737月,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举办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国际研讨会上,菲吕马克(Furumark)和麦克米伦(Macmillan)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随后,校本课程开发为核心的“多元课程开发”成为课程开发的一股强大思潮,基于“多元课程所拥有的“倡导教师参与研究和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特征,得到基层学校的纷纷响应,世界各国政府也都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

2001我国颁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纲要规定:“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三级管理模式。”,“学校(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从实际出发,参与本社区学校课程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制,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这是国家首次在教育宏观发展规划层面,对学校课程开发做出的明确指示,也是对第八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内容做出的政策引导与保障。根据国家的指示精神,我校结合课改,在课程开发方面也做了大量探索。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被动阶段,即上级要求做,教师不得不做,缺乏主动性;二是无序阶段,即教师根据校本课程效果或自身特点,随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缺乏规范性;三是自主阶段,即将校本课程建设与教育科研结合,在教育理论的引领下,对课程进行自觉主动地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校本课程体系。

针对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的课程领导小组,通过校本教研的方式,带领全校员工不断学习相关政策,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明确学校课程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不断优化课程权力与资源配置,满足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教师的讨论与反思,明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要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要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关注课程开发的决策层(校领导)、执行层(教师)和核心层(学生的实际需求)的有机统一。

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通过明确发展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调整课程结构、整合课程资源、构建校本教研机制、掌握学生个性需求等工作,逐步收集了大量的调研数据,为校长、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的协调统一、形成合力提供条件,为准确决策课程的设计、开发、构建提供客观基础和现实依据,为学校课程发挥个性化教育功能提供有利的保证。

二、多元课程平台的设计理念——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他认为人类的智能表现为八个方面: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个人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探索智能。这八种智能之间,不存在哪种智能更重要的问题,他们同等重要。对于每个人来说,由于受各种遗传、环境、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各种智能要素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人的整体智能发展出现不平衡性,使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存在各自相对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人各有智,智各有异”,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传统的课程教育只注重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削弱了其他智能的开发,使学生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有人说“木桶装多少谁是短板决定的”,如果我们将木桶斜放,木桶所能装的水则是由长板决定的。每个学生的智能不同,其外在必然显现出与他人不同的本质特征,而这种特征往往是学生“特长”的来源,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增长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内涵,为我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提供了理论支撑。学校和教师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探寻具有相似本质特征的学生群体,利用校本课程群,为不同特质的学生群体,提供不同类型的校本课程,促进其个性的发展,达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目的。

我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以学生多元需求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优势智能为课程构建目标,坚定“教育至上 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创设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通过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建构了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课程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以国家课程为核心,强化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发挥其核心价值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以校本课程为拓展,通过系列校本选修课程,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强化其附加价值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以隐性课程为环境,通过各类教育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多元课程平台的规划目标-----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传统中,人们谈论高考的时候惯用一个话语:“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然而在当今高中课程改革和高校招生改革的形势下,科学地说应该是“千军万马过大桥”。如果“过大桥”的话语能准确描述当前高考真实情景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分析过大桥的方式。任何一个大桥,其行进方式无非有三种:快车道、慢车道和步行道。如果桥的对岸是学生理想中的学校,那么,我们可以理解孩子考入这些理想的学校有三种方式,即多元的升学方式:通过快车道、慢车道和步行道三种方式升学。天资聪颖、勤奋努力孩子,可以靠一笔一划""理想大学的(可谓之通过步行道过桥);孩子通过艺术、美术、体育等特长""理想大学的(可谓之通过慢车道过桥);还有的孩子通过苦读到两年的奥赛自主保送的方式""进理想大学的(可谓之通过快车道过桥)。

我们所倡导的“多元”,其内涵主要包括:一是学生的多元。开发区是移民城区,我校学生来自于不同区域甚至是国家,所以学生成长的文化背景是多元的,而每个学生的智能各不相同,表现出来的智能优势也是多元的。二是课程的多元。在强化国本课程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需要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组成形式与内涵是多元的,而不同课程各有其特点和规律,所采用的教育教学策略也是多元的;三是育人模式的多元。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核心问题之一,无论是走班制、选课制、导师制等个性化培养模式,还是留学生班、出国班、少年班等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显现出育人模式是多元的。四是评价方式的多元。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要实现“人人优秀,个个成功”的目标,教育的评价方式必须是多元的。五是学生发展的多元。学生的智能优势各不相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也不相同,通过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育策略,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发展也必将是多元的。

因此,在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特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定校长负责,制订特色发展规划,其总体建设目标:在全面执行国家新课改计划、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开设多样化校本选修课,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平台,构建符合多元智能理论和学生智能发展规律的课程群,探索拔尖人才培养的多元评价机制和教育模式,争创全国百所特色学校,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的国内名校。

以总体目标为基础,学校特色建设的具体目标

全面执行国家新课程改革课程计划,开全学科,开齐课时,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抓好“123工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精英和大众”两个群体;在各群体中要抓好“尖子生、边缘生和特长生”三类不同的学生。),全面提质量,使国家课程的红花开得更艳

构建和完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群建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努力做到“三个一”,即“每个人都要有一个‘特长’;每个人都要选一门适应自己特长发展的“校本选修课;每类校本课程都要融合一种校外课程资源。”努力实现科技、艺术、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全方位突破,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为普通高中办学树立样板。

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加强个体指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生涯规划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少年班、留学班、出国

1—特色发展管理机构图

班”等多种教育模式,积极实践普通高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培养模式通过多元化途径,使学生达到素质优良、能力超群、心理健康,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依据特色建设目标,学校的提出的实施保障为:

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特色发展领导小组,各项主要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方案的落实与成功。

经费保障:学校每年投入30万元-50万元用于特色建设,同时争取上级部门给予必要财政支持。

条件保障:

1保证师资课时:加强师资培训,充分利用本校优质资源,努力挖掘开发社会资源,解决场地短缺和和师资缺乏等问题,使校本课程体系丰富多彩,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规划课时计划,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时间。进一步实施导师制及小班化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2提供展示平台:学生进行各方面训练之后,需要有机会锻炼、展示,学校可以根据校园活动安排比赛,给这些学生以展示的舞台;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及省市级各类比赛,增长见识,积累实践经验。

3做好发展规划: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的态度,在高一招生时充分沟通,需要双向选择,中考前进行自主招生考试,新生入学后,教师协助家长与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规划,让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

多元课程平台核心工程——八大类校本课程群

每个学校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都有其自己学校的特殊性。我校在课程建设中,针对课程开发前期的被动、盲目与无序,提出了“用课题引领,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2006年申报了大连市“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沿海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该课题为引领,开始了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2008年学校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确立了“促进高中生个性化发展的校本课程平台建设研究”课题,2009年获批全国教育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结合学校所处开发区学生数量少、优质生源流失、生源质量差距大等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了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查询了国内外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确立了课程构建的理论基础,明确了课程构建的目标,规划了课程构建的具体内容,探讨了自主构建校本课程群及教育策略等创新点,确定了研究思路、方法及子课题负责人,为课题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

在课题的引领下,学校构建起以“国家课程为红花,校本课程为绿叶”的课程模型,开发了与国家课程相匹配的八大类校本选修课程群(学科竞赛类课程、音乐舞蹈类课程、美术书法类课程、体育运动类课程、戏剧影视类课程、科学技术类课程、国际交流类课程、社会文化类课程),制定了各类课程标准及相关 -2 课程模型

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形成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学科竞赛课程

学科竞赛类校本课程是高中数学学习领域、科学学习领域、技术学习领域及语言与文学学习领域的拓展课程。它以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为基础,强化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知识的关联与拓展,在发展学生自然探索、数理逻辑等智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为培养专业型拔尖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类课程主要由数学奥赛、化学奥赛、物理奥赛、计算机奥赛、生物奥赛等课程模块组成。

(二)、音乐舞蹈类课程

音乐舞蹈类课程是高中艺术学习领域的拓展课程。它以真善美的思想情感为内容,以专业训练为手段,通过对音乐舞蹈的欣赏、体会、学习和创造,让学生感受美,在发展学生音乐、人际交往等智能的同时,积极探索人类文化的积淀,培养他们高尚的情趣和审美观,提高他们对音乐舞蹈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本类课程由民族舞、现代舞、器乐、声乐、打击乐等模块组成。

(三)、体育运动类课

体育运动类课程是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习领域的拓展课程。它以相关运动项目为基础,以专业训练和俱乐部活动为手段,在促进学生运动、人际交往等智能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体育特长的发展,在运动环境中形成合作与竞争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面向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类课程由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健美操、航模、跆拳道等课程模块或俱乐部组成。

(四)、科技创新类课程

科技创新类课程是高中科学学习领域和技术学习领域的拓展课程。它以STS教育理念为基础,以实践探索为手段,突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意识,在发展学生自然探索、数理逻辑等智能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其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本类课程由开放实验室、科技创新竞赛、小发明、小制作、社会调查、科学史讲座等课程模块组成。

(五)、美术书法类课程

美术书法类课程是高中艺术学习领域的拓展课程。它以在美学教育中感受美、领悟美、探求美、创造美的学习过程为基础,以教授学生美术、书法的相关理论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为手段,在发展学生视觉空间、人际交往等智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本类课程由专题讲座、写生、版画、作品展览、精品欣赏、美术设计、古玩鉴赏等课程模块构成。

(六)、戏曲影视类课程

戏曲影视类课程是高中艺术学习领域和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的拓展课程。它以学生了解、欣赏戏曲和影视为基础,以教授学生戏曲基本功和技能训练为手段,在促进学生音乐、人际交往等智能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对戏曲和影视的兴趣,陶冶学生艺术情操,提高他们对戏曲和影视的欣赏能力和文化品味。本类课程由京剧、话剧、课本剧、播音主持、影视编导等课程模块组成。

(七)、社会文化类课程

社会文化类课程是高中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和语言与文学学习领域的拓展课程。它以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以专题讲座与训练为手段,在发展学生的内省、人际交往等智能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知识体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类课程由国学、名著鉴赏、社交礼仪、心理健康讲座、海洋与文化、旅游景观等课程模块组成。

(八)、国际交流类课程

国际交流类课程是高中语言文化领域和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拓展课程。它以语言为基础,以语言学习和实地考察式的体验性学习为手段,在促进学生的语言智能发展的同时,增强学生国际意识,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国际交往能力,为学生面向未来和国际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类课程由日语、韩语、国外考察、国外研修、国际夏令营、国际冬令营等多个课程模块组成。

-3 八大学习领域与八大校本课程群关系图

五、多元课程平台教育效果——生、师、校共同提升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注意以特色项目为基础打造特色课程。特色项目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教学活动。这些项目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并且得到家长与社会公认等特点。将特色项目升华为特色课程对学校的文化发展与特色形成将会起到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我校篮球队已连续十三年获大连市中学生篮球比赛第一名,这为我校打造学校篮球文化打下基础。学校以篮球项目为基础,开设了《SBA联赛的经营与管理》课程。这是一门全面模仿NBA赛事开展的校本选修课程,是一门全员参加的课程。该课程引导每班成立体育俱乐部,全部由学生自行管理,一切运行模仿社会赛制,设立总经理、财务总监、领队、教练等职,每个俱乐部要有篮球宝贝表演,每班虚拟一千万,允许买卖运动员,队员要开工资,联赛结束时,学校篮协以运动成绩和经营成绩两项加和奖励俱乐部。同时,根据学生在俱乐部的工作给予学分认定。这种既培养学生情趣、健康学生体魄,又可使优秀学生获得高考加分、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我们的梦想是30年后CBA中有一位CEO是开发区一中的毕业生。

以特色项目引领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已成为我校各类校本课程中的明星课程,“科技小发明”、“海洋与文化”、“ SBA篮球俱乐部联赛与经营”、“美术与设计”和“乐舞飞扬”等五门校本课程已被评为大连市优秀校本课程。选修“乐舞飞扬”的学生在2010年辽宁省和全国中学生舞蹈比赛中均获一等奖,该课程现已成为享誉全国高校的品牌课程,北大、清华、人大、浙大、武大等学校艺术团舞蹈队的队长全部是我校输送的毕业生。2011年我校选修该课程的学生,2分别被北大清华降分录取。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自主招生的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课程模式,采用“高考成绩+自主招生成绩”的评价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我校教育发展的新模式。2011年高考为例,在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校已有125人获得自主招生优惠政策,36人签约一本线录取,排在大连市第三位。这些学生约占我校毕业生的三分之一,其中有13人与北大、清华签约,遍及各类课程高考一本上线率近70%,全校文理科学生平均分均高于全省一批录取线近20分。有15名学生被北大、清华、浙大三所名校录取,比2005年翻了一翻。我校已连续两年在获取高校自主招生优惠资格和优质大学录取率方面排在大连市第三位

多元课程的开发,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先后完成了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各一项,发表论文30余篇。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十佳班主任,两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两名教师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师,近三十名教师成为市区教学骨干,一大批教师在省市区教学比赛中获奖。学校现已形成了“教学相长”、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校持续发展的可喜局面。以我校2011年高考成绩为例,全校文理科学生平均分均高于全省一批录取线。文科全校平均546.6分:语文110.5分、数学112.3分、外语122.6分、文综201.2分;理科全校平均536.8分:语文105.9分、数学103.4分、外语117.4分、理综210.1分。

依托多元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已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2010年“大连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特色建设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百所特色学校实验校”、“辽宁省课改先进学校”、“辽宁省科研兴校百强学校”、“辽宁省文明单位”、“大连市先进集体”、“大连市教育研究基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我校的课程成果。学校主持承担的《沿海地区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荣获了大连市“十一五”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主持承担的“十一五”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促进高中生个性化发展的校本课程平台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荣获了2011年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由学生自己主办的校刊《天与旗》获全国中小学最佳校刊一等奖,《松岚艺苑》获全国少年儿童优秀书画社团,《兰溪学社》获全国少年儿童优秀文学写作社团,“篮球俱乐部”、“汉服研习社”获大连市优秀学生社团称号。

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将坚定“教育至上,多元发展”办学理念,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依托多元智能理论,发每一个孩子的优势智能,开发更多的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让课程构建学校的文化,让文化呈现学校的特色

  • 29.8

    ¥45 每天只需1.0元
    1个月 推荐
  • 9.9

    ¥15
    1天
  • 59.8

    ¥90
    3个月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订单号: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

常用手机号:
用于找回密码
图片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短信验证码:
新密码:
 
绑定后可用手机号登录
请不要关闭本页面,支付完成后请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